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古板的儒家思想 体验生灵活现的孔子
《孔子随喜》主要分两部分:上篇《孔子九章》,以笃诚、优游之笔闲谈孔子,形象鲜明,生气灵动,活泼泼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下篇《论语随喜》,细绎孔门话语,灵犀一点,感而遂通,胜义纷呈,令人神旺,让读者可以看小说一般看《论语》。
台湾的中国文化体践者 薛仁明谈孔力作
两岸名家 林谷芳 朱天文 牛陇菲 专文作序
有人说,自梁漱溟作品后,《孔子随喜》是谈孔最好的书
有人说,南怀瑾《论语别裁》之后,总算又一本有意思的言孔之书了
有位十分厌恶南怀瑾的徐晋如,却也公开说《孔子随喜》耐读。那么,您又怎么说?
此版为最新修订版,正文增加一则内容《仁者静》,附录增加两篇书评。
重新整理了目录,调整了版式,补充了提要。
薛仁明,一九六八年生于台湾,系福建漳州长泰县山重村薛氏来台之第十二代。父亲薛阿客,工人;母亲薛蔡莲种,工人;两人均未受过学校教育。
台大历史系、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毕业。台南一中二年级开始,长期困惑于安身立命之道,十八岁时且因之休学半年。十九岁开始,有心于儒释道三家。一九九三年起,长居台东池上乡下。关心的焦点,是文化之重建与生命之修行。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1/3/20/581995.shtml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2011-03-20 如果把《论语》当成一部上乘的小说来看,如何?读完薛仁明《孔子随喜》,我感谢作者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可以看小说一样的看《论语》。 视角一转换,仿佛取得通...
评分直心见孔子 文/小 北 今是“辛亥”一百年,国人多避此话题,却并非因它已过时。譬如孔子被年轻人淡忘,亦不在于孔子自身暗淡了。 后世文化人眼里,孔子已然不是一个人,他凭风而立,立于无限江山。如耶稣成为基督的象征,释迦成为佛陀的象征,孔子亦一时成...
评分为孔子卸妆—读薛仁明《孔子随喜》 杨津涛(启风) 刊于4月14日《时代周报.时代阅读》 两千多年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无论王公贵胄,还是贩夫走卒,有谁不知孔子大名?但孔子又似乎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既曾是高高在上、连名字都...
评分孔子始是一株兰花,生于山林,有江湖气。至宋明,孔子被儒家供奉了起来,终成一株盆栽的兰花。 薛仁明《孔子随喜》是将孔子这株兰花从庙堂供养中重返山林,于是孔子及一众弟子又鲜活了起来,摇曳生姿,气象万千。
评分为《孔子随喜》撰写书评者,将有机会获得意外之喜。 书评体裁不拘,字数不拘,但最好在三千字以内。 最终评委:薛仁明 书评完成之后,请贴到豆瓣《孔子随喜》页面: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013378/ (为方便评委审阅,此为唯一评鉴平台) 奖品:三等奖3名,获...
随喜,^_^
评分打破了我对孔子的刻板印象,孔老夫子,不再是庄严肃穆、高背巍峨的模样,薛仁明笔下的孔子,气象万千、活泼可亲,绕过宋儒的概念化,绕过被神圣化或批判化的孔子,甚至,不谈儒家,就这样,素面孔子。有味!
评分对于如《论语》这样的正典,本人不太喜欢这种漫谈式的文字风格,不严谨又散脱,书中观点也多是常谈,联系《论语》针砭时弊的观点也不见得有创见。不过有几点是比较鲜明的:区分孔子与儒家,推崇孔子乐观活泼的人物形象,反对儒家的迂腐道学和宋明理学的苦相;针对当下学术环境,区分新儒家的“学术”(对道德的理论性证成和建构)与《论语》首章的“学”,即在生活中渐学渐习的修养功夫;三是反“五四”,反西化,强调华夏文明的传承性和参与现代活力。如此观点难怪徐晋如会推崇。
评分台湾流行小清新,胡兰成自然成为热捧的对象,而模仿学习胡兰成撰写论语散文,薛仁明也算是文风有成。友人推荐,读完很是失望。
评分作者见解太过执拗,但是我爱他心中随喜的孔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