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与哲学》由伦敦大学伯克贝学院哲学高级讲师、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特约研究员A. C. 格雷林撰写,力图将维特根斯坦的思想精华介绍给读者,说明其哲学观点的本质与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学者王炳文作序推荐。
维特根斯坦作为哲学家极富思想独创性,其影响力远超出哲学本身的范围。本书力图将维特根斯坦的思想精华介绍给读者,说明其哲学观点的本质与影响,并对维特根斯坦在当代思想领域的持续影响给出新的评价。
A. C. 格雷林 伦敦大学伯克贝学院哲学高级讲师、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特约研究员。著有《哲学逻辑导论》(1982)、《驳怀疑论》(1986)、《贝克莱:中心论证》(1986)等书。担任《卫报》专栏作者多年,并为《观察家》、《经济学人》等刊物撰稿。
序 言 王炳文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大师。想了解当代西方哲学的脉络,不可不先了解维特根斯坦。而他的哲学思想又以深奥难懂著称,初学者往往视为畏途。这自然就需要一些深入浅出的入门书。本书就是专为那些非哲学专业的读者写的,让他们走上一条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
评分 评分我最近一直有读VSI,也就是牛津通识系列丛书。我前面一篇VSI评论是关于Free Will的,我觉得那是之前读到过最糟糕的一本,原因是作者的观点太狭隘而且太偏颇,详略不当,该涉及的内容没涉及,不该涉及的他自己专业的东西哪来长篇大论。 此书更糟,作者在前言说,尽量做到this b...
评分本书作为介绍性书籍,虽然将结论落在了对“维特根斯坦”“去魅”上,但还是介绍了维前期和后期的思想转变及框架。 前期更像是泛函分析,抛弃了康德的范畴、物自体的瞻前顾后,直接假设实体和心灵的映射是不言而喻的,具有数学美感。 而后期则为解决过度简化后显而易见的矛盾,...
评分在自然语言中存在着一个深层的结构——逻辑结构,它与世界(即事实)的结构是平行的。所谓“语言的结构与事实的结构是平行的”说了什么呢?命题可以分解为名称的组合,而事实可以分解为客体的组合,并且命题对应着事实,名称对应着客体。就像我们可以通过一幅风景画来了解一个...
每天做plank和靠墙静蹲的时候就看这本书,非常有利于做plank和靠墙静蹲,也有利于精读一本书而非扫读。另外作者行文非常克制,但几乎每一页都呐喊着“我不喜欢维特根斯坦”。
评分给人一种几乎于“哲学入门”的感觉,居然连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这样的概念,都不惮于解释。但那些真正的入门者是不是确能无障碍地读下来,却其实是两说的。作为一个分析哲学家,用笔不仅木而无文,就本身所涵盖的内容而言,亦显饶舌,可以说是愈往后愈加如此——就是那种内行觉得都是废话,外行半天也不见得明白的感觉——无疑与作者的识见有限密不可分。 他对于维特根斯坦的阐述,基本是到位的,但那些所谓的批评,则分明是入了(狭义的)分析哲学的理障之后的蠢话。我赞成他的判断,我们有必要看到维特根斯坦的局限性(依然是古希腊以降的思想传统的产物,无论早期还是晚期哲学),但不同意他的理由,作者对此的论断可以说充分地展现了一个纯粹分析哲学家的固陋所在。
评分非常有见地的维特根斯坦入门读物,将前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对立与统一细密地缝合到了一起,尾章的反思也很到位。小篇幅最考验大手笔,哪个门类都是如此。
评分对维特根斯坦理解依然有限,无法评价本书好坏。但他警句式的文体确实容易构造令人趋之若鹜的神秘感,而一旦他是神秘的,他就是高高在上的。
评分作者似乎没有太明白维特在讲什么?虽然对维特的文本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但实际上维特所想表达的都是在文字之外的。看蒙克写的维特的传记,似乎更实在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