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前後國共談判實錄

抗戰前後國共談判實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新星齣版社
作者:楊奎鬆
出品人:
頁數:424
译者:
出版時間:2013-6
價格:3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1331145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
  • 楊奎鬆
  • 中國近代史
  • 政治
  • 民國
  • 中國史
  • 中國
  • 近代史
  • 抗戰
  • 國共談判
  • 曆史實錄
  • 民國時期
  • 政治談判
  • 中共黨史
  • 抗日戰爭
  • 中國近代史
  • 談判記錄
  • 曆史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抗戰前後國共談判實錄》是作者在國共關係研究上的重要成果之一。作者曆經數年,搜集整理瞭兩黨在抗戰前後十多年間談判的草案、提案和談話錄,以及在各時段開具的條件;直接或間接引證瞭各種涉及談判問題的來往信件、電報、報告、情報及會議記錄等材料;解析瞭收編與改編、閤並與跨黨、新四軍問題交涉、蔣毛會麵之流變、馬歇爾調處的成與敗、打亦談來談亦打、南京代錶團的睏境等一係列談判的核心問題;真實再現瞭在雲譎波詭形勢下,國共兩黨談判的麯摺過程和曆史真相。

在抗日戰爭前後,國、共兩黨都把談判視為重要的鬥爭手段。幾乎所有重大矛盾與紛爭,都要訴諸於談判;幾乎所有重要的方針和目的,都要在談判條件的考慮和變換中錶現齣來。它甚至遠比那些真刀真槍的摩擦和衝突更具復雜性和戲劇性,更驚心動魄。

著者簡介

楊奎鬆,1953年10月生於北京,1969年隨父去湖北襄樊"五七乾校"勞動,1970年入北京第二機床廠當工人,1976年因"反詩"入獄,1977年平反齣獄,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係,1982年畢業任中共中央黨校《黨史研究》編輯部編輯,1987年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史係講師,1990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年任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2003年任華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代史,著有《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中間地帶"的革命》、《西安事變新探》、《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中國近代通史(第八捲):內戰與危機(1927-1937)》、《談往閱今》、《讀史求實》、《開捲有疑》等十餘種專著,並在中國大陸及海外學術雜誌上發錶論文上百篇。

圖書目錄

修訂版前言
齣版前言
第一章 國共內戰化解的經過
1.蔣介石的主動與初衷
2.莫斯科的初步接觸
3.低層次接觸的開端
4.國民黨條件的提齣
5.高層接洽的開始
6.齣人意料的成功
第二章 “收編”與“改編”之爭
1.為西北善後而交涉
2.最初的妥協與協議
3.周恩來的杭州之行
4.從西安到廬山
5.兩黨諒解的達成
第三章 “閤並”與“跨黨”之爭
1.分歧與閤作俱來
2.不約而同的提議
3.“大黨”問題的談判
第四章 走人絕境的兩黨軍事談判
1.軍事摩擦的加劇
2.製止摩擦的嘗試
3.軍事談判的展開
4.新四軍問題的交涉
5.劃界談判及其失敗
6.在對抗中求緩和
7.無法善後的“善後”
第五章 蔣、毛會麵之流變
1.關係緩和的初步跡象
2.蔣介石約見毛澤東
3.林彪代毛重慶行
4.一次失去的機會
第六章 解決問題,還是政治角力
1.再度談判之起因
2.西安初步協議
3.重慶談判之激蕩
4.宣傳戰的演進與中止
第七章 要聯閤政府還是要解放委員會
1.美國人的介入
2.一相情願的延安協定
3.赫爾利功敗垂成
4.毫無希望的再談判
第八章 在重慶和談的背後
1.“內戰的方嚮確定瞭”
2.“和平”突然降臨?
3.艱難的討價還價
4.山重水復仍無路
5.打亦談來談亦打
第九章 馬歇爾調處的成與敗
1.和平機運的再現
2.前所未有的成功
3.失誤不可挽迴
4.美國調處名存實亡
5.走嚮全麵戰爭
第十章 北平和談:不可能的嘗試
1.反蔣和共的密謀
2.李宗仁的和平運動
3.南京代錶團的睏境
4.不投降,就滅亡
主要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虽然没看书 但是 我一直以来就有一个疑问,国共两党到底能否共存。 历史似乎在告诉我们,他们努力过,但是失败了。 于是我猜测,是否,国共的共存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一山不容二虎 两虎必相争

評分

解放之初,民众对于国民党不加分辨的仇视;近年来,民众开始不加分辨的仇视当局,动辄得咎,历史事件也总被拿来吵来吵去,一味抹黑。中共40s一度真的要整编军队、全身心的投入到政治之中去,说出去谁信呢,就算杨奎松早就写过这本书,论证了这个问题,有几个人愿意花时...  

評分

虽然没看书 但是 我一直以来就有一个疑问,国共两党到底能否共存。 历史似乎在告诉我们,他们努力过,但是失败了。 于是我猜测,是否,国共的共存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一山不容二虎 两虎必相争

評分

昨天看完了《失去的机会》,总的感觉就是标题那句话,实力是硬道理。 十三年间十次谈判,就是这十三年间,国共双方的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全面抗战前的谈判共产党希望南京政府能够承认自己的政治地位,保留自己仅数万人的部队,还要南京政府拨付军费,到了北平...  

用戶評價

评分

實錄體的書籍敘述有點沉悶,但是較為客觀地提供瞭國共兩黨抗戰前後十多年間閤作和對抗。

评分

從史料來看,情勢的變化,話語方式的變化是非常明顯的。國民黨就像蔣,任何公告都要打個官腔,到談的時候絕不會直接對匪軍進行言辭上的斥責,但共這邊就像毛,贏麵大瞭,說話也並不剋製,可是國黨那邊來談判的人看來竟然覺得“即便是教訓人也不叫人難堪”,認為具有領袖風範。其實這裏麵還有一個有係統意識形態對抗非係統意識形態的東西,況且,國黨大員們真的沒有辦法說服自己,對方到底有什麼不對。

评分

可以直接當做史料來看…另,前言所提到的關於國共談判的抄襲之作,所指無誤的話應是範×方《國共談判史綱》…

评分

#t# 這本修訂版的前言寫作時間是2005年,第1版卻是2013年;涉及內容又為2008年齣版的《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所涵蓋。所以隻是粗讀一過。讀過後者的大概就不必買這本書瞭。

评分

此書史料充分,然而分析較少,加上楊的文筆一般,讀起來相當乏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