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

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李华伟
出品人:
页数:318
译者:
出版时间:2013-4
价格:79.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974031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基督教
  • 宗教
  • 宗教社会学
  • 李华伟
  • 社会学
  • 民间信仰
  • 河南
  • 民俗
  • 乡村基督徒
  • 儒家伦理
  • 宗教与文化
  • 伦理思想
  • 乡村社会
  • 基督教伦理
  • 中国传统文化
  • 信仰与实践
  • 道德观念
  • 地方信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作者从市场经济的大视野考察小乡村的基督教,从社会现代转型的高度研究最基层民间基督教的演变,以及基督教对农村民众生活中的儒家伦理的影响。作者按照己/自我—五伦—五伦之外的顺序,通过李村教会的典型事例,深刻揭示了由于社会结构性的变动和失衡,基督教在落后农′

作者简介

李华伟

河南汝州人,2011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宗教学理论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宗教社会学。

目录信息

序一
序二
绪 论
第一章 导论
一 关注的问题与选题意义
二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本书架构
第二章 李村与镶嵌于地方社会中的李村教会
第一节 李村周边社会经济概况及其生活心态
第二节 李村所在县宗教历史与现状概览
第三章 豫西宗族的弱化与基督教在李村教堂区域的发展
引 言
第一节 宗族:清末民初第一代信徒入基督教的障碍
第二节 “宗族弱化”:李村之实例与学者之佐证
第三节 宗族弱化与信仰个体化
第四节 宗族弱化与基督教的发展策略:历史考察与李村基督徒的祭祖个案
小结 乡村基督教是宗族的功能替代项吗?
第四章 苦难与改教:李村民众改信基督教的社会根源探析
引 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第一节 社会风险、社会结构转型与信仰复兴
第二节 苦难与改信基督教的可能性:宗教市场与李村基督教的发展
小结与讨论
第一部分“己”/自我
第五章 李村民众之自我与道德变迁
第一节 传统时期继嗣续谱内的自我
第二节 日益“虚空”的李村、异化的自我与道德危机(1979年至今)
第三节 无公德的个人
第六章 规训的自我:李村基督徒自我观的形成及其“治理术”
第一节 人神关系的建立:基督徒新自我观的维系、例行化
第二节 圣经还原主义与基督徒自我观的建构
第三节 “罪”与悔改:基督徒新自我的塑造机制
小结
第二部分 五伦之内:李村基督徒激活并改变儒家孝道伦理
第七章 儒家伦理之式微:以保障机制为中心的讨论
第一节 作为教育制度构成部分的儒学教育之式微
第二节 传统国家法律对儒家伦理的保障之缺失
第三节 作为基层组织制度的宗族之式微
第四节 豫西地区儒释道以及民间信仰的衰微
第五节 推进儒家伦理潜移默化之民间曲艺的衰落
第八章 李村孝道伦理之现状:以养老、敬老为中心
引 言
第一节 不孝的事例--不仅仅因养老起争端
第二节 谁在孝顺?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下的不孝
小结与讨论
第九章 群际比较与神圣维度下的基督徒孝行
第一节 “唯恐羞辱了耶稣的名”:基督徒孝顺之道的来源与动力
第二节 孝道伦理的再造:以灵诗《孝双亲》为中心的讨论
第三节 道德保障机制的重新考量
第十章 孝道的延伸--传统葬礼与基督教礼仪的冲突与交织:理念与符号视野下的考察
引 言 理念与符号观点简说
第一节 基督教内对中国信徒葬俗的意见之变迁
第二节 李村葬礼的一般模式
第三节 交织的葬礼:历时视角
第四节 “假孝”与“真孝”--葬礼背后的灵魂观与孝道观之冲突
小结 理念与符号:从葬礼看基督徒的文化认同与乡土
文化变迁的模式
第十一章 孝道伦理的交融与限度
第一节 对孝的积极表述与实践缺位
第二节 顺从父母还是顺从子女?--信徒在子女婚姻上的无力
第三节 婚前性关系与计划生育
小结与讨论道德话语与道德实践的界限
第三部分 五伦之外:交往规范建构中的李村基督徒
第十二章 领袖的治理术与基督徒群体身份的建构
第一节 传道人:基督徒群体的强有力塑造者
第二节 领袖的治理术
第三节 普通信徒:超世的生活与在世上斗争
小结基督徒群体身份的塑造
第十三章 社会交往规范变迁中的李村基督徒
第一节 社会交往规范的变迁:差序格局的式微
第二节 社会交往规范建构中的李村基督徒
小结
第十四章 宗族、庙会、基督教与李村公共空间之变迁
第一节 李村社区公共空间的变迁及其原因
第二节 李村民众与形塑社区公共空间的基督教的最初相遇
第三节 “咱们这一教”与基督教--形塑公共空间的两种力量之对垒
第四节 基督徒意义系统的内化与再生产
第五节 意义系统模塑的基督徒与社区公共生活空间
结语 风险社会与农民的公共生活空间
第十五章 公共参与精神之变迁与重塑中的李村基督徒
第一节 李村公共空间与公共参与之变迁
第二节 “积功德”与做盐做光:儒教和基督教的社会参与伦理
第三节 李村基督徒社会公益活动及其生存的制度空间
第四节 基督教与公共参与精神及公民社会的关联
结语与讨论
一 儒家伦理困境与道德危机
二 己/自我
三 五伦之内:李村基督徒激活并改变乡土儒家孝道伦理
四 五伦之外
五 李村基督徒伦理与“自我实现的预言”
附录一 李村教会释经举例-008年8月24日讲道
附录二 灵诗及灵诗存目
附录三 天主教和儒家孝论的冲突与对话--以《天主实义》为中心的考察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1,集体化时期,国家不必直接面对分散的一户户小农,而只需把任务下达给国家行政系统末梢的公社、大队即可。人民公社、大队对村民的人身控制很严,实行军事化管理,统一上工、统一休息,每天按工分计算,而分工与每户没人的口粮直接挂钩。在这一阶段,农村与城市只有单向的往来...

