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在世界心理学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是现代心理学的鼻祖之一。
1875年7月26日生于瑞士图尔高州。少年荣格腼腆而敏感,常常与父母的信念,老师的要求相悖。他和同学相比很特别,脆弱而且容易受伤害。1902年荣格获得苏黎世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5年任该校精神病学讲师。后来辞职自己开诊所。1911年被推选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主席。后因与弗洛伊德的分歧退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自创分析心理学。本世纪20年代,曾到非洲、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地进行几次旅行考察,开始研究种族潜意识的性质与现象,广泛考察了古代神话及祭祀仪式。1961年去世。
荣格在人格结构问题上,提出把人格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荣格毕生致力于人类心灵奥秘的探索。他的一生著述浩繁,他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的研究学贯中西。他所创立的分析心理学不仅在心理治疗中成为独树一帜的学派,而且对哲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文学、艺术、宗教、伦理学、教育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荣格对东方文化和宗教一直很感兴趣,并借用到了自己的理论当中。在他生前,曾写过几篇文章,论及心理学和东方宗教。他的涉猎很广,藏传佛教,印度瑜伽,中国的道学和易经,日本的禅学和东方的冥想,都有过深入的思考。他还曾引用过中国炼金术的理论和佛教的曼陀罗图治疗过精神病。
荣格在西方的“正统”心理学中,堪称是异教徒。荣格虽然师承佛洛依德,也确从佛洛依德身上得到不少本事,佛洛依德甚至私下说“荣格是天才”,初期两人都有英雄惜英雄的悸动,佛洛依德写信给荣格时说:“如果我是摩西,你就是约书亚,将要拥有精神医学允诺之地。”蜜月期很快过去,1912年荣格发表了《里比多的变化与象征》,与弗洛伊德产生了分歧,主要分歧在于对里比多的解释。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完全是性的潜力,荣格则认为它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表现于生长和生殖,也表现于其他活动。由此,荣格全盘推翻了佛洛依德的理论。
荣格曾不讳言的说,他的心理学理论,除了一部分来自“临床心理学经验”之外,另一部分则是来自外部渠道与途径,它包括了东方宗教在内的所有学问。 荣格的著作《心理学与宗教:西方与东方》,算是他对禅佛学问的最佳注释。
這是我讀過的傳記類文本中. 最為艱澀困難的. 原因是它不以敘事回顧的散文為主. 而是以榮格的精神分析與內在體驗為主要內容... 嚴格說來. 它雖名為自傳. 卻實非自傳體. 實際上是榮格一生的精神哲思與內在經驗的省思反芻... 當然. 若對照榮格自己所說的: [ 他一生中所有的 "外在"...
评分 评分不是鸡毛蒜皮小事的堆积,不是名人轶事的猎奇,更不是辉煌荣誉的显摆,荣格打开他的心灵,跟我们一起探讨他丰富的人生和浩瀚的精神世界。对精神世界有兴趣的人,绝对要认真的看一看。这本书,给了我许多许多的感想,只是还没理清楚,先说一点理清楚的吧。其他的,等我再看第二...
评分大一的时候,试着翻看厚厚的一本《梦的解析》,每晚几页。 但每晚看到的内容必然会当晚梦到,在快被这种神奇的现象搞成神经衰弱之前,放弃了它。 读《荣格自传》,也是讲梦。 荣格与佛洛依德同一时代,分别成为人类心理学研究两条方向的始祖。 他说记忆中具体的事件并不可靠,...
评分非常喜欢。荣格有一种被神选中者的使命感和疑惑,终其一生他都在现实和幻象中寻找答案,他希望了解一切从何而起,去往何处,又终于何时何地。但无论是从自身还是他人,他都并未寻找到明确的答案。在他濒死经验后经历的狂喜,是“放下”后所获取的一种顿悟。向外看,一切如梦如幻。向内看,对生和死的意义才渐渐了然。常常觉得被吸引进他思维的深处,又被推出来重新审视经历的过程。
评分多次大笑出声,我真是太爱荣格了
评分有荣格的地方就有我!这本书我收了三个版本!快赶上时间简史了!新版又要出来了翻旧版记录一下。
评分好神奇啊
评分有荣格的地方就有我!这本书我收了三个版本!快赶上时间简史了!新版又要出来了翻旧版记录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