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纪德,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死后作品被法国天主教教会列为禁书,但仍是法国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在我国知识阶层中有持续近一个世纪的引进推荐史。
译者:聂华苓,世界著名美籍华人女作家、著名文学翻译家,因创办国际作家写作室,被称为“世界文学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之母”。积极参与社会和文学公益事业,2012,纪录片《三生三世聂华苓》记录了一位极具风骨的女作家传奇跌宕的个人史。
法国作家纪德以自身婚姻为背景创作的小说《遣悲怀》,是其一生悲剧和文学成就最好的注解。全书哀思凄楚,充满了自我谴责与自我辩解。由《遣悲怀》这本书,我们了解纪德夫人不仅在纪德的情感上占有最崇高的地位,并且影响了他的一生与作品。他许多小说中的女主人翁,多多少少可说是纪德夫人的化身。写尽人生诸相的纪德,对于自己这一幕婚姻悲剧也始终感到惶惑。这是一部感情极为复杂,过目难忘的文学作品。
依然不分段……序言《论纪德》写得很好,点明了纪德的身上始终存在的一种二元对立,即灵与肉的冲突。纪德自己说:“一种非凡的,无法餍足的被爱欲;我相信这就是主宰着我毕生,并驱策我写作的东西。”《遣悲怀》为怀念亡妻之作,其实两人之间在结合之始就存在着无法弥合的罅隙...
评分依然不分段……序言《论纪德》写得很好,点明了纪德的身上始终存在的一种二元对立,即灵与肉的冲突。纪德自己说:“一种非凡的,无法餍足的被爱欲;我相信这就是主宰着我毕生,并驱策我写作的东西。”《遣悲怀》为怀念亡妻之作,其实两人之间在结合之始就存在着无法弥合的罅隙...
评分依然不分段……序言《论纪德》写得很好,点明了纪德的身上始终存在的一种二元对立,即灵与肉的冲突。纪德自己说:“一种非凡的,无法餍足的被爱欲;我相信这就是主宰着我毕生,并驱策我写作的东西。”《遣悲怀》为怀念亡妻之作,其实两人之间在结合之始就存在着无法弥合的罅隙...
评分依然不分段……序言《论纪德》写得很好,点明了纪德的身上始终存在的一种二元对立,即灵与肉的冲突。纪德自己说:“一种非凡的,无法餍足的被爱欲;我相信这就是主宰着我毕生,并驱策我写作的东西。”《遣悲怀》为怀念亡妻之作,其实两人之间在结合之始就存在着无法弥合的罅隙...
评分纪德这个人好像一直都没什么存在感,我之前总是分不清他和萨德,直至看见他的书端端正正放在书店的本周推荐里,才意识到——大约和萨德侯爵不是同一个人吧? 在北京的万圣书园我买下了他的《违背道德的人》,不得不说,19世纪的违背道德在今天看来简直可称楷模,读完薄薄一册...
纪德和他妻子也是够醉了
评分英译本(1947初版,又名Intimate Journal/ Madeleine, 译者Justin O'Brien)。读别人的log如果不在语境中则真的非常辛苦,何况残章碎简,自说自话,通篇也没有见到丝毫与另一人的互动。
评分《遣悲怀》与《日尼薇》彷佛同一出戏的角色对话,只是这镜像构成于自恋者以自恋方式摧毁自己的自恋。页41“我们的故事的特色就是没有任何鲜明的轮廓…涉及我的一生;那是一出持续不断、隐而不见、秘密的、内容实在的戏剧…”入戏者守节,出戏者背德。抑或后者才是入戏太深?
评分被矫饰的日记,以及一堆风格各异的翻译拼凑
评分其中有三篇评论纪德的文,最后一篇《浪子》我看还夹杂了不少不合理的偏见(越看越像是愤怒),两篇日记选,一个短篇小说,当然重点是那40多页的《遣悲怀》,用了一整晚仔细读,心情也随之起落(别扭——认可——愤怒——平静),到底该用怎样的态度去判断纪德写下的文字,最终才明白必须不带有一丝猜忌绝对相信他对梅德林的真诚、他对梅德林抱有的爱(不要去定义这份爱属于哪个领域,起码我相信它不会被归类在借口与虚伪里),就算是某些背叛行为连我这个读者都无法认可,还是会被他的感情打动。【她没有留下片纸只字,没留给他任何密笺,任何话语。她所背负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十字架,她究竟有何了解,究竟有何猜疑,她所不愿意知道的是什么,她所恕的或是没有宽恕的是什么,这些谁也不会确切地知道。她把她的秘密一起带走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