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自述:图文典藏版》是胡适生前唯一亲笔撰写的自传,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作。在本书中,胡适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回顾了前四十年的心路历程,是胡适先生与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进行的心灵对话。阅读本书,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先生特有的儒雅、睿智、幽默的文人气息;让我们了解了历史上真实的胡适、鲜活的胡适。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有《胡适全集》44卷存世。
近日生活困顿无常心力疲累,仅引用几句书中文字推荐此书(尤其是青年学生) “........文章要有神思, 到琢句雕词意已卑。 定不思秦七,不师黄九,但求似我,何效人为! 语必由衷,言须有物,此意寻常当告谁! 从今后,倘傍人门户,不是男儿 !”(胡适25岁所写) “胡先生这个...
评分近日生活困顿无常心力疲累,仅引用几句书中文字推荐此书(尤其是青年学生) “........文章要有神思, 到琢句雕词意已卑。 定不思秦七,不师黄九,但求似我,何效人为! 语必由衷,言须有物,此意寻常当告谁! 从今后,倘傍人门户,不是男儿 !”(胡适25岁所写) “胡先生这个...
评分胡适盛名,十几年前读书时却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其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开风气之先的高大身影,随着这部自传,尤其是《我的宗教》、《我的思想》,而愈加伟岸。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闪耀人物,既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又为“中国自由主义的旗手”,其...
评分“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深刻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评分四十岁的胡适 ——读慧文评注《胡适四十自述》 国人说四十不惑,究竟四十岁的胡适有无疑惑呢? 1930年,他在北京大学任教17年,在秋韵无边的11月开始为自己作了一个精致的传;1932年,在秋意初来的9月,他完成了这本有文有诗的《四十自述》,出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
因为即将四十,所以找了这本来看,和四十没多大关系,更像我的前半生,开篇的一两篇不错,到后面拼凑感很强,作者虽然在序言里言之凿凿说别人没写自传很遗憾,但到自己去写自传的时候发现更遗憾。我以为是回望四十年的总结和得到,但作者想讲的太多,反而导致没那么好看。
评分胡适的文字依旧平淡朴实,读来却又倍感鲜活。这也是他提倡白话文运动的历史印记吧。胡适在此书中叙述了前二十来年的生活和所想,如他所言,因种种打断而未能全部记录,原计划写留学前、留学七年、归国后三段的经历只剩下了第一段,也就是到1917年的生活经历,这恰恰是文学白话文革命兴起于高潮的时间。就胡适的成长经历来看,似乎也是少年老成,或者说装做老成。自幼起即有较好的学习基础和勤奋的习惯,阅卷无数。由其经历也可以看出,儿时教育,尤其是文学作品的开导作用。后来也是勤奋刻苦,但十几岁时发生了一大转变,从挑灯计算数学几何,下一年却变成了被窝里半夜读诗,这种转变奠定了其后期的发展方向,即文史哲。令人感慨的是,胡适先生14岁去上海读书,以后在外求学二十多年,也是挺不容易的。最后提到胡适对文学革命的观点,值得一读。
评分于先锋
评分作为一本完整的书来书,这本自述多少是有些虎头蛇尾,略显散乱;前期写自己同年青年的求学经历看得出是下了一番大功夫,趣味十足,行云流水;等到描述自己留学生活,就主要以阐述自己白话文文学革命主张的形成为主了;跟之前的风格,多少有些割裂的感觉。不过看胡适青年时期求学经历,还是非常有启发,名满天下的胡适虽然天资聪慧,但是用功程度也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评分在学术领域,傲视其他人。这种傲,更似目中无人,而非能力超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