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记2》内容简介:2012年末,王小妮辞去教职,离开讲台。《上课记2》是她2011和2012两年的“教后感”结集,也是《上课记》唯一的续集。《上课记》倾向于记录和感受,在执教初期,王小妮对她的教师身份还有诸多新奇和困惑,这些情绪真实地呈现在她的文字中,是《上课记》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课记2》比前作更为成熟,她对教师身份和学生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更为冷静和内敛,惊讶渐少而悲悯之情愈多。
王小妮,1955年生于长春市,曾随父母插队农村和作为知青插队前后7年。1978年春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后做电影厂编辑。1985年迁居深圳。2005年起在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任教。
曾出版过多部诗集、随笔集和小说。近年作品有:《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诗集)、《世界何以辽阔》(诗文集)、《安放》(随笔)、《一直向北》(随笔)、《倾听与诉说》(随笔)等。2012年3月出版随笔《上课记》,广受好评。
没有看过她的第一部《上课记》,因为知道反响好,才搜来一读。 说实话,这本书与我想象的差距很大。至少,作者对教书已经有些隔膜了。 书里对自己的教书经历讲述不多,更多的是通过他者的视角来看教育。作者最大的问题,是对教育本身关心不多。虽然书里很多文字,都直指教育的...
评分这是一位大学老师对自己执教生涯的记录,对学生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对自己教师身份及整个教育环境的省思。 刚开始读这本书,我心里是冷笑的,作秀吗?太假了!以我的经历,不会有这么好的老师存在。直到我看到这句话:“我知道学生们有多期待在这四年中能有人让他们去亲近”,终...
评分《退却》——《上课记2》后记 1.原因 老师带队和学生一起去某高尔夫球场实习,球场分下来的工作是捉草地上的虫。联系实习不容易,老师希望他带去的大学生规矩有礼,而学生想的是究竟能学到些什么,未来用得上吗?很快,大家在大草坪上分散开,就是简单地逮虫子,开始还俯在...
评分起初知道王小妮是看到她在南方周末的文章《贫寒的影响》,被那句“他在用身体的损耗来呈现生命:我没有辜负岁月时光,我没有浪费它”触动到。这本书出了后就立马买下。说实话,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些沉重,并且总感觉在自怜,不仅仅因为自己也是这些迷茫90后的一人。我不是...
评分我对王小妮有着莫名的感情,我不知道是因为曾经给我留下过深刻阅读体验的一本《安放》,还是因为同样勾起我思乡情潮的一本《一路向北》或者《倾述与诉说》,尽管我知道她早就向南而去,但我还知道她是长春人,我呢,身在北方,如此想来我们曾经的地理上的距离应该是很近的,况...
多颗星来纪念跟王老师double到的2011年底的校园一日(当然没遇到王老师),那时梦想去海南每天早上吃海鲜。然能力不够,终将一直扎根帝都。
评分一如第一部 最为珍贵的是闪现其中的点滴记忆 来自校园 来自五湖四海为其所遇的性格 想法各异的学生们。而那脉脉的注视中 真的饱含了很多的期许 我想 我也能够感受得到——相比文字更为可贵的是 一位可爱可敬的老师 始终的陪伴。
评分市图借阅。还是为王小妮老师加一颗星。读到卜同学那篇写他老师的文章,眼中闪着泪花,那被响亮耳光打碎掉落一地的尊严,那被侮辱被践踏青葱岁月,我都替卜同学对他妈变态人渣老师恨之入骨,毕业了的卜真应该狠很揍他一顿才是,怎能放过他。
评分★★★★让人感动的不是作者,而是那么多学生的文字,看见转变,看见心酸,看见不安,看见不屈,感动!
评分好老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