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爾與禪道的跨文化溝通

海德格爾與禪道的跨文化溝通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宗教文化
作者:賴賢宗
出品人:
頁數:302
译者:
出版時間:2007-8
價格:2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801238917
叢書系列:第二軸心時代文叢
圖書標籤:
  • 海德格爾
  • 哲學
  • 跨文化
  • 佛教與哲學
  • 宗教
  • 佛教
  • 通學
  • 文化研究
  • 海德格爾
  • 禪道
  • 跨文化
  • 哲學
  • 溝通
  • 思想
  • 東方
  • 西方
  • 存在
  • 意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海德格爾與禪道的跨文化溝通》的“跨文化溝通”是建立在“本體詮釋學”的研究之上,筆者另有《佛教詮釋學》、《道傢詮釋學》、《儒傢詮釋學》三書,展開自己對於中國哲學的“本體詮釋學”的論述。筆者已經齣版的其它各書 (《意境美學與詮釋學》、《體用與心性:當代新儒傢哲學新論》等書)也都隱含著“本體詮釋學”的進路,和“跨文化溝通”的宗旨。有興趣的讀者請一並參看。

著者簡介

賴賢宗,1962年生於颱北市。颱灣大學哲學博士、德國慕尼黑大學(LMU)哲學博士。現任颱北大學中國語文學係副教授暨中文係係主任,兼任颱北大學人文學院東西哲學與詮釋學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現代佛教學會理事長、《思與言》總主編。已齣版《佛教詮釋學》、GesinnungundNormenbegründung、《意境美學與詮釋學》、《如來藏說與唯識思想的交涉》等八本學術專著。

圖書目錄

目錄
總序
自序
第一章 本成(Ereignis)與有無玄同:論海德格爾思想的“轉摺”與老子的有無玄同
導論
第一節 海德格爾的“存在的真理”之闡明與老子的有無玄同
一、存在的真理的Ereignis(開顯)和Verbergen(隱藏)之同等源初、即顯即隱
二、共同隸屬
第二節 老子的道的雙重性與海德格爾的存在思想
第三節 轉摺的意義和本成的轉摺
第四節 海德格爾轉摺之後的存在思想與老子有無玄同的道論之容受點之展開
一、海德格爾的轉摺中的無與老子思想中的無
二、海德格爾的四方與老子的四大的思想上的親緣性
三、海德格爾論在場和不在場與二重性和老子思想
結論
第二章 海德格爾與道傢思想的跨文化溝通的現有研究之考察
導論
第一節 海德格爾論老子的道與莊子思想的相關資料之考查
第二節 海德格爾與道傢思想的跨文化溝通之研究成果的考察
一、英語世界
二、德語世界
三、中文世界
結論
第三章 京都學派哲學與海德格爾的交涉
導論
第一節 京都學派哲學傢與海德格爾
一、京都學派與海德格爾
……
第四章 論阿部正雄的海德格爾與禪的比較研究與佛基對話
第五章 禪與虛無主義的超越
第六章 基督教與佛教:漢語基督神學和基督教與佛教的宗教對話之重省
第七章 崇高美學的重檢:康德、海德格爾和中國雄渾觀的對比研究
第八章 論現象學詮釋學美學在颱灣的發展
附錄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阿部正雄運用尼采的“價值重估”和海德格爾對“存在神學構成”的批判來批判西方傳統神學,又認為尼采的“積極虛無主義”和海德格爾的“無”接近禪宗的“空”,但遠遠達不到禪宗“悟”所開啓的真理內容。但這無法迫使西方當代神學傢承認西方神學傳統必須施予阿部正雄式的禪學化揭示,而是促成瞭他們對神學傳統的重新詮釋以及“比較神學”和“對話神學”的發展。早期海德格爾和後期海德格爾說明“生存性的基督論式的神學建構”和“神聖奧秘的存在論式的基督神學(不同於前海德格爾的本體論式的基督神學)”可以不是一對矛盾的概念(生存性闡明被安立在神聖的奧秘當中)→反駁劉小楓的“生存性的基督論式的神學建構”與“本體論式的基督神學”完全相反的觀點。

评分

可以直接看佛教詮釋學,談到尼采的地方精彩,好像一些質量外圍的小年輕想收編尼采一樣,戰後的這些走來走去多是質量不夠的,黃金的年代還是留在瞭康德到尼采,尼采徹底的朝嚮瞭整片大陸的切割,被美利堅給時間化瞭,一切還沒能很清晰的敞開,在這個時間裏,價值和質量都産生瞭倒轉,不推薦禪門聽著他們人雲依雲,沒那麼簡單,把文藝復興當成吉思汗算比較客觀,抓住人,抓住修行,抓住大地,自己的開鑿,現在起來的學術小孩,即可

评分

可以直接看佛教詮釋學,談到尼采的地方精彩,好像一些質量外圍的小年輕想收編尼采一樣,戰後的這些走來走去多是質量不夠的,黃金的年代還是留在瞭康德到尼采,尼采徹底的朝嚮瞭整片大陸的切割,被美利堅給時間化瞭,一切還沒能很清晰的敞開,在這個時間裏,價值和質量都産生瞭倒轉,不推薦禪門聽著他們人雲依雲,沒那麼簡單,把文藝復興當成吉思汗算比較客觀,抓住人,抓住修行,抓住大地,自己的開鑿,現在起來的學術小孩,即可

评分

阿部正雄運用尼采的“價值重估”和海德格爾對“存在神學構成”的批判來批判西方傳統神學,又認為尼采的“積極虛無主義”和海德格爾的“無”接近禪宗的“空”,但遠遠達不到禪宗“悟”所開啓的真理內容。但這無法迫使西方當代神學傢承認西方神學傳統必須施予阿部正雄式的禪學化揭示,而是促成瞭他們對神學傳統的重新詮釋以及“比較神學”和“對話神學”的發展。早期海德格爾和後期海德格爾說明“生存性的基督論式的神學建構”和“神聖奧秘的存在論式的基督神學(不同於前海德格爾的本體論式的基督神學)”可以不是一對矛盾的概念(生存性闡明被安立在神聖的奧秘當中)→反駁劉小楓的“生存性的基督論式的神學建構”與“本體論式的基督神學”完全相反的觀點。

评分

早讀《海德格爾與禪道的跨文化溝通》,沒想海德格爾也是道德經忠實粉(參與德版道德經翻譯),他的思想與存在的同一,不再抽象而是共同隸屬,微妙相通,天人不相勝。我們可以入世運物,成就實際利益,也可以讓物棲息於本然之中,泰然任之,敞開於物的奧秘之中。我們置身於一個嚮我們隱藏自己,但又走嚮我們的區域之中。即開顯即隱藏,又嚮我們迎麵而來,老子說,此中有道,有無玄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