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为什么写这本书/
一、一石激起千层浪/
二、一个“猜大数”运动/
三、还是有不同意见/
四、让人想到苏联解体/
五、历史对数字竞猜的奖赏/
第一编他们都是怎么“算”的
第一章关于研究的概念、范围和方法
第一节关于概念/
第二节关于研究范围/
第三节关于“非正常死亡人口”的计算方法/
第二章“中国的问题最好由中国人自己来回答”
第一节外国人口学者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用婚育调查推算的“漏报出生”是哪些人/
第三节回顾性婚育调查数据更接近实际吗?/
第四节不能回避的数字矛盾/
第五节外国学者显然不熟悉中国/
第三章蒋正华先生的研究
第一节蒋正华先生的研究方法和结论/
第二节对蒋正华先生出生漏报研究的几点分析/
第三节来有影的人不能去无踪/
第四章挑选数字不是严肃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丁抒先生为什么放弃第一个算式/
第二节丁抒先生第二个算式的“出生率”究竟指什么/
第三节丁抒先生用自己的算式算过其他年份吗?/
第五章设计一个逻辑周延的算式很重要
第一节金辉先生的算式能算出几种结果?/
第二节有一个“不等式”陷阱/
第二节在多项式里已经计算在内的数字在单项式里不能再用/
第六章按下一个葫芦浮起三个瓢
第一节究竟谁“有意”调整了数字/
第二节怎么都迷上了“不等式”/
第三节按下一个葫芦浮起三个瓢/
第七章《墓碑》真的算出了3600万“非正常死亡”吗?
第一节杨继绳先生并没有“计算”出3600万非正常死亡/
第二节杨继绳先生的算法能够遵循“一致性原则”吗?/
第三节杨继绳先生是怎么把“非正常死亡”算到2000多万的/
第八章《皇帝的新衣》和《兔子汤的汤》
第一节曹树基教授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这不是“非正常死亡人口”/
第三节新衣是怎样织成的/
第四节兔子汤的汤的汤/
第九章用“知情人”的数字并不可靠
第二编掷向圆垒中心
第十章有这样两个“坑”
第一节一深一浅两个“坑”/
第二节两组数字应该有一组更接近实际人口数/
第十一章孙经先教授的研究
第一节迁移因素对户籍人口数的影响/
第二节20世纪50—70年代人口非正常变动的社会原因/
第三节孙经先教授推算的结论与历史记载相符/
第十二章对孙经先教授研究的思考、分析和补充
第一节关于迁移漏报和补报的思考/
第二节迁移漏报及其纠正对这一时期人口数字的影响/
第三节自然增长人口数比户籍增长人口数更接近实际人口数/
第十三章进一步靠近实际年末人口数
第一节人口存留率与出生漏报和补报/
第二节1960年—1962年出生人口的存留率均明显异常/
第三节用出生漏报和补报推测1953年—1964年的
人口数字/
第四节孙经先教授研究的意义/
第十四章哪些数据才能计算出“非正常死亡”
第一节毛泽东不相信统计数字/
第二节也许罗斯福总统也不相信/
第三节用登记死亡人口分析“非正常死亡人口”/
第十五章死亡漏报、死亡补报与超线性死亡
第一节让人吃惊的人文发展指标/
第二节长线分析中国死亡人口数的疑点/
第三节1982年前存在大量死亡漏报、瞒报情况/
第四节对于死亡漏报和死亡补报的估计/
第五节“另类”的超线性死亡/
第六节1959年—1961年超线性死亡分析/
第七节推算1953年—1982年的人口数字/
第三编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
第十六章三分天灾?
第一节“那就是人祸!”/
第二节确实发生了自然灾害/
第十七章几分人祸?
第一节“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第二节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
第十八章制造灾难的罪魁祸首
第一节违反规律就要受惩罚/
第二节“共产风”、“大食堂”和“坏干部”是罪魁祸首/
第三节需要总结的历史教训/
第十九章还是要讲点历史
第一节饥饿不是历史传说/
第二节饥饿是怎么衡量的/
第二十章摆脱饥饿的途径
第一节增加人均产粮/
第二节市场经济照样饿死人/
第三节粮票的故事/
第二十一章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难题/
第二节最后一口烧饼/
第三节粮食增长靠什么/
第四节有比较才有鉴别/
第五节人口增长速度怎样降低了/
第六节制度创新是关键/
第七节森的疑惑/
第二十二章抓改革、促生产
第一节第二次制度创新带来的成果/
第二节农民家庭经济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问题和出路/
附录:国家统计局公布1949年—1985年人口数字
· · · · · · (
收起)
评分
☆☆☆☆☆
整天混迹在乌有和四月的货色还据实说话,去伪存真,南海连这种货色的书都出,还定价那么好,很无耻。
评分
☆☆☆☆☆
没错,总要有人说出真相。可惜作者根本不是人。
评分
☆☆☆☆☆
小丑一个
评分
☆☆☆☆☆
整天混迹在乌有和四月的货色还据实说话,去伪存真,南海连这种货色的书都出,还定价那么好,很无耻。
评分
☆☆☆☆☆
古时候,有个叫张三的人,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积攒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他总是怕别人偷去,就找了一只箱子,把三百两银子钉在箱中,然后埋在屋后地下。可是他还是不放心,怕别人到这儿来挖,于是就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在纸张上写道:“总要有人说出真相”几个字,贴在墙角边,这才放心地走了。
评分
☆☆☆☆☆
谎言三遍就成了真理, 饿死3千万现在就成了真理了, 其实是假的.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 饿死人的事是有, 但怎么可能饿死那么多人? 挖出什么万人坑了吗? 我们是凭着感觉觉得3千万不靠谱, 但不是研究这个的, 没法从理论上击破3千万的谎言. 而杨先生这本书做到了. 当然, 饿死3...
评分
☆☆☆☆☆
死一个也是犯罪!!!这个作者应该多么丧尽天良和卑鄙无耻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死一个也是犯罪!!!死一个也是犯罪!!!死一个也是犯罪!!!死一个也是犯罪!!!死一个也是犯罪!!!死一个也是犯罪!!!死一个也是犯罪!!!死一个也是犯罪!!!
评分
☆☆☆☆☆
村东头厕所缺纸了! 只卖三天,绝不打折,脑残快买啊,如果卖不了,直接送村东头厕所了噢! 村东头厕所缺纸了! 只卖三天,绝不打折,脑残快买啊,如果卖不了,直接送村东头厕所了噢! 村东头厕所缺纸了! 只卖三天,绝不打折,脑残快买啊,如果卖不了,直接送村东头厕所了噢!...
评分
☆☆☆☆☆
嗯,没有他们。我们怎能看到世界的好?~ 评论短? 评论短 评论短? 评论短 评论短? 评论短 评论短? 评论短评论短? 评论短评论短? 评论短评论短? 评论短评论短? 评论短评论短? 评论短评论短? 评论短评论短? 评论短评论短? 评论短评论短? 评论短评论短? 评论短评...
评分
☆☆☆☆☆
我曾给这本书打了5星, 赞扬该书论述有力, 令人信服. 为什么却被删除了呢? 难道鼓吹饿死3千万的无耻之徒们很害怕出现客观公正的声音? 你们上传这本书, 只是打算为了展览围攻的声音? 看过这本书的人就会知道,虽然出现了重大失误,也在3年导致3百万人饿死,但是毛主席及时采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