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1802—1885),法國文學巨匠,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旗手。他在少年時代就顯露齣文學纔能,但思想比較保守。隨著革命危機的發展,青年雨果的思想發生轉變,開始抨擊僞古典主義,提齣浪漫主義的文學主張,並很快成為新文學運動的領袖人物。
雨果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産階級民主作傢。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製“惡”,他的創作期長達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捲詩歌、20捲小說、12捲劇本、21捲哲理論著,閤計79捲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瞭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産。其代錶作是:《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海上勞工》等長篇小說。
小說圍繞旺代叛軍首領朗特納剋侯爵和他的侄孫、鎮壓叛亂的共和軍司令戈萬,以及戈萬的傢庭教師、公安委員會特派員西穆爾丹這三個中心人物,生動地描寫瞭資産階級和封建勢力的生死搏鬥場麵。最後,死裏逃生的朗特納剋因良心發現,返迴大火焚燒中的城堡救齣三個孩子;戈萬為叔祖的人道精神所感動,情願用自己的頭顱換取朗特納剋的生命;西穆爾丹在戈萬人頭落地的同時開槍自盡。
九三年,我在睡梦中也不愿离开自己的小学,可终于在醒后带着泪痕进入了进的六年级,然后是初中,高中,大学……从那以后再不相信梦里的事情,即使在梦里曾经那么倔强的信以为真。 二百年前的一七九三年,法国绝对的大时代,大革命带来的恐怖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头顶,没有像我一...
評分文/杰夫 法律的基本原则讲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近代以来,法律关系主体能够依据公开的法律和规则来推定违法后果的基本依据。只是与大陆法系严格按照法律规则本身来判定以外,英美法系却自成一体,偏偏要根据案例不同,来具体做出判断。 而《九三年》一书中三个主人公最后...
評分最近我在写毕业论文,谈到了狄更斯和雨果的革命观,于是就这个问题写点自己的思考。 在写《双城记》之前,狄更斯与雨果曾有过一次会面。随后,狄更斯写就了他迟暮之年的巅峰之作《双城记》,而雨果也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九三年》,两人的政治主张都可以在这两...
評分又到了7月14日,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日子。1789年的今天,欧洲历史以狂暴的面目出现: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爆发。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随后,整个法国仿佛坐上了过山翻滚车,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拿破仑在一个个政权的更迭中相继粉墨登场,...
評分《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大部头的小说,却是我看的他的第一部作品。这本小说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交代保王派和共和党人之间战争的一部革命小说。它之所以成为不朽的名著,不在于描写手法的恢宏,不在于情节设计的巧妙,而在其矛盾冲突的设立和作者超越历史,超越年代局限的...
在我看來,朗特納剋代錶過去,西穆爾丹代錶現在,戈萬代錶未來。盡管一開始並不是很喜歡西穆爾丹和戈萬,一直到朗特納剋把孩子們從火種就齣來都是,但是後來戈萬的行為很打動人。最後之所以要寫下那麼悲慘的結局,說明這就是法律,法律是不可違背的。
评分人性既脆弱又強大 是未來還是過去 是正義還是邪惡 何為公平 何為勝利
评分最早讀的一本九三年啊
评分雨果在這本書裏很不一樣,很熱血,很男人。九三年像一部完美的電影,思想與人性的激烈碰撞,不論激進的共和還是腐朽的保皇,有的是思維的差異,人性確實那麼趨同,象徵善良的三個孩子並不是巧閤的齣現在革命的道路上,是必然的。戈萬的抉擇,朗特納剋的抉擇,西穆爾丹的抉擇,展現的是整個人類的光輝
评分小說是好小說 但是我對戰爭題材沒興趣 並且對於法國大革命的背景也不熟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