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故土一拍兩散》,是一個流浪者和漂泊者的自傳體隨筆集。80年代,作者前往美國留學,並試圖融入美國,在這個異國他鄉尋找自己的精神傢園和理想世界。然而,美國並不是他想象的天堂,無法滿足他對身份的認同、對愛和自由的追尋。自此,他開始自己的“漂泊”生活,“流浪”於美國、中國、俄羅斯和歐洲等國。
作者試圖“與故土一拍兩散”,在本書中,他通過自己的所觀所感所想,比較中外文化和價值的差異,大到社會現象,小到具體的人及事物,客觀而犀利地錶達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想法。《與故土一拍兩散》討論瞭諸如精神傢園、精英階層、轉型、身份等世人普遍會感到睏惑的話題,看似題目很大,卻落到細節處,真實而令人信服。
作者在美國生活廿多載,又流浪世界多年,不僅保留瞭一種漢語寫作的能力,而且文字相當精緻、乾淨,這是令人欣慰甚至吃驚的。他的感覺與經驗,雖然可能過於人人化, 但無論如何,這些文字至少有助於提醒人們,美國並不是天堂,製度也並非萬能。
——何懷宏
王昭陽
生於四十多年前中國紅海洋中。童年記憶模糊。八十年代隨大流去美國留學,後滯留不歸。做過書店營業員、華爾街交易員、流浪漢、同聲翻譯等。無宗教信仰。愛好中國傳統武術、六七十年代歐洲電影、白銀時代詩歌,還有關於世界末日的各種預言。
有段时间我常常写国外的好以及国内的不好,很多人冲上来拍砖,我一一看了,大部分都是情绪化的宣泄,删掉粗口几乎不剩什么了,这种交流令人失望。他们的冲动我能理解,上来就是一句:你没在国外生活过,你懂个P。 我的确没在国外生活过,但你们在国外生活过的,不也P都没说出...
評分这时代空前的鄙俗,让人误以为好的文字已然绝种。 王昭阳却用一本《与故土一拍两散》证实:不要过早下结论。 书中文字的精致、干净,让人始料未及。一个旅居美国廿载,又漂泊世界多年的人,仍能保有良好的汉语审美,在选词炼句上呈现简净隽美的气象,实在难能可贵。这种文字气...
評分王昭阳先生的《与故乡一拍两散》细细记录了自己在海外打拼多年的北京爷们的生存与思想困境。如果要给这本书定一个基调,似乎可以用“不安于室”来概括。王先生有着优越的家境和家学底子,又赶上了相对早期的出国游学工作的黄金期,照理说应该是有机会在上流社会有着自己的一席...
評分前后花了大概三天的零散时间把旅美作家王昭阳作品《与故土一拍两散》读完,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不禁想要了解为何要一拍两散和怎么个一拍两散法。打开书后,全书篇首来自北大哲学系教授何怀宏教授洋洋洒洒,长达26页的序更加激起了对此书的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能够得到哲...
作者沾瞭些世傢子的邊,又是小留鼻祖。文筆是還不錯,但看多瞭也膩,比較好的還是成名那幾篇。最provocative的部分是在米國生活的各種擰巴、鬱達夫式的呲妞不順,還有對蘇俄計劃經濟父愛主義生活葉公好龍式的贊嘆。前兩個心理在現在的小本小留中也不算罕見,但抒發或發泄起來層次低得多。
评分從理論上說,即便鄉鎮上的自由主義者和官場裏的儒傢憲政派,都能把文藝中年王昭陽的這本書駁的體無完膚。但這本書纔是真正的北京人在紐約,一個北京爺們的悲歡感悟總比把西方當烏托邦的人的論調豐富、感人和犀利。對八九後的美國流亡者更是諷刺的拍案叫絕。作者厭惡今日的美國與明天的中國,隻能抒發對颱灣的喜愛。在天水讀完。
评分這本書非常不錯。
评分這本書非常不錯。
评分從理論上說,即便鄉鎮上的自由主義者和官場裏的儒傢憲政派,都能把文藝中年王昭陽的這本書駁的體無完膚。但這本書纔是真正的北京人在紐約,一個北京爺們的悲歡感悟總比把西方當烏托邦的人的論調豐富、感人和犀利。對八九後的美國流亡者更是諷刺的拍案叫絕。作者厭惡今日的美國與明天的中國,隻能抒發對颱灣的喜愛。在天水讀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