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托尼·朱特逝世前写的最后一本书,每一篇文字都是他对个人体验的一次回顾,也都最终引向了对历史背景的整理和评述。
他写到了童年时代的战后伦敦,回忆自己对伦敦一些公交线路的迷恋,并进而展开了对公共礼仪和战间期城市规划的深思;他也写到1968年的巴黎学生运动,谈及欧洲人观点不一的性别政治,并最终断定自己那一代人“是富有革命精神的一代,但是却错过了革命”;一系列穿越美国的公路旅行带来的则不仅是对美国文化、历史的评述,更是对自身在晚近年代的身份认同的新体会……他记下的各种成长琐事、旅行见闻和学术生涯的体悟汇成意识的溪流,轻松地荡起波纹,接着又流向各种有趣的方向。
托尼·朱特(Tony Judt,1948—2010)
当代最著名的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研究专家。194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后执教于剑桥、牛津、伯克利和纽约大学。1995年创办雷马克研究所,专事研究欧洲问题。经常为《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新共和》等撰稿。著有《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战后欧洲史》、《重估价值:反思被遗忘的20世纪》、《沉疴遍地》、《记忆小屋》、《思虑二十世纪》等作品。其中《战后欧洲史》被认为是无法被超越的史学著作。2007年获汉娜·阿伦特奖,2009年因他的“智慧、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气”获奥威尔终身成就奖。2010年8月因病去世。
译者简介:
何静芝 译作有《暗笑》《鲸鱼之歌》《你走以后》等。
撰文:Evan R. Goldstein 翻译:陶小路 首发《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托尼·朱特:作为左翼人士到底意味着什么? 原编者按:二十年多来,托尼·朱特是各种主流思想期刊上经常出现的名字,在英美世界的智识生活中,他是一个无法被绕过的人物。但这位英国历史学家2009...
评分撰文:Evan R. Goldstein 翻译:陶小路 首发《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托尼·朱特:作为左翼人士到底意味着什么? 原编者按:二十年多来,托尼·朱特是各种主流思想期刊上经常出现的名字,在英美世界的智识生活中,他是一个无法被绕过的人物。但这位英国历史学家2009...
评分《记忆小屋》是托尼•朱特病中写就的遗嘱,含有二十余篇有关生活回忆的小品文,是一个“想成为比当下的自己更好的自己”的学者最后的精神遗产。 作为研究战后欧洲史最重要的学者之一,托尼•朱特用一部《战后欧洲史》和一本法国知识分子研究《责任的重负》奠定了他在这个...
评分总要做点事情来度过艰难的第二百天。于是敲了半天字。 身份的复杂是朱特的一大优势,让他的视野不受很多难以意识到的观念的左右。祖父母从沙皇俄国移民到比利时,缺乏传统意义上的身份意识;父亲出生于安特卫普。外祖父、外祖母来自俄国和罗马尼亚,对这两个国家却并不了解,移...
评分虽然《战后欧洲史》的电子版就在硬盘里摆着,但看的第一本托尼•朱特的书,还是他这本文学性质颇浓的自传。作者是著名史家和公共知识分子,但这自传却是非常私人化的回忆、感慨与剖白,诚恳坦率,充满声音与滋味。很多地方,朱特那种“气人的孤高”简直溢出纸面,却神奇地并...
黑齐泽克的作品是失禁。
评分托尼朱特无论写什么都是一流的
评分可怕的政治學。翻譯有點刻意求新,有一些詞語誤用的情況。總體還不錯。
评分看看别人20岁以前,思想和经历上已经经历了从信奉犹太复国主义、马克思主义、社群主义到抛弃它们,想想我二十二三岁才觉得我对这个世界有很多疑问,现在30了还在晃荡……很多篇简单却有启发,《精英》、《边缘人》等篇尤其。
评分托尼·朱特说自己罹患绝症的暮年,就像个现代木乃伊,“独孤地囚禁在肉体的牢笼中”。托尼·朱特一一串联、修饰那些相互脱节的记忆,在生活、思绪、幻想、或真实或虚妄的回忆中寻求抚慰与依靠。不以能揭示大格局而自诩,着意避免“寻根式”文学中的沉闷抽象,有个人生活过往的回望,亦有放眼大千世界的关怀,很好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