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论

唐诗三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高友工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238
译者:李世跃
出版时间:2013-10
价格:3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0083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古典文学
  • 唐诗
  • 高友工
  • 海外汉学
  • 语言学
  • 诗学
  • 诗歌
  • 梅祖麟
  • 唐诗
  • 古典文学
  • 诗歌赏析
  • 唐代文化
  • 诗词研究
  • 文学批评
  • 古典诗词
  • 诗歌理论
  • 文化传承
  • 人文社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辑录了海外著名学者高友工、梅祖麟于1968至1978年间共同撰写的三篇研究唐诗的经典论文:《杜甫的<秋兴>:语言学批评的实践.》《唐诗的句法、用字与意象》《唐诗的语义、隐喻和典故》。两位作者从语言学角度,运用结构主义批评方法研究唐诗,对诗歌的语义变化、节奏转换、繁复意象及错综语汇进行了细致详实的分析,并在论述过程中对中西诗歌作了精湛的比较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条进入中国古典诗歌世界的可能路径。

作者简介

高友工

1929年生。1952年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赴美,196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起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学系,至1999年6月荣休。对“中国抒情传统学派”理论有奠基之功,著有《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

梅祖麟

1933年生。美国康奈尔大学中国文学和哲学教授。在汉语语法史和汉藏语言比较研究领域卓有建树,著有《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

目录信息

杜甫的《秋兴》:语言学批评的尝试
唐诗的句法、用字与意象
一、导言
二、名词和简单意象
三、动词和动态意象
四、推论和统一性句法
五、唐诗的语言
唐诗的语意、隐喻和典故
一、意义和对等原则
二、隐喻和隐喻关系
三、典故和历史原型
四、隐喻语言和分析语言
跋/梅祖麟
译后记
新版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1.唐诗中的对等原则 1.1雅各布森的对等原则 本书的第三篇文章《唐诗的语意、隐喻和典故》中,高、梅对由雅各布森提出的对等原则(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ce)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用对等原则分析唐诗中普遍存在的隐喻及用典现象。在高、梅看来,唐诗中一切多重意义的产生,几...  

评分

一、方法论:两种视角交错 1、着眼于特殊语言的表现 两条路径同时进行:(1)将一种语言的普通运用与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对比(纵轴)(2)比较两种语种诗歌语言运用时的异同(横轴)。 对比的方法:语言A有特点X,其诗歌特点是X’;语言B没有特点X,它的诗歌也没有特点X’,因此...  

评分

1.唐诗中的对等原则 1.1雅各布森的对等原则 本书的第三篇文章《唐诗的语意、隐喻和典故》中,高、梅对由雅各布森提出的对等原则(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ce)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用对等原则分析唐诗中普遍存在的隐喻及用典现象。在高、梅看来,唐诗中一切多重意义的产生,几...  

评分

一、方法论:两种视角交错 1、着眼于特殊语言的表现 两条路径同时进行:(1)将一种语言的普通运用与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对比(纵轴)(2)比较两种语种诗歌语言运用时的异同(横轴)。 对比的方法:语言A有特点X,其诗歌特点是X’;语言B没有特点X,它的诗歌也没有特点X’,因此...  

评分

一、方法论:两种视角交错 1、着眼于特殊语言的表现 两条路径同时进行:(1)将一种语言的普通运用与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对比(纵轴)(2)比较两种语种诗歌语言运用时的异同(横轴)。 对比的方法:语言A有特点X,其诗歌特点是X’;语言B没有特点X,它的诗歌也没有特点X’,因此...  

用户评价

评分

新批评的手法吧,看不进

评分

技術化,主要用西方理論,卻還是從近體詩的語言特征入手修正,可為鑒照。

评分

第二篇没怎么看明白。感觉一些地方没必要这样说。

评分

拿华兹华斯整首《水仙》与李白“梨花白雪香”一句进行对比而忽略同样富含细节的近体咏物诗这一点不能让人信服。另,引文错误实在太多,校对太马虎。

评分

三年前李老师在课上一腔激情推荐《唐诗的魅力》,却到现在才看。读的时候常常想到那半年李老师的唐诗课,哪怕到现在,都是我听过的最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