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泰东图书局1921年8月初版本。
《女神》是郭沫若在日留学时创作;他的创造社的早期理论基础(写诗集时)是idealism,后往Marxist,materialism方向发展。现代读者不喜欢的原因不外乎韵律贫乏,用词重复。但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看,郭的诗有现代化趋势,具有先锋性,文以载道,通过实验诗的形式来探索,而...
评分昨天才看的女神,不能说懂,但感触还是可以说说的。 《女神》是1921年才结集出版的,诗的格式的新颖到现在都另我惊叹,虽说郭老是与我隔世了。你可能说他的诗太过重复,你可能会说他的诗一短两句话,一长四五页,你还可能会说他的诗多是像说、不美。可能吧,你读诗追求的是那些...
评分新诗作为相对于古诗一种文体,兴起于五四运动前后,以届时的青年才俊为代表人物。 为什么给《女神》打五星? 因为它作为新诗,不仅仅逃出了古诗格律形式的桎梏,而且融入了新的思想。不同于其它换汤不换药的新诗,揭了新诗的皮,里头依旧是古诗的灵肉。所以,甚是赞同闻一多的...
评分“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能量!”初识郭沫若的诗作,是这一首看似毫无美感与逻辑可言的《天狗》,有人以讽刺语气评价其诗为“根本算不上诗”。我认为这种说法有失偏颇。 在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下,郭沫若高举自由、民主、科学的旗帜,将自身的全部理想情感全情灌注于自...
评分郭沫若的人和诗我果然都喜欢不起来。
评分女神
评分郭沫若的诗似乎过于冲动了,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不过他仍是穆旦之前中国最好的白话诗人,虽然这些诗远远算不上不朽,但比徐志摩、戴望舒强多了
评分取法惠特曼的痕迹明显,其中的神话与典故元素似乎是本土化改造的有效依托。根植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又是新诗的襁褓期,出世即要背负宏大的历史使命,新旧交替,土洋结合,便成了如今模样,却也独具历史价值。
评分郭沫若的诗似乎过于冲动了,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不过他仍是穆旦之前中国最好的白话诗人,虽然这些诗远远算不上不朽,但比徐志摩、戴望舒强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