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生动地展现出被"五四"唤醒的一代知识青年在中国现实社会里走投无路的境况。如果不经过一场革命的洗礼,所谓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都只能是镜花水月。
柔石(1902~1931),浙江宁海人。原名赵平复,门前曾有一块小石桥,上镌“金桥柔石”,所以就曾以“柔石”、“金桥”为笔名。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二月》、《三姊妹》、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1931年1月17日被捕,2月7日深夜,被国民党枪杀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终年30岁,成为“左联五烈士”之一。两年后,悲愤总时时袭击着鲁迅先生的心,他的《为了忘却的记念》成了对烈士永远的怀念。
关于柔石,只在鲁老先生的不能忘却的纪念中得知——五·四时期,文学青年的命运既多彩又简单,倘若他是勇猛的,敢于骂鲁迅先生几声;或他是谦逊的,得到鲁老先生的首肯,总之,只要能沾上鲁老先生的笔光——就会如鲁老先生所写的“白光”般见银见知了。或者,倘若无鲁老先生的...
评分读这本书的由头是先读过鲁迅为这本书作的序。因中学时学过鲁迅的文章,柔石我是早知道的,但也只是知道,以这个名字臆测,我一直以为柔石是个女人。 刚刚读完《二月》与附的《为奴隶的母亲》,有些感触,又读了读豆瓣中“前人”对此书的评论,更感到悲怆,为故事本身,...
评分有关柔石小说《二月》的经典性阐释,通常会将作品中主人公归纳为人道主义、启蒙者或是多余人的形象。借助我个人的阅读经验,我对以上的身份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疑问;主人公既不像多余人那样懦弱无为,相反有所行动;同样,也并非人道主义者和启蒙者那样完美,反倒隐隐让我察觉...
评分作為左翼文學派系的作家,柔石的這部作品并不激進。書中人物的個性非常鮮明:陶蘭活潑進步,肖澗秋猶豫和懦弱,文嫂愚昧無助。一系列的人物情感糾葛發生在寧靜的江南小鎮。三個人最終的結局不能說誰比誰更好,封建思想的遺風也并未隨著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徹底消失,路漫漫其修遠兮。
评分《二月》,我喜欢这书名,同时我也喜欢二月的悲剧性——近春了,但依然冷得瑟缩。柔石的作品,这是读的第一本,《为奴隶的母亲》无疑将是下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优秀者甚多,但渐渐沉寂于时间浮土的命运却并没有太大改变。文学早已不是和政治强烈互动因而全民参与(...
对于这本小说,初期的评价都围绕着鲁迅先生在小引里的看法展开,批判之声尤多。后来提倡多元解读,才有人真心关注起书的内容。萧涧秋这个人我倒是很理解,虽然矛盾,但也矛盾得合情合理。不过,那个年代的书,都这么不流畅麽?我总觉得,电影好看些。
评分萧涧秋超越楚雁潮成为文学作品里我最爱的男人!! 看得真悲怆。
评分也许你和我一样,都不能结婚,爱凭自由而生存。
评分失去任何生存空间之后,从痛苦中收获的知识分子。何枝可依?无树可栖。
评分二月 早春二月 香花 毒草 原作的柔情 挽救不了本宫粗粝的灵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