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是作者结合自身长期的工作经验,特别是近距离、实际地观察、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写下的个人总结与思考。全书分为十个部分,开篇以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谈起,奠定了本书写作的学术规范基础,并为读者指出了理解中国宏观领域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分析框架。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1966年出生于安徽省。1986年获得天津南开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和1993年分别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6年曾就读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2010年9月加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任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中金任职之前,2008年加入巴克莱资本,任中国经济研究主管,董事总经理。1998年至2008年,任职于香港金融管理局,先后担任经济研究处和中国内地事务处主管。1993年至1998年,在华盛顿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主要负责亚洲新兴市场经济研究,政策分析和咨询。2012年受聘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和金融。在《银行和金融期刊》《牛津经济与统计评论》《太平洋经济评论》《中国经济评论》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英文著作Business Cycles: Theory and Evidence,co-authored with Andy Mullineux and David Dickinson, Blackwell Publishers,1993(《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证》,合著);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Global Experienc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Renminbi,co-edited with Chang Shu,Palgrave Macmillan,2009(《货币国际化:国际经验对人民币的启示》,联合主编)。
阅读笔记: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 欲更多我的阅读笔记,请访问:http://www.tangrenke.com/category/reading/ 1. 书籍信息 书名: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 作者: 彭文生 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13年4月 页数: 282 定价: 58.0 ISBN: ...
评分 评分不及其当下发言,但具备前瞻性,预测准确。
评分很少读宏观的书,非常多观点和分析框架值得再次阅读思考。市面上很多的宏观分析都是瞎子摸象,结论对了逻辑错了,逻辑对了结果差了十万八千里。有一个预期,随着数据的出炉不断修正预期;有个模型,再不断迭代修正模型。
评分以人口结构为变迁的宏观思考逻辑框架确实让人豁然开朗,解答了我很多思考的困境及似是而非的观点。比任泽平和高善文的框架更有说服力。刘鹤也亲自撰写序言,相信彭文生的结论也影响了高层的决策。目前的政策都能从中找到影子,包括去杠杆、即将全面放开的人口政策、稳住房地产价格等。 长期看供给:决定因素有3个--劳动力、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 短期看需求:需求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出口
评分惭愧,已经很久没有阅读财经类书籍了,很多知识已经生疏了;这本书是彭文生基于自己原来的券商研究报告进行拓展写成的,相当于提供了一个认识、分析和判断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和趋势的框架,偏学术一些,还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学和计量经济的知识的,可惜汇率这块我原来就很生疏,这部分看起来很是痛苦;整本书体系性还是很强的,对于我的作用,就是打开思路,建立框架;距离出版五年之后看这本书,当时的很多政策趋势建议,包括放开计划生育、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还是很准确的,佩服,作者的研究功底很扎实啊。
评分二刷,乍一看似乎只是热点话题的综述,实际搭建框架需要功力。结合学院经济学训练+中央文件论述,有奇效。人口主线,忽略其他变量,清晰易读,也有可能犯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