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时代

李鸿章时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王鼎杰
出品人:
页数:356
译者:
出版时间:2013-5-1
价格:4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540205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李鸿章
  • 王鼎杰
  • 传记
  • 近代史
  • 晚清
  • 洋务运动
  • 清史
  • 李鸿章
  • 晚清
  • 历史人物
  • 洋务运动
  • 外交
  • 清朝
  • 近代史
  • 政治
  • 军事
  • 改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李鸿章时代》一书从1870年在欧亚大陆的两端各发生的一件大事讲起。在大清国,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在欧洲则爆发了普法战争。1895年,太平洋的两岸同样各发生一件大事。在西岸,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李鸿章被撤销直隶总督一职;在东岸,美国的GDP总值第一次超越大清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从1870年到1895年的26年,是李鸿章主政北洋,“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26年,也是全球权力格局巨变的26年,更是晚清错失战略机遇、加速进入下行曲线的26年。其间之内政外交,无论是成是败,为是为非,李鸿章都扮演了核心角色。因而,这26年也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李鸿章时代。 如何认识这样一个时代?正如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给出的答案:“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也无法理解法国大革命。”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中国。本书广泛搜集中、日、法等多国史料,以19世纪后期的国际格局巨变为背景,以日本入侵中国台湾、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三大事件为波峰,穿插李鸿章主持的内部变革,强调从大历史与大战略的双重视角,全新解读这段似乎国人已经非常熟悉,其实依然非常陌生的往事。

作者简介

王鼎杰,曾任某公立省重点高中历史教师三年,因痛感于基层教学之缺乏人文精神和创新理念而辞职,以自由撰稿人身份著书立说,并致力于传统史学复兴。现为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CEFC)战略分析师,海南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战略学,战争史,儒学,中国传统史学。著有《当天朝遭遇帝国:大战略视野下的鸦片战争》(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数年来在《世界军事》战略纵论专栏、《航空档案》、《现代舰船》、《战场文集》、《百家讲坛》、《信报》(香港)、《成报》(香港)、《国学新视野》(香港)、《历史月刊》(台湾)等期刊发表战略、历史、传统文化类文章近百万言。

目录信息

引子 七十年不遇之洪灾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七十年不遇之洪灾
曾老师的李学生
李总督的奋起一搏
李合肥的幸与不幸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第一章 一万年来谁著史
蒸汽动力与陆海权兴衰
蒸汽动力的陆权化
李斯特的战略规划
德式教育体系与新工业的发展
震撼全球的军事革命
陆权的复兴
第二章 宿命般的对日外交
睦邻建交暗藏玄机
曾老师与李学生的对策
中日外交马拉松
东洋磨刀忙
琉球小国一女二嫁
离奇的牡丹社事件
第三章 台湾上空波谲云诡
急先锋登场
美国大使加剧中日冲突

“美国张松”献地图
洋高参谋划偷袭台湾
多重使命的使节团
被曲解的非正式晤谈
万里激波暂未鸣
缓急之争与十月政变
第四章 四十寿诞下的粉饰太平
风云激变
覆水终难收
责难背后的真相
总署的麻木与李鸿章的觉醒
自掘坟墓的日本远征军
外交争锋暗设陷阱
百年之惑
第五章 大清国的变与不变
李中堂呼吁教改
马嘉理事件
七万里之行
伊犁危机
吞并琉球:日本的第三次落井下石
第六章 李中堂的改革
扣住时代的命脉
电报易建
铁路难行
第七章 越南出了个刘永福
风虎云龙亦偶然
法兰西染指中南半岛
失尊严于欧洲,求补偿于海外

目 录
一战纸桥:一千对二十的伏击
守在四夷,还是引火烧身?
被误读的铁血
左右为难中的铤而走险
第八章 朝鲜问题横起风波
河内再度失守
李鸿章离岗
高丽国公媳斗法
壬午兵变:日本的第四次落井下石
转瞬即逝的和平曙光
李合肥大摆空城计
差一点,大清国也有了势力范围
消逝的和平曙光
第九章 南天惊雷:山西—北宁是怎么失守的
二战纸桥:两千对四百的再次伏击
李德谈判,彻底谈崩
天兵入越
法方策略
战场素描
双方实力对比
山西是这样失守的
李鸿章的误算
闹剧般的北宁之战
第十章 镜花水月的短暂和平
战难,和亦难
两声霹雳
变起观音桥
曾巴会谈有始无终
李鸿章运筹全局

薛高参筹防浙东
刘爵帅远赴台湾
福州问题逆向行棋
第十一章 巴黎抓起石头,却砸了双方的脚
山雨欲来
基隆之战
血染马江
纸上谈兵的“牵敌战越”
越南战场以劳待逸
错误的“胜算”
“郎甲—船头”之战
孤拔卷土重来
“淡水—基隆”之战
第十二章 镇南关:惊人的尾声
宣光之围
东南战场:封锁与反封锁
离奇的东风
汉城夜宴:日本的第五次落井下石
天朝介入
双雄初会
沉船迷案
大崩溃
宣光解围
山穷水尽
柳暗花明
联合省军
中方部署
法方部署
二战镇南关
连小说家也不敢写的谅山奇迹

