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托尼·朱特逝世前写的最后一本书,每一篇文字都是他对个人体验的一次回顾,也都最终引向了对历史背景的整理和评述。
他写到了童年时代的战后伦敦,回忆自己对伦敦一些公交线路的迷恋,并进而展开了对公共礼仪和战间期城市规划的深思;他也写到1968年的巴黎学生运动,谈及欧洲人观点不一的性别政治,并最终断定自己那一代人“是富有革命精神的一代,但是却错过了革命”;一系列穿越美国的公路旅行带来的则不仅是对美国文化、历史的评述,更是对自身在晚近年代的身份认同的新体会……他记下的各种成长琐事、旅行见闻和学术生涯的体悟汇成意识的溪流,轻松地荡起波纹,接着又流向各种有趣的方向。
托尼·朱特(Tony Judt,1948—2010)
当代最著名的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研究专家。194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后执教于剑桥、牛津、伯克利和纽约大学。1995年创办雷马克研究所,专事研究欧洲问题。经常为《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新共和》等撰稿。著有《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战后欧洲史》、《重估价值:反思被遗忘的20世纪》、《沉疴遍地》、《记忆小屋》、《思虑二十世纪》等作品。其中《战后欧洲史》被认为是无法被超越的史学著作。2007年获汉娜·阿伦特奖,2009年因他的“智慧、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气”获奥威尔终身成就奖。2010年8月因病去世。
译者简介:
何静芝 译作有《暗笑》《鲸鱼之歌》《你走以后》等。
被称为史学界的霍金的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领域的研究无出其右,初识托尼·朱特也是通过他四卷本的《战后欧洲史》。无论是读出了同样四卷本的鸿篇巨著“年代四部曲”的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还是去读在西方文化史方面造诣极深的雅克·巴尔赞,你能感受到大师观史绝非时间轴上...
评分对于托尼•朱特这样写出《战后欧洲史》、《沉疴遍地》等名著的大牌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研究专家,也许一本厚厚的自传或者传记才对得起他的名声,不幸的是,自他发现自己不久于人世至去世,时间太短,他来不及细细细梳理自己的一生,而对于那些想给他树碑立传的人,他去世的时...
评分对于托尼•朱特这样写出《战后欧洲史》、《沉疴遍地》等名著的大牌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研究专家,也许一本厚厚的自传或者传记才对得起他的名声,不幸的是,自他发现自己不久于人世至去世,时间太短,他来不及细细细梳理自己的一生,而对于那些想给他树碑立传的人,他去世的时...
评分源网址:http://dajia.qq.com/blog/394817103103946 《记忆小屋》是我去年最喜欢的书之一,托尼·朱特也是我最崇拜的历史学家之一。 他是当代最重要的欧洲思想研究者,《战后欧州史》、《沉疴遍地》等名著都是很难超越的思想大作,2009年,因其“智慧、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气”...
评分源网址:http://dajia.qq.com/blog/394817103103946 《记忆小屋》是我去年最喜欢的书之一,托尼·朱特也是我最崇拜的历史学家之一。 他是当代最重要的欧洲思想研究者,《战后欧州史》、《沉疴遍地》等名著都是很难超越的思想大作,2009年,因其“智慧、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气”...
重读。朱特生于1948年,几乎与战后欧洲同年,这一年英国甚至还没取消战时配给制。他目睹了三十年自残自毁之后跌跌撞撞站起来的欧洲。朱特幸免于六十年代末左派的诱惑,劳工犹太复国主义的经历使他对马克思和左派运动免疫;他是最后一批精英教育的受益者,那之后大学扩招、公立院校衰落,教育受群众性评价裹挟,一步步滑向结果平等。有些地方很有意思,比如讲巴黎高师的知识分子爱啃书本、搞艰深理论,却因为童年被埋葬在万里挑一的升学考试里,而缺乏生活体验和想象力;讲六十年代性革命,英法两国年轻人雷声大雨点小,仍拘谨有余,德国人却极开放,性派对乱交不一而足,美其名曰“摆脱上一代的阴影”,让朱特瞠目结舌。他自嘲说自己这代人“是富有革命精神的一代,但是却错过了革命…为他人行为的自由权利而战斗,自己反而没大张旗鼓的做过什么”。
评分你知道“不是每件事情都能涉及所有问题”,但还是忍不住从这里推论到所有。
评分12.好看,结尾好感人。
评分写回忆的文章是件忧伤的事情 博学的人写起来真和一般人不同 人格魅力很强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 写什么都在关注着现实
评分记忆小屋这篇最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