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文學理論 奧尓巴赫 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 文學批評 文學 德國 外國文學 文藝理論
发表于2025-02-22
摹仿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本書是德國當代著名學者埃裏希•奧爾巴赫(1892-1957)的經典之作。在西方學術界具有廣泛影響,曾再版九次,被譯成西方主要文字在許多國傢齣版。作者從美學角度齣發,用文學史傢的眼光,對西方三韆年來最具影響的經典文學作品,如荷馬史詩、教會文學、騎士小說以及法國、西班牙、德國、英國文學中具有代錶性的作品中各種寫實風格及其發展,做瞭精闢的分析。其著重於錶現嚴肅性、衝突性或悲劇性的尺度和方式問題,已經廣為學術界重視。奧爾巴赫的拉丁係語文學研究,通過仔細考察語言和文學的形象化描述,指明瞭自羅馬帝國一脈相承而來的歐洲各民族文化的各自特點和發展,對歐洲從古代史詩到現代長篇小說的藝術革命中人類的自我認識提供瞭全方位描述。
作者係德國著名學者,譯者係西安外國語大學教授。
奧爾巴赫是一個文體學傢以及語言文學學者。關於本文的主題,其實在646頁他已經做齣瞭說明。甚至在結語部分,他直言不諱地將其思路、主題進行瞭厘清。呈現在眼前的這本書無論從何種意義上來說,對於理解西方文學作品都具有極大的意義。甚至這種意義也帶著某種反基督教的色彩。這一點從在文中不時顯露。針對於基督教試圖把所有事物納入同一整體,他說:對於寫實的詮釋來說,對這種聯係的認識有時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評分作者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
評分無論重讀多少遍,都仍然覺得清新飽滿。原來最好的文學史也能讓人去癡心見證,一種無時存在中內在曆史的形成。當下社會逐漸作為曆史問題存在著,而語言與文學中對立並交織的,不止是荷馬與聖經這兩大傳統,更有真實與意義,理性與曆史,現實主義與悲劇形式,文學的自由與人的獨立。非常喜歡第八章《法利那太和加法爾甘底》與第九章《修士亞伯度》,像是赤足走過深海,屏息等待那一句“沒有《神麯》,《十日談》永遠也寫不齣來”。拉伯雷與莎士比亞寫的都是最好的詩,因為在那裏,狹隘或沒有適應能力,纔是真正的惡習,而詩人正是用語言重新發現世界,讓人在自身中找迴秩序。第十八章,司湯達“認為人隻是構成曆史環境的一粒原子,似乎是偶然纔被拋進他所生活的環境之中”,而福樓拜的“環境本身包含著對環境的闡釋”,可以遙遙望見第一章中的傷疤與獻祭。
評分用文字再現現實,這樣一件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在《摹仿論》中卻被展現為一種需要經曆韆年之久的艱難曆程——一端是人自身意識的變革,另一端是語言的變革,然後纔能織就一張可靠的捕撈現實的網。德國人擅長的宏偉構思能力和精微的古典語文學訓練,再加上對文本的一種極為個人化的直覺,造就瞭這樣一部文學批評的傑作。
評分作者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
《摹仿论》并不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文学史类的书籍,正如它的副标题所言它是关于“西方文学中现实的再现”问题的描述。换言之,是讨论了“现实”是怎样进入文本的这一问题。 奥尔巴赫全书的线索围绕着“文体流变”这一关键词,他认为有两种文体传统。一种是“古典主义的文体分...
評分这里,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个根本性的并且相当困难的问题。古典文学在描述日常生活时是非严肃性的,是非问题型的,是不交代其历史背景的,而只是运用低级文体,是喜剧式的最多是牧歌式的,毫无历史连续性,静止不动,其原因不仅在于古典写实主义的局限性,而且首先也与其历...
評分奥尔巴赫的思路被称为文化历史研究方法,但其实在他的这本书中,不仅对作者和作品产生的背景进行了历史文化的分析,还对作品的语言、风格和思想进行了历史文化的分析。 他将文体分为上等、中等和低俗,然后分别对应古典时代的描写上等人的悲剧、后来的中等人的浪漫剧,以及后来...
評分被引用的奥尔巴赫 ——《摹仿论》的比较文学意义 郝岚 (本文已发表于《外国文学研究》2015年第3期,转载请引用) 论文摘要:奥尔巴赫的《摹仿论》被现代文学批评广泛膜拜和征引...
評分《摹仿论》出版于1946,作者是埃里希·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原著是德文,1953年出版了英译本,普林斯顿大学2003年的版本,是纪念英译本发行50年的纪念版。该纪念版的前言是爱德华·萨义德写的,给予了《摹仿论》一书相当高的评价::“Books of criticism have usually...
摹仿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