评分

1,集体化时期,国家不必直接面对分散的一户户小农,而只需把任务下达给国家行政系统末梢的公社、大队即可。人民公社、大队对村民的人身控制很严,实行军事化管理,统一上工、统一休息,每天按工分计算,而分工与每户没人的口粮直接挂钩。在这一阶段,农村与城市只有单向的往来...

评分

1,集体化时期,国家不必直接面对分散的一户户小农,而只需把任务下达给国家行政系统末梢的公社、大队即可。人民公社、大队对村民的人身控制很严,实行军事化管理,统一上工、统一休息,每天按工分计算,而分工与每户没人的口粮直接挂钩。在这一阶段,农村与城市只有单向的往来...

评分

1,集体化时期,国家不必直接面对分散的一户户小农,而只需把任务下达给国家行政系统末梢的公社、大队即可。人民公社、大队对村民的人身控制很严,实行军事化管理,统一上工、统一休息,每天按工分计算,而分工与每户没人的口粮直接挂钩。在这一阶段,农村与城市只有单向的往来...

评分

1,集体化时期,国家不必直接面对分散的一户户小农,而只需把任务下达给国家行政系统末梢的公社、大队即可。人民公社、大队对村民的人身控制很严,实行军事化管理,统一上工、统一休息,每天按工分计算,而分工与每户没人的口粮直接挂钩。在这一阶段,农村与城市只有单向的往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想表达的太杂,野心很大。对布迪厄的引用让人耳目一新。

评分

想表达的太杂,野心很大。对布迪厄的引用让人耳目一新。

评分

混杂的东西有点多。btw adam‘s apple在英语中就是指喉结

评分

虽然是宗教学的,可是明显能感觉作者在很多地方都有很棒的深描。对于基督教的了解也让这种乡村的基督教研究不仅仅是隔靴搔痒。但是作者还有试图把握传统乡土社会变迁的野心,但有的地方和基督教的呼应并不是很紧密,有的地读起来感觉是有另一篇主题论文的感觉。

评分

四星,一星加给作者的忧患意识和对底层的尊重。乡村基督教徒对儒家伦理的符号挪用,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新的赋义(包括了场域结构中文化资本的竞争与再生产)。但这种挪用仍受深层的权力结构与文化心理的制约。在此意义上,我认为作者所说的激活不是复兴,而是转喻。理论方面有深入的空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