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美] 米尔顿·迈耶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345
译者:王岽兴
出版时间:2013-11
价格:3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9969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德国
  • 历史
  • 社会学
  • 納粹
  • 人类学
  • 政治学
  • 社会史
  • 欧洲研究
  • 自由
  • 反抗
  • 觉醒
  • 社会
  • 压迫
  • 人性
  • 存在
  • 虚无
  • 批判
  • 革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米尔顿·迈耶,德裔美国犹太人,身份复杂的著名记者和专栏作家。二战时他曾是一名拒服兵役者。“正派的人”如何且为何成为纳粹,这个问题吸引他在战后旅居德国,并与当地的德国家庭共同生活长达十年之久。他由此了解纳粹统治下普通德国人的生活故事,也催生了这本极具影响的书:《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十位曾在纳粹时期生活过的小人物是其主要受访者。在他们的讲述下,纳粹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体制或意识形态,更是十分适合一战后德国人气质和心态的世界观。纳粹征服了伟大的和平庸的德国人的心灵,也压垮了他们。迈耶精辟地写道:德国对纳粹主义的积极性很明显就是“小人物变疯了”。

本书堪称一份研究第三帝国时期德国生活的微观社会人类学报告,它最有价值的贡献是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观念的图景:纳粹体制如何在普通德国人的层面以及德国社会内部发生作用。这些极具颠覆性的内容引人深思,关乎德国人,更关乎我们每个人自身。

作为一名兼具德国血统和犹太信仰的美国自由主义新闻记者,米尔顿·迈耶写作本书的目的在于秉承良心的公正与无情的诚实。正是这一点赋予本书强大的冲击力量。

——沃尔特·L.多恩,《星期六评论》

德国问题再次成为了我们政治的核心。对其根本性的探讨,不会比这部著作更出色、更人道和更清晰洗练了。

——奥古斯特·赫克舍,《纽约先驱论坛报》

作者简介

米尔顿•迈耶(Milton Mayer, 1908—1986)

德裔美国犹太人,记者、教育家、杂志专栏作家。因其卓有见识却备受争议的文章而获乔治•波尔克国际报道奖和本杰明•富兰克林新闻奖。除本书外,另著有《兽类的本性》(The Nature of the Beast),《不可能的艺术:对捷克反抗的研究》(The Art of the Impossible: a Study of the Czech Resistance),《一个人能做什么?》(What Can a Man Do?)等,以及合著《教育中的革命》(The Revolution in Education)。

迈耶出生于芝加哥,在犹太教改革派影响下长大。高中毕业于恩格尔伍德中学,受过以拉丁语等古典语言为主的古典教育。1925—1928年,于芝加哥大学学习,但未获得学位。1928—1929年,在美联社、《芝加哥晚邮报》和《芝加哥晚间美国人报》担任记者。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马萨诸塞州立大学、路易斯维尔大学以及美国之外的一些大学,并担任民主机构研究中心的顾问。1955年,迈耶出版了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在德国为本书做调查期间,他成为贵格派教徒,其后又作为反战人士闻名于世。1986年,迈耶逝世于加利福尼亚的卡梅尔小镇。

译者简介:

王岽兴

历史学博士,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美国南部史和美国政治思想史。著有《制度变迁与美国南部的崛起》,译有《自然权利与新共和主义》 《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 《虚构的犹太民族》(合译)。

张蓉

历史学硕士,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口笔译理论与测试。译有《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 《虚构的犹太民族》(合译)。

目录信息

1966年版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十个人
克罗嫩贝格
1.十个人
2.人们过的生活
3.希特勒和我
4.“你们会做什么呢?”
5.入党的人们
6.阻止共产主义的手段
7.“我们用我们的血脉在思考”
8.反犹的骗局
9.“每个人都知道”,“没有人知道”
10.“我们基督徒有此义务”
11.战败者的罪行
12.“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13.“但一切都太晚了”
14.集体的羞辱
15.复仇者:海因里希•希尔德布兰特
16.复仇者:约翰•凯斯勒
17.复仇者:日耳曼人的狂热
第二部分 德国人
热浪
18.没有这种事
19.高压锅
20.“皮奥里亚高于一切”
21.居住区中新来的男孩儿
22.居住区中两个新来的男孩儿
23.“在法国,人像上帝一样啊”
24.但一个人必须相信某种事物
25.随时随地的恐慌
第三部分 动机和对策
审判
26.破碎的石块
27.解放者
28.再教育者的被再教育
29.不情愿的不死鸟
30.刚刚来到世上的人们
31.和平的较量
32.“我们和苏联人是一样的?”
33.马克思与米歇尔的对话
34.后患无穷
致谢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对于我来说,一直很疑惑,德国这么个崇尚自由和理性的国家,为何会频频发生独裁事件,而且会有世纪大暴走的纳粹事件。 关于这件事,从我孜孜不倦得阅读二手材料和走访德国本国得体验来说,可以总结一下了。 关于手边的书,是这本《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该书开篇写了一个...  

评分

还行纯粹是为了原著,按照翻译最多一颗星!!! 德国人的共同体——除了那100万左右操纵着整架纳粹主义机器的人之外,7000万德国人中其余的人除了不能介入外,在其他方面也是无所事事;除了他们持续做的事——纳税、阅读当地报纸和收听广播——之外,绝对不能指...  

评分

对于我来说,一直很疑惑,德国这么个崇尚自由和理性的国家,为何会频频发生独裁事件,而且会有世纪大暴走的纳粹事件。 关于这件事,从我孜孜不倦得阅读二手材料和走访德国本国得体验来说,可以总结一下了。 关于手边的书,是这本《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该书开篇写了一个...  

评分

写在前面:“镜子”就是书中的内容,“自己”就是我们活着的当下。“镜子”详细说,“自己”点到即止,不展开。 第一次读这种类型的书,很新鲜,作者从不同角度记述不同人在1933-1945年的经历。有点类似于盲人摸象,每个人所经历的,局限于自己身边,或是上层希望他看到的那些。...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个人的2013最佳好书,光扉页边上那段话就太刺激了……“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 对 就这句

评分

同类的书读过一些,却不觉得老生常谈,尤其是当你将自己代入。10个最普通的纳粹,象你我一样的小人物,如果书中作者每个提问,我都试着自己回答一下,应该不只是时时“脸红”吧——那种即使别人不看你、自己却知道的脸红……读《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令我纠结和痛苦的是,我就是他们。

评分

较之对纳粹德国历史的整体考察或对战时后方生活的描摹,这种深入德国人社群的访谈与体悟给人的感觉更加深刻细致:极权主义是如何渗透到社会的末梢并在不知不觉中重塑普通人的思维的。这个过程是如此潜移默化又阴森可怖,第三帝国的专属词汇,什么“生存空间”、什么“斯拉夫人、犹太人的人口快速增殖”,什么“对纯种雅利安的威胁”,在另一个时代,也能改头换面成“Great again”、“msl”、“Great Han”这样的字眼,它不愧为变装的大师。 中文翻译不太走心,建议对照英文版看,很浅近的遣词造句

评分

前三分之二对德国人的采访、了解及分析都很深刻,而后三分之一充满了作者的美式骄傲,弱化了全书的基调。

评分

我个人的2013最佳好书,光扉页边上那段话就太刺激了……“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 对 就这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