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时候,穷时候

乱时候,穷时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铁葫芦图书
作者:姜淑梅
出品人:
页数:272
译者:
出版时间:2013-10-16
价格:32.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3057311
丛书系列:铁葫芦·文艺馆
图书标签:
  • 少见的书,老奶奶作者
  • 历史
  • 生活
  • 平民
  • 社会
  • 草根
  • 中国文学
  • 好书
  • 乱世
  • 贫穷
  • 生存
  • 人性
  • 挣扎
  • 时代
  • 苦难
  • 觉醒
  • 记忆
  • 平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CCTV-10、凤凰卫视、《新周刊》、《南方周末》等专题报道】

【新浪好书榜2013年度三十大好书】

【豆瓣读书2013年度最受关注图书】

全书分为《乱时候》《穷时候》《家里人》三部分,讲述了近百年来作者亲身与闻的民国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乱穷时代”。

本书部分作品刊载于《读库1302》《读库1304》,引起读者和网友的热烈反响,被称为:“每个字都钉在纸上,每个字都戳到心里!”著名作家王小妮读到本书后,写下长篇序言推荐,称作者是中国“最后的讲故事的人”。

————————————————————

☛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梁文道:

姜淑梅的作品《乱时候,穷时候》出版之后,很多人奔走相告,觉得是本奇书,写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奇人。姜淑梅女士带来的是一种民间草莽的声音,不需要别人替她代言,而是自己用笔写出来。她作品里的事情,跟知识分子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她笔下的民间故事,有一种故事本身的力量,那种力量是你很难忘记,很难忽视的。

————————————————————

☛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许戈辉:

姜奶奶的书中,让人惊讶的段落比比皆是。她的文字干净利落,不加评论,避免描述,对于往事,她有一种超脱的态度。她身上的质朴与真实,让那些故事弥足珍贵。

————————————————————

☛《南方周末》陈一鸣:

姜淑梅大半辈子是文盲,直到花甲才开始看着戏曲频道学字。识字多了,她看了山东老乡莫言的三本半小说:《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蛙》,还有半本《红高粱》,看完之后说:这个我也能写。《乱时候,穷时候》写她自己早年的亲历和见闻,顾名思义,是饥荒、战乱年代的事,也是今天读书人大抵没听过没见过的事。那些故事令人心惊、心酸、心里发堵,老人用简朴的字句讲出,不渲染不评判,事情说得活灵活现,态度超然,几乎让人觉得淡漠。姜淑梅只讲故事不作判断,可以抱怨、骂人、赞美的事情,她只原原本本讲出来。

————————————————————

☛王小妮:

在二〇一三年,我们正像遇到一个偶然现身的隐士一样,碰到了也许会被写它的人彻底深藏,永不为人所知的一本书。

姜淑梅的作品是我见到的第一本纯正的“听老人讲故事”的书。可以想象,类似的讲故事的人将越来越少,因为他们存在的乡土已经面目全非,他们也许成了最后的讲故事的人。

作者简介

姜淑梅,1937年生于山东省巨野县,1960年跑盲流至黑龙江省安达市,做了二十多年家属工。早年读过几天书,忘得差不多了。1997年开始认字,2012年开始写作。2013年4月起,部分文字曾刊于《读库》。

作者阅历丰富,历经战乱、饥荒年代,笔下故事篇篇精彩传神,每个字都“钉”在纸上,每个字都“戳”到心里。部分文字面世后,好评如潮,感动了众多读者和网友,为老人赢得了众多“姜丝”。

2013年10月,出版第一部作品《乱时候,穷时候》,得到中央电视台“读书”、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梁文道“开卷八分钟”等专题推荐,《新周刊》、《南方周末》、《读者》等专题报道,并入选新浪好书榜2013年度三十大好书、豆瓣读书2013年度最受关注图书。

