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年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本书为其弟子曹旅宁为黄先生所作,以编年事辑的方式记录了黄先生一生的历程,勾勒了一代学人的学术面貌。书中还有许多掌故趣闻,多是第一次披露,既有可读性,又有资料性。
曹旅宁,1965年4月生,从事秦汉史及历史文献的教学、研究工作。
《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有两个方面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一是黄永年先生在学问上的勤谨精进,其二是他臧否学界人事极为犀利。记得《事辑》发行不久,刘铮就写了一篇谈论黄永年先生月旦人物的文章。这些都是我很感兴趣的,另外,还有个别内容,我觉得也很有意思,试录几段...
评分此书读完,感觉先生的学问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殊为不易。不像今日之学人,张口师承,闭口门派。全是吃祖师爷的庸碌之辈。学者之可贵在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不能立一言一说于学界,纵使师承名师名校又如何!
评分1938年的冬天,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在沦陷的常州城里地摊上买到吕思勉的《经子解题》。这本小册子成为他接触古籍的启蒙读物,为他开启了研究古代文献的大门。几年后,他在苏州中学常州分校正式成为吕先生的学生。20岁那年,他买到周越然、纪果庵、周作人、谢刚主、陈乃乾、谢兴尧...
评分1938年的冬天,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在沦陷的常州城里地摊上买到吕思勉的《经子解题》。这本小册子成为他接触古籍的启蒙读物,为他开启了研究古代文献的大门。几年后,他在苏州中学常州分校正式成为吕先生的学生。20岁那年,他买到周越然、纪果庵、周作人、谢刚主、陈乃乾、谢兴尧...
评分此书读完,感觉先生的学问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殊为不易。不像今日之学人,张口师承,闭口门派。全是吃祖师爷的庸碌之辈。学者之可贵在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不能立一言一说于学界,纵使师承名师名校又如何!
五星给黄先生,-1星给本书编纂体例
评分做得较草率,体例不严谨。发现黄先生与钱锺书的几点相似处:毒舌、爱猫、喜读《西游》。
评分黄永年先生编年吐槽集
评分搜罗和编辑都不错的编年事辑,可以管窥黄先生的基本治史方法、立场和判断。读之常有自惭形秽感。如果仅仅热衷于掌故甚至八卦,则浪费这本书了。
评分通过对黄永年先生一生经历的回顾,我们可以知道想要成为一流的人文社科学者,需要以下几个条件:1家庭的支持。最好家中长辈就是学术大家,从小就能受熏陶来打基础,即所谓的家学渊源。或者是家里经济条件不错,不用为找工作发愁,可以海阔天高凭鱼跃。2得遇明师,越早越好。黄先生在高中就遇上了逃避日寇铁蹄来中学教书的吕思勉先生,就此开始了学术之路。高中毕业时的水平胜过了今日名校的研究生。后来上复旦大学也只是因为不用付钱,混张文凭找工作。3学术共同体的促进。黄先生的岳父童书业先生,是他另一位老师顾颉刚先生的弟子。三人经常交流学术,互相交换资料,水平不断提高。可惜的是三人研究领域不同,因此提高的作用不怎么明显。当时的显学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武汉大学的唐长孺、北大的周一良与山东大学的王仲荦等人共同带动了学科的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