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和主觀的宋代繪畫

客觀和主觀的宋代繪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書店齣版社
作者:楊康蓀
出品人:
頁數:267
译者:
出版時間:2015-4
價格:50.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4580571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藝術史
  • 藝術
  • 宋畫
  • 書畫
  • 美學
  • 藝術評論&理論&藝術史
  • *上海人民齣版社*
  • 宋代繪畫
  • 客觀視角
  • 主觀錶達
  • 藝術史
  • 繪畫理論
  • 美學思想
  • 文人畫
  • 視覺藝術
  • 曆史背景
  • 審美體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一定意義上,界定風格的規範就是藝術史研究的方法。迄今為止,國內研究造型藝術史的大多數著文仍然沿襲作品真贋的鑒定、師承關係的梳理、贊美性文字描述等舊軌,間或輔敘一些曆史背景,也不過是舊本通史教材的摘錄。不能說上述方法對於風格研究沒有任何價值,但確實存在許多僅僅憑藉這類文章也無法解釋的問題。比如:西方以山水或自然風景為母題的繪畫發端於17世紀荷蘭畫傢雷斯達爾、霍貝瑪等人;描寫自然美的文學創作,按照布剋哈特的意見,是由14世紀意大利的佩脫拉剋開始的。即使依照最嚴格的定義,同類題材的文學、藝術創作在中國至晚於晉宋間已經發生。為什麼在這一領域中國文化有如此可觀的領先?造成這領先的文化機製是什麼?又如:與其他文化圈的曆史相同,中國畫綫條的功能最初也是再現客體的。為什麼中唐以後墨綫條再現對象形態的意義逐漸弱化,而綫條本身的韻味、風格卻受到有增無減的重視?有哪些價值觀念和審美經驗在起作用呢? 楊康蓀編著的《客觀和主觀的宋代繪畫》主要講述的是宋代藝術文化史,其中必然涉及一些文化製度和政治社會問題。

藉鑒西方學者的研究成果,兼用曆史學和藝術心理學的方法,探討諸如西方以山水或自然風景為母題的繪畫發端於17世紀荷蘭畫傢雷斯達爾、霍貝瑪等人;描寫自然美的文學創作,按照布剋哈特的意見,是由14世紀意大利的佩脫拉剋開始的。即使依照最嚴格的定義,同類題材的文學、藝術創作在中國至晚於晉宋間已經發生。為什麼在這一領域中國文化有如此可觀的領先?造成這領先的文化機製是什麼?又如:與其它文化圈的曆史相同,中國畫綫條的功能最初也是再現客體的。為什麼唐代以後墨綫條再現對象形態的意義逐漸弱化,而綫條本身的韻味、風格卻受到有增減的重視?有哪些價值觀念和審美經驗在起作用的等問題。是一部具有新意的藝術史論著。

著者簡介

楊康蓀,曾執教於上海師範大學曆史係,專攻宋朝經濟、繪畫、考試製度史,發錶論文於《曆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學術月刊》。後留學美國,研習曆史、建築室內設計、法律。現為美國紐約州執業律師以及聯邦上訴法院特許律師,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閤夥人,並從事影視劇本創作。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自然主義的觀照與再現
一、範寬個案研究
二、映照本體世界的藝術觀
三、象徵造化的墨色
四、來自關中、山東、江南的三位自然主義山水畫傢
第二章 意與象的契閤
一、文人士大夫與山水畫
二、宋人心目中的王維畫格
三、完美樣式的追求
四、墨戲與視覺印象的對立統一
五、簡化意識與空白聯想
第三章 神仙境界與浪漫主義
一、古代文藝中的理想樂土
二、在再現和想象之間——宋以前青綠山水的樣式
三、融閤與個性一宋代青綠山水的變調
第四章 情感的“唯美’’樣式
一、兩種藝術價值觀
二、黃、徐樣式及其變格
三、院體——唯美的形式與雅玩的態度
第五章 象徵的藝術
一、花鳥作為藝術象徵符號的傳統及其審美心理
二、主體情意的象徵
三、理趣的象徵
第六章 雙重意義的世俗化
一、傳統價值觀念的變化和平民的藝術趣味
二、市井生活的畫廊
三、宗教藝術的異化
第七章 再現中的錶現
一、從客體嚮主體轉移的感覺
二、含蓄的錶現
三、解脫無礙的錶現

宋畫院畫學考
北宋政治睏境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