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交流史

中外美术交流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王镛
出品人:
页数:227
译者:
出版时间:2013-5
价格:5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531547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艺术
  • 美术
  • 艺术通史
  • 艺术/艺术史
  • 美术史
  • 历史
  • 博士论文
  • 美术史
  • 中外交流
  • 艺术史
  • 文化交流
  • 艺术发展
  • 绘画
  • 雕塑
  • 建筑
  • 艺术理论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外美术交流史》一书,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镛主编,邀请国内艺术史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中外美术交流是中外文化交流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属于文化传播学和比较艺术学范畴的一门新兴学科,这本书则体现了该学科最新的学术成果。

全书共分八章,按照年代顺序介绍并论述了中国与外国在美术与文化方面的交流互动。

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很大,从两汉时期截止到2000年,内容涵盖古今中外各种风格流派的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门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强调学术性的同时兼具可读性,并精选了大量紧密配合各章节内容的图片,注重图文互证;适合从事艺术研究的学者、学生及艺术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王镛, 1967年北京大学东语系本科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印度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81-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哲学研究,1983年至今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要从事印度美术史与中外美术交流史研究,同时参与中国当代美术批评与国际艺术展览策划。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划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修订版外国美术分支主编。

主要著作有《印度美术史》、《印度细密画》、《20世纪印度美术》、《印度美术史话》、《移植与变异——东西方艺术交流》等。

目录信息

《中外文化交流史丛书》序 季羡林
《中外美术交流史》前言 王 镛
第一章 两汉时期中外美术交流
第一节 外来工艺品与佛教艺术的东传
第二节 汉代艺术在东方各国的传播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美术交流
第一节 犍陀罗艺术与笈多艺术的东渐
第二节 东罗马与萨珊波斯工艺品的输入
第三节 龟兹、敦煌、云冈石窟艺术中的外来影响
第三章 隋唐五代时期中外美术交流
第一节 隋唐艺术中的外来因素
第二节 奈良艺术与唐代文化
第三节 唐五代陶瓷在亚非诸国的流行
第四章 宋元时期中外美术交流
第一节 宋元艺术对日本的影响
第二节 宋元瓷器在亚非诸国的畅销
第三节 泉州外来题材的宗教雕刻
第四节 阿尼哥对元代建筑、雕塑的贡献
第五节 波斯细密画与中国绘画
第五章 明清时期中外美术交流
第一节 欧洲传教士与西洋绘画的传入
第二节 17-18 世纪欧洲艺术的中国热
第三节 圆明园西洋楼建筑群
第四节 清代广州的外销画
第六章 清末民初时期中外美术交流
第一节 上海土山湾工场与《点石斋画报》
第二节 康有为、蔡元培论中西美术
第七章 中华民国时期中外美术交流
第一节 留学美洲的广东油画家
第二节 留学日本的中国美术家
第三节 留学欧洲的中国美术家
第四节 鲁迅对外国版画的介绍
第五节 德国表现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第六节 决澜社——中国现代艺术的先声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中外美术交流
第一节 俄罗斯、苏联油画的引进
第二节 ’85 新潮——中国现代艺术的勃兴
第三节 1949 年以来重要的来华艺术展览
第四节 20 世纪中国的外国美术史研究
参考书目
索 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很不错的书,加深了我对于中国美术史的认识,作为一名在当代进行中国画创作的画家,了解中外美术交流、融合的历史对我的创作很有助益,推荐大家阅读。(写了这么多这还短吗?)

评分

很不错的书,加深了我对于中国美术史的认识,作为一名在当代进行中国画创作的画家,了解中外美术交流、融合的历史对我的创作很有助益,推荐大家阅读。(写了这么多这还短吗?)

评分

很不错的书,加深了我对于中国美术史的认识,作为一名在当代进行中国画创作的画家,了解中外美术交流、融合的历史对我的创作很有助益,推荐大家阅读。(写了这么多这还短吗?)

评分

很不错的书,加深了我对于中国美术史的认识,作为一名在当代进行中国画创作的画家,了解中外美术交流、融合的历史对我的创作很有助益,推荐大家阅读。(写了这么多这还短吗?)

评分

很不错的书,加深了我对于中国美术史的认识,作为一名在当代进行中国画创作的画家,了解中外美术交流、融合的历史对我的创作很有助益,推荐大家阅读。(写了这么多这还短吗?)

用户评价

评分

找来找去只有这本书还算可以,不过说实话,大的框架搭起来后,里面的内容其实只是平常的中国美术史换个思路之资料汇编而已。胜在条理清晰,行文什么的也都过得去。其实完全可以只看看大概的框架。

评分

找来找去只有这本书还算可以,不过说实话,大的框架搭起来后,里面的内容其实只是平常的中国美术史换个思路之资料汇编而已。胜在条理清晰,行文什么的也都过得去。其实完全可以只看看大概的框架。

评分

诚如作者所说,中外美术交流仅有的两次高峰就是佛教传入和清末开始的全球化,都被中国美术史本身叙述过了。而中国美术的对外输出除了辐射东亚之外也乏善可陈,洛可可风里的“中国”更像是素材而非风格,最值得一提的也许是对波斯细密画的影响。PS:才知道陈师曾居然是陈寅恪的哥哥!

评分

中外交流 美术

评分

中外交流 美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