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鹰之旅

龙鹰之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杜维明
出品人:
页数:233
译者:
出版时间:2013-5
价格:3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1220078
丛书系列:杜维明著作系列
图书标签:
  • 杜维明
  • 随笔
  • 新儒家
  • 文化
  • 思想史
  • 哲学
  • 北大出版社
  • 迈进“自由之门”的儒家
  • 冒险
  • 历史
  • 武侠
  • 奇幻
  • 探索
  • 成长
  • 中华文明
  • 武侠世界
  • 江湖
  • 传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50年磨一剑,于丹最欣赏的儒学家杜维明求学治学心路历程3部曲首次出版,反思儒家人文精神,从儒学里学会做人。

编辑推荐:

★于丹强力推荐:杜维明是我最欣赏的儒学家,不仅由于他的学问,更在于他教会我们怎么去做人。

★杜维明:当代新儒家领军人物、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央视CCTV “中华之光”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创立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杜维明才情横溢、风雨50年求学治学心路历程3部曲单行本首次结出版。

★《龙鹰之旅》——从哈佛到普林斯顿,反思儒家人文精神。

内容简介:

儒家学说过时了吗?不,永远不会,这是中国的传统中国的根。只要身处中国,学做人、学做事,就必须了解儒家文化。儒家学说的影响从古至今渗透千年,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受着儒家文化的影响。要认识他人,必先认识自我。新儒学领军人物杜维明将儒学与当下中国的现实相结合,让儒学迈进了“自由之门”——儒学依然可以解决当下人们的心灵困惑。杜维明50年求学治学3部曲《龙鹰之旅》《迈进“自由之门”的儒家》《现龙在田》以充满才情的文字,向我们娓娓讲述了一个学者游历世界名校,所感受的心灵震荡!

三部曲所收录文章多来源于美国、港台地区等颇有影响力的杂志,纽约《联合杂志》、香港《明报月刊》《人生》等,风靡一时。

《龙鹰之旅》简介

《龙鹰之旅》本书所收文章是写于通过哈佛博士口试考试到任教普林斯顿大学期间的心得随笔,在这一学术起点上,身为第三代新儒家代表的杜维明接过牟宗三和徐复观等先生的衣钵,超越民族文化认同的儒家论说,开始在轴心文明的视域中反思儒家人文精神。

这是杜维明五十多年学术生涯的第一部作品,并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在大陆出版,读者可以了解杜维明先生在学术起点对于中国文脉未来走向的思考。

作者简介

杜维明

第三代新儒家代表,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并曾应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的邀请参加为推动文明对话而组建的“世界杰出人士小组”。先后求学东海大学、哈佛大学,受教于牟宗三、徐复观、帕森斯等中外著名学者。1981年起在哈佛大学任教,1996年担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2008年创立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杜维明把自己“看作一个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将儒家文化置于世界思潮的背景中来进行研究,直接关切如何使传统文化与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接轨,勾画了当代新儒学理论的基本构架,在东亚和西方世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是当代新儒家的领军人物。

目录信息

目录
再版序(1)
序(1)
知识分子与时代信息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抉择
在学术文化上建立自我
争取国际学坛的发言权
从建立自我到国际学坛
——一些杂感似的答复
消弭学术界的趋时风气
——介绍熊十力先生的《戒诸生》
从博士到教授
——漫谈美国的学术界
美国学术“市场”概况
以学术为市场的弊病
维也纳之行
——记第十四届国际哲学大会
漫谈儒家的品题人物
从中国思想研究看台湾
——向台湾大专教育进一言
有关儒学研究的几重障碍
儒家的新考验
全盘西化的最后一课
——评居浩然的《义和团思想与文化沙文主义》
有关文化认同的体验
历史、文化上有分量的牺牲者
文化两极与两栖文化
——海外中国知识分子的适应与认同诸问题初探
华裔青年跃动中的知识分子
三年的畜艾
——为纪念殷海光(1919—1969)一个民族情感强烈
乡土气息浓郁的自由魂
附录
留美学生不可狂妄自大,不可乱写中文文章
——以《在学术文化上建立自我》
一文为戒陈张素珍
Intellectual Integrity与卖“野人头”陈张素珍
知识分子的流失和人才外流域外人
殊胜因缘
——记殷海光师和杜维明教授之间的
一段缘分陈平景
三十年的畜艾
——《杜维明文集》出版感言景海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三联杜维明作品系列(八种) 共八种 ◎ 青年王阳明:行动中的儒家思想 ◎ 中庸 论儒学的宗教性 ◎ 儒家思想:以创造转化为自我认同 ◎ 仁与修身:儒家思想论集 ◎ 新加坡的挑战 ◎ 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 ◎ 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 ◎ 道·学·政:儒家公共知识分子...  

评分

1962年,一位年仅22岁的年轻人获得燕京学社的奖学金,脱下军装,从宝岛台湾飞赴哈佛大学求学。当时的他,恐怕想象不到日后自己将成为一位世界级的思想家。 刚入哈佛时,寂寞、凄凉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日日夜夜向年轻的心灵袭来。有教授劝他改行,因为在美国研究历史和中国哲学...  

评分

大大的字体,淡淡的封面。很舒服的阅读经历。 本书收入的是杜教授26~30岁到美国留学初期的文章。我们熟悉的杜教授,是经过几十年的“蓄艾”,成熟稳重的长者风格;而本书中的文章,则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冲动。作为刚刚踏上异乡土地的年轻学子,张开大大的眼睛,好奇而又敏感地...

评分

1962年,一位年仅22岁的年轻人获得燕京学社的奖学金,脱下军装,从宝岛台湾飞赴哈佛大学求学。当时的他,恐怕想象不到日后自己将成为一位世界级的思想家。 刚入哈佛时,寂寞、凄凉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日日夜夜向年轻的心灵袭来。有教授劝他改行,因为在美国研究历史和中国哲学...  

评分

1968年是20世纪知识界的关键年。巴黎街头的五月风暴虽然基本和平,但法国的政治文化却因此而有了本质的变化。自从法国大革命以来,知识人(包括大学教授、政府官员、职业人士、自由作家和大学生)从未有如此投入国事和天下事的。不止法兰西,德国和意大利亦复如此。美国则从1964...  

用户评价

评分

无用。

评分

那时候的杜先生是一腔热血,那种公知的意识大概是很早就有了

评分

40m.附录陈章素珍批评的好,阅历不够,空话太多。老杜这集子,着实不咋地。斗胆揣测,可能一二十年后就不会有人看了。

评分

杜维明的文集各种报刊文章学术会议发言留学回忆,意思不大

评分

同为儒学大家,我更欣赏余英时先生的文字呢。也许是因为这本书写就时作者还是年轻人的缘故吧,暂且不下定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