连锁反应到了西线
闹剧般的终战
第十三章 十年竞争落差惊人
中法战争震荡波
东亚第一舰队成军
东洋暗礁
德国军火与德国制度
走了另一条道路的日本
全面差距的形成
外交失机,自陷危局
主动参加均势牌局的日本
降旗事件引发的中英冲突
海军竞赛日本反超
第十四章 陷入朝鲜漩涡
朝鲜半岛风云又起
图穷匕见
和战之间
外交博弈再度失分
武力援朝,自空家底
丰岛偷袭,不宣而战
高升被沉,余波不绝
第十五章 此路不通,因为不许去走
李鸿章转向持久战
日军计划
进退两难
指挥难题
最后的寂静
倭刀出鞘
日军部署
目 录

清军部署
天上掉下了馅饼
起 锚
痛失平壤
意外的海战机会
第十六章 大败局:从黄海惨胜到旅顺失守
接 触
黄海激战
出乎意料的落幕
胜负之争
国门洞开
鸭绿江失守背后的历史隐喻
失大连
丢旅顺
第十七章 有人从此到瀛洲
移师山东再占先机
荣成湾:日军登陆
威海卫:龙旗飘落
明争暗斗总无术
价值一亿两的愤青一枪
春帆楼上,城下之盟
画外余音 陆沉的古国与崛起的新大陆
一个年份,两件大事
新霸主的崛起
联俄迷梦一场空
美国之行
陆沉的新时代
主要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被误读了的李鸿章  一提李鸿章,印象里只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卖国贼”、“民族罪人”俨然就是李鸿章的代名词。但是,从1870年到 1895年的 26年,既是李鸿章主政北洋,“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 26年,也是全球格局巨变的26年,更是晚清错失战略机遇、加速进入下行曲线...

评分

我拜读过王鼎杰的《复盘甲午》、《当天朝遭遇帝国》。书写得不错。作者以客观理性的态度、丰富的历史学与战略学知识,重新解读了那段被样板化的历史,还原了那些被脸谱化的人物的真容。 但是,不能不遗憾地指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这本《李鸿章时代1870——1895》一书中(我...  

评分

我拜读过王鼎杰的《复盘甲午》、《当天朝遭遇帝国》。书写得不错。作者以客观理性的态度、丰富的历史学与战略学知识,重新解读了那段被样板化的历史,还原了那些被脸谱化的人物的真容。 但是,不能不遗憾地指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这本《李鸿章时代1870——1895》一书中(我...  

评分

我拜读过王鼎杰的《复盘甲午》、《当天朝遭遇帝国》。书写得不错。作者以客观理性的态度、丰富的历史学与战略学知识,重新解读了那段被样板化的历史,还原了那些被脸谱化的人物的真容。 但是,不能不遗憾地指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这本《李鸿章时代1870——1895》一书中(我...  

评分

我拜读过王鼎杰的《复盘甲午》、《当天朝遭遇帝国》。书写得不错。作者以客观理性的态度、丰富的历史学与战略学知识,重新解读了那段被样板化的历史,还原了那些被脸谱化的人物的真容。 但是,不能不遗憾地指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这本《李鸿章时代1870——1895》一书中(我...  

用户评价

评分

李鸿章时代是近代史的重要一页。这本书写的不好,核心内容是作者发表在军事刊物上的文章的再创作

评分

单纯作为通俗读物来讲,写的还是不错的。

评分

本书主要是用战略学角度分析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中的李鸿章的战略决策,对所谓中法战争不战而败和中日战争所谓保舰避敌说进行了全面驳斥,可谓通俗历史作者中的佼佼者,中国之败,非败于李中堂,而败于满口吹牛,不务实务,不知敌我,盲目开战的所谓“爱国者”

评分

本书名叫“李鸿章时代”,其实更侧重于“时代”。本书中,李鸿章是线索,书中介绍了从1870年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到1895年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的26年间晚清的历史,也涉及相关国家的历史。可以说,本书场面宏大,对历史细节的介绍令人耳目一新,以此可见以往历史教材的偏颇。晚清被列强所侵略,首要原因在于全体中国人的愚昧,正所谓“夫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愚昧导致落后,落后导致挨打。中国人不需要怪罪任何人,怪只怪自己。其次在于政治体制的失灵,再次是统治阶级的迂腐。慈禧并没有那么不堪,光绪皇帝和以翁同龢为首的只知道意气用事和道德审判的清流也难辞其咎。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书读着让人胸口憋闷,可这如何不是一面对照今日的镜子?!

评分

中法战争一章确实有很多新材料,看来作者确实是懂法语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