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古板的儒家思想 体验生灵活现的孔子
《孔子随喜》主要分两部分:上篇《孔子九章》,以笃诚、优游之笔闲谈孔子,形象鲜明,生气灵动,活泼泼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下篇《论语随喜》,细绎孔门话语,灵犀一点,感而遂通,胜义纷呈,令人神旺,让读者可以看小说一般看《论语》。
台湾的中国文化体践者 薛仁明谈孔力作
两岸名家 林谷芳 朱天文 牛陇菲 专文作序
有人说,自梁漱溟作品后,《孔子随喜》是谈孔最好的书
有人说,南怀瑾《论语别裁》之后,总算又一本有意思的言孔之书了
有位十分厌恶南怀瑾的徐晋如,却也公开说《孔子随喜》耐读。那么,您又怎么说?
此版为最新修订版,正文增加一则内容《仁者静》,附录增加两篇书评。
重新整理了目录,调整了版式,补充了提要。
薛仁明,一九六八年生于台湾,系福建漳州长泰县山重村薛氏来台之第十二代。父亲薛阿客,工人;母亲薛蔡莲种,工人;两人均未受过学校教育。
台大历史系、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毕业。台南一中二年级开始,长期困惑于安身立命之道,十八岁时且因之休学半年。十九岁开始,有心于儒释道三家。一九九三年起,长居台东池上乡下。关心的焦点,是文化之重建与生命之修行。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1/3/20/581995.shtml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2011-03-20 如果把《论语》当成一部上乘的小说来看,如何?读完薛仁明《孔子随喜》,我感谢作者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可以看小说一样的看《论语》。 视角一转换,仿佛取得通...
评分为孔子卸妆—读薛仁明《孔子随喜》 杨津涛(启风) 刊于4月14日《时代周报.时代阅读》 两千多年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无论王公贵胄,还是贩夫走卒,有谁不知孔子大名?但孔子又似乎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既曾是高高在上、连名字都...
评分近年来,人们对孔子及其价值不断探求,但大多数还是将孔子停留在知识份子身份上的,甚至是公共知识份子身份以及道德典范,比如林语堂就写过《左手孔子右手老子》,其中就写过:“君子只是在道德上仁爱而斯文的人,他同时好学深思,泰然从容,无时无刻不谨言慎行,深信自己以身...
评分——从薛仁明《孔子随喜》谈起 作者;楊典 深圳商報2011年05月16日 当他走后,会给你留下一种欢喜的氛围,可待追忆。这就好像我们掩卷一册好书后,便出门办事去了,似乎什么也没想。等过了些时日,看见浮云流窗,人间炊烟,忽然又依稀记起了书中的话,...
作者见解太过执拗,但是我爱他心中随喜的孔子
评分还原孔子是个挺冒险的尝试。批评台湾部分,换成大陆,一样成立。
评分三星半。其实也在讲:孔子之为圣,正因其够人。若非演讲稿合集或者专栏结集,一模一样的自我重复则也略多了些。《孔子九章》多言古人,《论语随喜》更论今事。跟个人更喜好通过史与论语看孔子有关,所以更喜欢前者,虽重复但有些意思。后者点细却分散且好指点江山、多下论断。或许是不够精细,至少是离我想看到的还差一些步数。
评分气象。
评分【春上春树随喜文化】 Ⅵ.践行G(定量之化) 颠覆了以往对孔子的印象 孔子是恐怖分子 一身反骨 但能够反者道之动 志于道 游于艺 显隐相生 大隐隐于市 不断画框,破框 化框于无形 任何围囧境况 总能游刃列国 识大道 度分寸 知否知否 知道自己知道 不知道自己知道 乃为士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