 
			 
				本選題為“溝口雄三著作集”之一本,從觀念史的角度研究中國傳統的思維特性。前半部分(1-6),在與日本進行比較的前提下,闡明中國的哲學概念如天、理、自然等等諸種觀念的特性,在此基礎上,後半部分(7-10)揭示中國理氣論以及天理觀的形成過程,進而,對於天人閤一的中國特性,以及中國哲學中中國原理的獨特性進行考察,全書共收入十篇文章。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好不容易讀完瞭...中間跳過瞭好多什麼心啊理氣論的內容,實在看不下去...溝口對硃子學的解釋,記得最清楚的一點是,仍然是漢代“天人閤一”觀念的延伸,但是從“天譴事應”轉變為瞭“天理修德”,並不認為有人格神的存在,而是一種貫通天與人的自然法。這樣的話,就完全不是歐洲式的神人分離,而是仍然對君主有道德上的要求和約束。另外就是硃子學和陽明學不能隻從哲學內部來觀察,一旦聯係到當時的社會政治,其訴求和對象就變得清楚起來,這就是思想史的方法。但溝口所批評的丸山論硃子學,其實隻要把丸山的論述限定在“江戶硃子學”而不是中國硃子學上麵,就沒什麼問題瞭,兩人看待思想的“永遠曆史化”的眼光和思維是一緻的。
评分溝口從中國哲學的數個基本概念入手對思想史進行瞭通貫性的考察,雖然其論述的重點在於前近代(宋代以降的中國),但能打通宋明以至近代以來思想發展的種種脈絡,亦屬不易。個人感覺國內學者似乎對明代在思想史的地位評價不高,不過日本學界從島田到溝口,皆能注重闡發陽明學的意義,而溝口能在明清之間架起一道溝通的橋梁,更屬難得。此外,作者的思考頗為細密,書內對既有解釋,提齣瞭很多反思與推進,個彆關係重大的論題,作者亦未能給給予妥當的解答,值得繼續思考。
评分於我個人而言,沒有很深刻的印象。但閱讀難度也不高,不功不過。
评分從西方哲學、日本哲學的角度比較做中國哲學概念史的研究,而且隻做唐宋以來的理學概念梳理,而非中國傳統研究重先秦,而宋明為詮釋的模式。
评分於我個人而言,沒有很深刻的印象。但閱讀難度也不高,不功不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