2014年8月,出版第二部作品《苦菜花,甘蔗芽》。

2015年8月,出版第三部作品《长脖子女人》。

目录信息

【序】
讲故事的人出现了/王小妮 003
我的学生姜淑梅/艾苓 006
六十学写字,七十来写书/姜淑梅 013
【乱时候】
胡子攻打百时屯 003
点天灯 007
刘克七的人 012
扫荡 015
拉锯 019
女共党 025
捡弹皮 027
逃难 030
难民所里的人和事 036
济南城的枪炮声 041
庞家父子 045
金孩家的事 049
过蚂蚱 053
黄狗 056
裹脚 059
包脚布 064
最后的辫子 066
哑巴媳妇 068
露天地里的母女 071
守寡 073
改嫁 078
小指使妮儿 081
小金盆儿 083
小媳妇 088
二尾子 091
大个子驴 094
老广德 098
【穷时候】
登记 103
挨饿那两年 110
参加“大跃进” 118
偷青 122
购票证 132
出疹子 135
大宿舍 138
合住的“窝” 141
五十年前的家常话 144
坐月子 147
闹黄皮子 151
卖碱 155
傻 160
家属工 163
批斗 170
地主成分 173
山沟里的后方基地 175
看见野兽 182
冬天进山 186
山沟里的孩子 189
【家里人】
俺娘 193
俺爹 204
二哥 212
俺舅 218
发家 221
婆家的家史 224
二姨的家事 228
本家大娘 232
王氏大妗子 235
二嫂的弟媳 24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姑娘你记着,脸不是人的脸面,谁有粉都往脸上搽。看一个人是不是真干净,看他的鞋就行了。” 起初,经由作家艾苓的文章,我认识了她的母亲。读着她转引母亲的家常话,我深受启发。她笔下的家事,或源于母亲的回忆,明显厚重。只是,她从来没有提及母亲的名字,也许觉得没有必...  

评分

“姑娘你记着,脸不是人的脸面,谁有粉都往脸上搽。看一个人是不是真干净,看他的鞋就行了。” 起初,经由作家艾苓的文章,我认识了她的母亲。读着她转引母亲的家常话,我深受启发。她笔下的家事,或源于母亲的回忆,明显厚重。只是,她从来没有提及母亲的名字,也许觉得没有必...  

评分

翻开这本书,有种听奶奶讲故事的感觉。而且这位老奶奶生活在穷时候,却很乐观的生活态度。明明很辛苦的事,被她这过来人轻描淡写一番,读来一开始觉得轻松有趣,有时也会心酸酸。我想一定是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有这样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敬佩这位老奶奶。  

评分

我还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奶奶看着我,经常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后来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年纪越来越大的他们也经常絮絮叨叨的讲起以前的事情,那些我从来没经历过的、新奇的、不可思议的故事,常常让我着迷,想着要记录下来。 然后就看了姜淑梅奶奶的《乱时候,穷时候》。书中的...  

评分

我这种负能量爆棚的人是不会被“六十学写字,七十来写书”的励志梗打动的,可老奶奶这本书里满满的都是传统笔记小说的味道,脑残粉要举手发言。 笔记小说历来被称为“残丛小语”,特点是残,少的四五十字,长也就千字上下。舶来品“微型小说”一般专注黑人,最后一个逆转要抖得...  

用户评价

评分

穷乱时候去了还会回来,而满肚子故事的老头儿老奶奶却越来越少了。这本书里乱时候的故事比穷时候的精彩的多。

评分

粗犷的生命,像地里的庄稼,随着四时季节,割了一茬又长一茬

评分

淡老师说:这本《乱时候,穷时候》描写的中国平民的生活,可以总结成:相互坑,使劲生,窝里斗,欺负人,恶狠狠,特兴奋。那是真有精神头儿。 ——就是这样。

评分

这书提醒着我果然我国进入现代社会的时间还太短啊,几十年前(甚至可能如今还有)的乡民和农村习俗时常让我觉得愚昧残忍,比如嫁出去的女儿不管再被虐待也只能受着没人帮,过不下去只有死。被打常有的事,只能诉诸暴力打回去并且打赢才能改变。比如很多后辈不料理老人后事,一般就因家产分配问题。比如人言可畏,正是我一直怕的那种,人与人非要关系太近。 有时这种简短朴素的语言让我觉得这就是人生的厚重,有时又觉得残忍,但理性地想就是语言水平的问题,对不起大娘,您以七十几高龄写作相当不易,但我的标准里佩服和体谅不加分。 封面真不和谐。 最喜欢的人物除了那个被无数优点堆出来的娘(多到我甚至怀疑失真),就是为了救另个政党二哥而放弃自己前途跳火车的法立,太有人性光辉

评分

最开始并没有被吸引,无论是故事还是文字。但慢慢地,那些平实的文字中所透露的巨大的苦难,以及对抗苦难的坚韧,让人读时欲罢不能、读后久久回味。书中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没有口号式的宣扬“热爱生活”,但无论是作者自身的经历还是旁观者的角色,透露出的都是草根阶层的生活。生活,活着。像《活着》,又比小说少了几分戏剧化冲突,多了一些真实的沉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