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Stuart·Mill):1806-1873年。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哲学家。出生于伦敦,基父是自由撰稿人。穆勒天资聪颖,3岁起估父亲的指导下自学人文科学,16岁走上学术道路。
虽然穆勒是把边沁的功利原则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伦理体系的人,但是随后他接触到了圣西门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秩序的思想,走出了边沁功利主义的利己主义倾向,并将自己的伦理体系命名为“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出版于1861年。穆勒一放面继承了边心的功利原则,认为功利原则或者最大幸福原则是任何行为的目的,但是另一方面,穆勒不完全赞同边心快乐只有量的区别的主张。边心的功利主义重视当事人的功利,而穆勒则更重视的是总体功利,幸福,意味着预期中的快乐,意味着痛苦的远离。不幸福,则代表了痛苦,代表了快乐的却失。
初次看到此书名时,都难免会怀疑本书与“利己主义”有关,而这种主义通常也是被大众所批判的,只关注个人的幸福,而忽视他人的利益,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作者约翰.穆勒在本书中说“功利主义的行为标准并不是行为者本人的最大幸福,而是全体相关人员的最大幸福;我们完全可以...
评分功利主义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行为对幸福的影响是最具实质性的、甚至在诸多具体道德问题上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每位倡导功利主义的思想家都认为功利并非是用来区别于快乐的某种东西,而就是快乐本身,同样是为了避免痛苦。 接受功利原理(或最大幸福原理)为道德之...
评分 评分前言:最开始接触功利主义这个政治哲学流派是在看哈佛《公正》课的时候,桑德斯的诠释与解读真是太让人着迷了,促使我去阅读原著。当时看完后有几个概念印象很深刻,比如最大幸福原则、快乐的数量与质量等等,不过整本书的逻辑结构感觉有些云里雾里。两年后再回过头,因为自身...
评分功利主义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行为对幸福的影响是最具实质性的、甚至在诸多具体道德问题上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每位倡导功利主义的思想家都认为功利并非是用来区别于快乐的某种东西,而就是快乐本身,同样是为了避免痛苦。 接受功利原理(或最大幸福原理)为道德之...
有些启发。
评分泛读。
评分网上找原文电子书更好些,不过这一书系在价格飞涨的时候还算公道,人穷更明读书乐。
评分请结合看 Justice@Harvard
评分是不是翻译问题呢?元芳你怎么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