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0、凤凰卫视、《新周刊》、《南方周末》等专题报道】
【新浪好书榜2013年度三十大好书】
【豆瓣读书2013年度最受关注图书】
全书分为《乱时候》《穷时候》《家里人》三部分,讲述了近百年来作者亲身与闻的民国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乱穷时代”。
本书部分作品刊载于《读库1302》《读库1304》,引起读者和网友的热烈反响,被称为:“每个字都钉在纸上,每个字都戳到心里!”著名作家王小妮读到本书后,写下长篇序言推荐,称作者是中国“最后的讲故事的人”。
————————————————————
☛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梁文道:
姜淑梅的作品《乱时候,穷时候》出版之后,很多人奔走相告,觉得是本奇书,写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奇人。姜淑梅女士带来的是一种民间草莽的声音,不需要别人替她代言,而是自己用笔写出来。她作品里的事情,跟知识分子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她笔下的民间故事,有一种故事本身的力量,那种力量是你很难忘记,很难忽视的。
————————————————————
☛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许戈辉:
姜奶奶的书中,让人惊讶的段落比比皆是。她的文字干净利落,不加评论,避免描述,对于往事,她有一种超脱的态度。她身上的质朴与真实,让那些故事弥足珍贵。
————————————————————
☛《南方周末》陈一鸣:
姜淑梅大半辈子是文盲,直到花甲才开始看着戏曲频道学字。识字多了,她看了山东老乡莫言的三本半小说:《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蛙》,还有半本《红高粱》,看完之后说:这个我也能写。《乱时候,穷时候》写她自己早年的亲历和见闻,顾名思义,是饥荒、战乱年代的事,也是今天读书人大抵没听过没见过的事。那些故事令人心惊、心酸、心里发堵,老人用简朴的字句讲出,不渲染不评判,事情说得活灵活现,态度超然,几乎让人觉得淡漠。姜淑梅只讲故事不作判断,可以抱怨、骂人、赞美的事情,她只原原本本讲出来。
————————————————————
☛王小妮:
在二〇一三年,我们正像遇到一个偶然现身的隐士一样,碰到了也许会被写它的人彻底深藏,永不为人所知的一本书。
姜淑梅的作品是我见到的第一本纯正的“听老人讲故事”的书。可以想象,类似的讲故事的人将越来越少,因为他们存在的乡土已经面目全非,他们也许成了最后的讲故事的人。
姜淑梅,1937年生于山东省巨野县,1960年跑盲流至黑龙江省安达市,做了二十多年家属工。早年读过几天书,忘得差不多了。1997年开始认字,2012年开始写作。2013年4月起,部分文字曾刊于《读库》。
作者阅历丰富,历经战乱、饥荒年代,笔下故事篇篇精彩传神,每个字都“钉”在纸上,每个字都“戳”到心里。部分文字面世后,好评如潮,感动了众多读者和网友,为老人赢得了众多“姜丝”。
2013年10月,出版第一部作品《乱时候,穷时候》,得到中央电视台“读书”、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梁文道“开卷八分钟”等专题推荐,《新周刊》、《南方周末》、《读者》等专题报道,并入选新浪好书榜2013年度三十大好书、豆瓣读书2013年度最受关注图书。
2014年8月,出版第二部作品《苦菜花,甘蔗芽》。
2015年8月,出版第三部作品《长脖子女人》。
“姑娘你记着,脸不是人的脸面,谁有粉都往脸上搽。看一个人是不是真干净,看他的鞋就行了。” 起初,经由作家艾苓的文章,我认识了她的母亲。读着她转引母亲的家常话,我深受启发。她笔下的家事,或源于母亲的回忆,明显厚重。只是,她从来没有提及母亲的名字,也许觉得没有必...
评分“姑娘你记着,脸不是人的脸面,谁有粉都往脸上搽。看一个人是不是真干净,看他的鞋就行了。” 起初,经由作家艾苓的文章,我认识了她的母亲。读着她转引母亲的家常话,我深受启发。她笔下的家事,或源于母亲的回忆,明显厚重。只是,她从来没有提及母亲的名字,也许觉得没有必...
评分翻开这本书,有种听奶奶讲故事的感觉。而且这位老奶奶生活在穷时候,却很乐观的生活态度。明明很辛苦的事,被她这过来人轻描淡写一番,读来一开始觉得轻松有趣,有时也会心酸酸。我想一定是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有这样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敬佩这位老奶奶。
评分我还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奶奶看着我,经常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后来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年纪越来越大的他们也经常絮絮叨叨的讲起以前的事情,那些我从来没经历过的、新奇的、不可思议的故事,常常让我着迷,想着要记录下来。 然后就看了姜淑梅奶奶的《乱时候,穷时候》。书中的...
评分我这种负能量爆棚的人是不会被“六十学写字,七十来写书”的励志梗打动的,可老奶奶这本书里满满的都是传统笔记小说的味道,脑残粉要举手发言。 笔记小说历来被称为“残丛小语”,特点是残,少的四五十字,长也就千字上下。舶来品“微型小说”一般专注黑人,最后一个逆转要抖得...
穷乱时候去了还会回来,而满肚子故事的老头儿老奶奶却越来越少了。这本书里乱时候的故事比穷时候的精彩的多。
评分粗犷的生命,像地里的庄稼,随着四时季节,割了一茬又长一茬
评分淡老师说:这本《乱时候,穷时候》描写的中国平民的生活,可以总结成:相互坑,使劲生,窝里斗,欺负人,恶狠狠,特兴奋。那是真有精神头儿。 ——就是这样。
评分这书提醒着我果然我国进入现代社会的时间还太短啊,几十年前(甚至可能如今还有)的乡民和农村习俗时常让我觉得愚昧残忍,比如嫁出去的女儿不管再被虐待也只能受着没人帮,过不下去只有死。被打常有的事,只能诉诸暴力打回去并且打赢才能改变。比如很多后辈不料理老人后事,一般就因家产分配问题。比如人言可畏,正是我一直怕的那种,人与人非要关系太近。 有时这种简短朴素的语言让我觉得这就是人生的厚重,有时又觉得残忍,但理性地想就是语言水平的问题,对不起大娘,您以七十几高龄写作相当不易,但我的标准里佩服和体谅不加分。 封面真不和谐。 最喜欢的人物除了那个被无数优点堆出来的娘(多到我甚至怀疑失真),就是为了救另个政党二哥而放弃自己前途跳火车的法立,太有人性光辉
评分最开始并没有被吸引,无论是故事还是文字。但慢慢地,那些平实的文字中所透露的巨大的苦难,以及对抗苦难的坚韧,让人读时欲罢不能、读后久久回味。书中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没有口号式的宣扬“热爱生活”,但无论是作者自身的经历还是旁观者的角色,透露出的都是草根阶层的生活。生活,活着。像《活着》,又比小说少了几分戏剧化冲突,多了一些真实的沉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