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是作者结合自身长期的工作经验,特别是近距离、实际地观察、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写下的个人总结与思考。全书分为十个部分,开篇以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谈起,奠定了本书写作的学术规范基础,并为读者指出了理解中国宏观领域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分析框架。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1966年出生于安徽省。1986年获得天津南开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和1993年分别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6年曾就读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2010年9月加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任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中金任职之前,2008年加入巴克莱资本,任中国经济研究主管,董事总经理。1998年至2008年,任职于香港金融管理局,先后担任经济研究处和中国内地事务处主管。1993年至1998年,在华盛顿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主要负责亚洲新兴市场经济研究,政策分析和咨询。2012年受聘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和金融。在《银行和金融期刊》《牛津经济与统计评论》《太平洋经济评论》《中国经济评论》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英文著作Business Cycles: Theory and Evidence,co-authored with Andy Mullineux and David Dickinson, Blackwell Publishers,1993(《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证》,合著);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Global Experienc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Renminbi,co-edited with Chang Shu,Palgrave Macmillan,2009(《货币国际化:国际经验对人民币的启示》,联合主编)。
长期看供给:决定因素有3个--劳动力、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这些因素的短期变动都不大,因此一般认为经济供给增长率变化是平滑且呈现趋势性特征。 短期看需求:需求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出口。 主流分析框架的三个问题受到关注: 1. 资产价格的变动...
评分 评分作者曾经任各种大投行包括中信、中金和光大的首席经济学家,这本书也基本是作者此前报告观点集结的文册。看研报如果是为了投资,其实看首席经济学家的文章,多半意义不大。因为他们所写的文章过于宏观和中庸,缺乏鲜明的观点和对某个领域针对性的投资建议,而且甚至有一些定位...
评分 评分内容简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或并行释放过人口红利、制度变革红利、全球化红利,近几年各项福利都面临着见顶回落的趋势,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提出巨大的挑战。作者编写《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一书则力图建构适应“后红利时代”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在此框架...
关于中国当前经济写得非常好的一本书
评分读过最好的中国经济的分析框架,刘煜辉赞誉彭文生是中国功底最好的经济学家。
评分很少读宏观的书,非常多观点和分析框架值得再次阅读思考。市面上很多的宏观分析都是瞎子摸象,结论对了逻辑错了,逻辑对了结果差了十万八千里。有一个预期,随着数据的出炉不断修正预期;有个模型,再不断迭代修正模型。
评分这本书把基础的概念过了一遍,然后讲了笼统的大逻辑,时间间隔很长的数据里的相关关系并不可靠。从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
评分不及其当下发言,但具备前瞻性,预测准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