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書》拉丁文書名為《新書》(Liber Novus)。約創作於1914年到1930年間,記錄瞭作者個人的夢境、靈魔與精神追尋曆程。榮格生前拒絕齣版,直到其去世後近五十年,此書方得見天日。
1913年,榮格與弗洛伊德決裂,開始發展自己的理論體係,一度備受幻覺摺磨而瀕於崩潰。榮格身陷中年危機,重新審視生活,從內心探索最深處的自我。他將一些夢和幻象記錄下來,整理成《黑書》,同時著手幻象內容的寫作,形成私密之作《紅書》。《紅書》是榮格日後寫作的主要靈感,由此生發齣一整套的分析心理學理論。此書的齣版為我們開啓瞭一扇理解榮格著作的窗口。
榮格曾於1957年談到這本書:“我跟你談到過那段歲月,追尋內心圖像的那些年是我此生最重要的時光。其他一切皆發源於此。這本書就始於那時,在那之後的枝枝節節幾乎無關緊要。我的一生都在闡釋那些意象,它們從潛意識中迸發,像一條深不可測的河流,在我的內心泛濫,幾乎要毀滅我。這些已超齣我的一生所能承載。後來隻是一些外在的現象、科學的闡述與生活的融閤,而包孕一切的神奇開端就在那時候。”
中文版捲一、捲二根據德文版翻譯,審視與附錄根據英文版整理翻譯。彩圖版圖文並茂,全彩印刷,完整呈現原作風貌。
榮格(Carl G.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學傢和精神分析醫師,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
林子鈞:八十年代生於香港。2005年畢業於浸會大學歐洲研究德文組,獲一級榮譽。及後於香港中文大學完成語言學碩士課程,現為美國普渡大學語言學博士生,主要興趣為形式句法及語義。擁有多年翻譯自由業者經驗。
張濤:精神分析師,成都精神分析中心專業會員,前成都精神衛生中心心理門診治療師,曾任《精神分析筆記》執行編輯。畢業於暨南大學醫學院、四川大學精神分析與心理治療專業,現旅居法國,在巴黎第八大學精神分析係(拉康創辦)攻讀博士,主要研習拉康理論下的精神病理與實際病理及其處置。
我从今年4月份开始看这本书,直到昨晚把它看完,一共用了6个月的时间。 本书的篇幅不长,但非常难以理解。我在看了三分之二后,好久没再打开过它。直到国庆期间,觉得看一本如此篇幅的书不应该拖这么久,就硬逼着自己,囫囵吞枣的,把剩下的三分之一看完了。 这本书是荣格自我...
評分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瑞士著名心理学家。 《红书》是荣格所著最为神秘的一本分析心理学实例及解说、猜想专著。作者为全书所赋的拉丁名实为“Liber Novus”也即《新书》。手稿分两卷,首卷包括各篇解说部分计六张半纸,正反共13面;二卷...
評分荣格在《红书》的跋中提到,“这本书耗费了我十六载光阴。我的一位炼金术挚友在1930年把我带离它。”如此推算,荣格创作此书始于1914年,正是荣格与弗洛伊德在1913年的第三次国际精神分析学大会上公开决裂、荣格于次年辞去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会长职务之后。而从这本书中,我们也...
評分 評分提到释梦,人们往往会率先想起弗洛伊德。不过他昔日的弟子、后与之分道扬镳的荣格却是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有谁会较真到将梦中场景巨细靡遗地画下来?痴狂至此,惟有荣格。这本他生前拒绝出版的梦的笔记,就是《红书》(中信出版社2016图文对照版)。 《红书》的内容真教人...
所謂天書,難度太大,不是榮格粉是讀不下去的
评分又“紅”又“專”……紅色的包裝像聖經一樣神聖,夢囈般遊離的語言非我等閑之輩能懂。我自認為自己最愛精神分析,最服建立在思辨之上的理論,可,這本Jung生前不讓齣版的珍貴手稿我就是讀不下去!這難度不亞於我大一時初讀Freud的《夢的解析》。僅以此條目,勉我不安的內心
评分問恩典,不問教導,問渴念,不問理解,問祈禱中的呻吟,不問勤奮的閱讀,問伴侶,不問教師,問神,不問人,問黑暗,不問清晰,不問光明,卻要問那完完全全點燃我們的火焰。
评分隨便翻翻就已經內牛滿麵瞭~~T_T
评分每次碰到此類和宗教神學略有相關的書都讀的一臉懵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