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政治》内容简介:研究韦伯者,无一不深知这两篇演说的重要性。因为它们不但浓缩着韦伯学术思想的精华,也由于他作为当时一名“精神贵族”式的德国知识界领袖,对其身边的思潮做出了十分个性化的回应,这是从韦伯其他学术著作中难得一见的。 (正在采用)
作为社会学古典理论三大奠基人之一的韦伯,其名声为中文读者所知晓远比马克思和涂尔干要晚。由于中国社会学直接舶来于英美的实证主义传统,在早期,孔德、斯宾塞的化约论—社会有机体论和涂尔干的整体论—功能论几乎脍炙人口,相比之下,韦伯侧重从主观意图、个人行动去探讨对社会的理解、诠释的进路则少为人知。
(大二暑假。那段时间好像读了点韦伯。) 1、学术生涯的外部环境 演讲一开头,韦伯通过对比德国和美国的学术体制,简要介绍了在德国从事学术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韦伯认为当下的体制并不一定能使有学术才能的人脱颖而出,因此从事学术工作要有天职观念。 2、学术工作的机遇和灵感...
评分韦伯的社会学一般叫理解社会学。基于是否有意图这一标准,韦伯对行动和行为作了严格区分,行动带有意图。帕森斯说,这一区分是理解社会学的逻辑起点。 理解社会学关注行动者赋予其行动的意义、目的,因此它不同于行为主义式做法,后者脱离行动者的主观层面对行为进行外在描述。...
评分王容芬,1947年-,中国旅德学者。1947年出生于北京海淀,童年在海淀培元学校读小学,1957年考入北京101中学。1962年入读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德语专业,1966年8月18日参加天安门广场毛泽东接见红卫兵的活动,认为“和希特勒没什么区别”,9月24日,她给毛泽东寄出一封署名“...
评分想不起来昨晚是第几次读韦伯的《学术最为一种志业》了,第一次大概是在没有空调和暖气的南区寝室看的冯先生的译本。但是这次是第一次看德文原文的,而且是花了80欧分在kindle上看的。一百年前,对整整一百年前,那个眉头紧锁,目光如炬,胡子浓密,身材魁梧的汉子,那个德意志...
评分“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理性化、理知化、尤其是将世界之迷魅加以祛除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的宿命,便是一切终极而最崇高的价值,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一个超越世界,或者流于个人直接关系上的一种博爱。” 韦伯的演讲或许算不上振聋发聩,至少坚定有力。在场的学人们直起身,屏息...
德国史学家Friedrich Meinecke称韦伯是“德国的马基雅维利”。他下这样的评语,自然是因为韦伯思想中有着太多实证政治学的成分。韦伯在他的演说中一再申述,科学最主要的功用,就是可以使人做到“头脑的清明”,这成了他对抗神秘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最后防线,无论是他的一些令人着迷的概念,或是许多让人厌恶的语言,多是出自这种思想路线的指导。当谈及学者的操守时,他一再强调,一个教师所应当做的,不是去充当学生的精神领袖,不是立场鲜明的信仰灌输,而是尽力做到“知识上的诚实”,去“确定事实、确定逻辑关系和数字关系或文化价值的内在结构”,因为没有对手和不允许辩论的“讲台,不是先知和煽动家应呆的地方”。韦伯本人没有意识到,在写下这些话时,他在“价值中立”的道路上已走得太远:民族国家间的强权政治,已成至高原则
评分他的价值中立和其他观点是否可取我无从判断,但是“坚持以理智的诚实面对事实”,这一点,无论是为人还是学术都必须深刻牢记。其余,便是“他们的王国不属于世界”这句话,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或许不能称其为am besten,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切切实实的das wichtigste Buch 2010。
评分仔细读了学术作为天职部分,很多情况,价值观现在看来仍旧适用。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判断,而不是夹带私货,输出价值观。因为在课堂上二者具有天然的不平等。
评分写论文期间看这本书真是毁三观。可能韦伯不太知道中国人经常用来自欺欺人的一句话叫做“功不唐捐”以及“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之类。
评分在拿到芝大社会学PhD录取的这一天庄严记下:Science as a vocation is not the way to true being, the way to true art, the way to true nature, the way to true God, or the way to true happiness. Aim for clarity.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