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

审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时代文艺出版社
作者:[奥地利] 弗朗茨·卡夫卡
出品人:
页数:222
译者:钱满素
出版时间:2018-4
价格:2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875656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卡夫卡
  • 小说
  • 法律
  • 弗朗茨·卡夫卡
  • 经典
  • 外国文学
  • 奥地利文学
  • 奥地利
  • 审判
  • 法律
  • 正义
  • 罪与罚
  • 悬疑
  • 推理
  • 哲学
  • 人性
  • 社会
  • 道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审判》中,故事发生的时间跨度为一整年。

约瑟夫·K在30岁生日的当天上午被捕,奇怪的是他并没有失去人身自由,只是需要定期接受审判;31岁生日的前夜,K再次被捕,而这次他被秘密杀害了。在这一年当中,没有人告诉他犯了什么罪,他也自问无罪,但是只要审判没有结束,他就不得不为了案子四处奔走。他从律师、法院画师、神父等人那里得到了许多有关法院和法律的信息,然而K知道的越多,反倒越加困顿、无助,直至一把尖刀刺入他的心脏,审判落幕。

《审判》是法学博士出身的卡夫卡*为著名的长篇小说,也是最难懂的一部小说。哲学家怀特海德曾给予它高度赞誉:“所有西方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的注脚;同样可以说,所有西方法律的论述都不过是卡夫卡的注脚。”

作者简介

作者

卡夫卡(Kafka,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同梵高一样,卡夫卡是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出了大名的人。他的一生并没有什么传奇经历,按部就班地上学和工作,只是挤出晚上睡觉的时间写作。

他生前只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弥留之际嘱托好友焚毁所有手稿。而友人惜才,并未遵守诺言,将他的作品整理出版,引发了世界文坛的大震动。其中又以长篇小说《审判》《城堡》,中篇小说《变形记》,短篇小说《判决》《乡村医生》等为世人讨论最多。爱因斯坦听闻卡夫卡的名声,翻开他的小说后却表示:“这反常得让我看不下去,人类的大脑还没有这么复杂。”

文学对于卡夫卡来说,从不是谋生手段,也不是兴趣爱好,诚如他自己所说:“我不是对文学感兴趣,而是我本身就由文学构成,我不是别的什么,也不可能是别的什么。”

译者

钱满素,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华清,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专门从事翻译工作,善于将非常难以驾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译成外文,代表译著有《我的父亲邓小平》《随园食单》《上海宝贝》等。

目录信息

译者序
第一章被捕/001
第二章先与格鲁巴赫太太、后与布尔斯特纳
小姐的交谈/016
第三章初审/029
第四章在空荡荡的审讯室里——学生——办
公室/045
第五章布尔斯特纳小姐的朋友/068
第六章打手/076
第七章K的叔叔——莱妮/083
第八章律师——厂主——画家/l 03
第九章谷物商勃洛克——解聘律师/l 49
第十章在大教堂里/178
第十一章结尾/200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之前读曹庸译本的《审判》两遍,孙坤荣译本的《诉讼》一遍。 虽然现在觉得《诉讼》这个译名可能更贴切,但是就译本内容而言,最喜欢曹庸的翻译。 《诉讼》是我最喜欢的卡夫卡作品。十年前第一次读他的短篇《变形记》,没有任何感觉,又过了两年,第一次读《城堡》,只是觉...  

评分

真他妈是真理。 “不必把一切都认作是真实的,但必须把一切都认作是必然的。" 所以我们就生活在谎言中。 对体制操作程序了如指掌并照做的人,我们说他清醒。 对体制背后真面目看得透透彻彻并站出来斥责的人,我们说他傻。 对前二者心知肚明却讳莫如深的人,我们说他聪明。 这...  

评分

之前读曹庸译本的《审判》两遍,孙坤荣译本的《诉讼》一遍。 虽然现在觉得《诉讼》这个译名可能更贴切,但是就译本内容而言,最喜欢曹庸的翻译。 《诉讼》是我最喜欢的卡夫卡作品。十年前第一次读他的短篇《变形记》,没有任何感觉,又过了两年,第一次读《城堡》,只是觉...  

评分

据说,每个人的身边都至少有一个用“卡夫卡”当过网名或者QQ签名的朋友。 那些曾化名为卡夫卡的小年轻不一定真的读过卡夫卡,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卡夫卡和我们的渊源远比一个名字更深——他堪称当代社畜的精神代言人。 正如诗人奥登所言:“卡夫卡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  

用户评价

评分

教堂的那一章精彩绝伦,电影般的即视感。司法系统犹如流水线,每个公职人员都只是其中一环,仅仅知道本环节的流程。最后,神父说“他不明了法的内部,他只知道通向法的道路。”这句话用来形容k和守门人都没有毛病了。一方低估这个系统的可怕性,一方像个提线木偶一样做着自己的工作。也就是这样糊里糊涂,才最后造成了k的悲剧吧。

评分

从第八章开始,阅读已经不再是一种享受,看着密密麻麻的中文,只能感受到愈来愈强烈的烦躁,不知道卡夫卡就是这个风格还是我自己理解能力真的太差了,最后三章简直如逃命般看完,最终如同主人公K一样一头雾水,茫然无措

评分

教堂的那一章精彩绝伦,电影般的即视感。司法系统犹如流水线,每个公职人员都只是其中一环,仅仅知道本环节的流程。最后,神父说“他不明了法的内部,他只知道通向法的道路。”这句话用来形容k和守门人都没有毛病了。一方低估这个系统的可怕性,一方像个提线木偶一样做着自己的工作。也就是这样糊里糊涂,才最后造成了k的悲剧吧。

评分

荒诞式恐怖

评分

27- 层层隐喻,晦暗意向,荒谬荒诞荒唐之下,实是刻骨理性,可以说,这很卡夫卡了。 审判是见法的通道,但恐怕与守门人的纠缠会耗尽你所有气力,你知道那门后是法,但你并不能真的见到它......这寓言是如此绝妙以至于你读后会如此绝望...... 怀特海德曾说:“所有西方的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的注脚;而所有西方法律的论述不过是卡夫卡的注脚”。 “一个笼子在寻找一只鸟,你是作为一个笼子还是一只鸟,有时决定权并不在你手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