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瑪·拉金 Emma Larkin,美國記者,在亞洲齣生和成長,後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學習緬甸語。她以曼榖為基地,對亞洲進行廣泛報道,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訪問緬甸。
譯者 王曉漁,文化學者,現供職於同濟大學。
书所记录的内容,是一个极佳的纽带,连接奥威尔时代的殖民缅甸与奥威尔语言之下的极权缅甸,值得我们反思帝国主义与极权主义的关联与本质差别。虽然知道缅甸是军人独裁国家,但确实没有深入了解过这个国家的历史与人民生活状况,毕竟在亚洲,远一点有东西朝鲜两朵奇葩竞相争艳...
評分高中的时候,因为模联的缘故在了解人权问题时关注过缅甸的历史。那时适逢昂山素季去领取她三十年前获得的诺贝尔和平奖。当事也曾看过这部关于她的传记电影《The Lady》,对于她被缅甸军政府被软禁十余年但在其间仍不遗余力为缅甸人权发声印象深刻。还记得她在诺奖颁奖时主题为...
評分书所记录的内容,是一个极佳的纽带,连接奥威尔时代的殖民缅甸与奥威尔语言之下的极权缅甸,值得我们反思帝国主义与极权主义的关联与本质差别。虽然知道缅甸是军人独裁国家,但确实没有深入了解过这个国家的历史与人民生活状况,毕竟在亚洲,远一点有东西朝鲜两朵奇葩竞相争艳...
評分这个故事很流行:缅甸有这么一个传说:有一条恶龙,每年要求村庄献祭一个处女,每年这个村庄都会有一个少年英雄去与恶龙搏斗,但无人生还。又一个英雄出发时,有人悄悄尾随。龙穴铺满金银财宝,英雄用剑刺死恶龙,然后坐在尸身上,看着闪烁的珠宝,慢慢地长出鳞片、尾巴和触角...
評分“A hotel manager working in a government-run hotel explained to me that if she was too friendly with foreigners she was given a warning. She was transferred every two years, to prevent her from cementing friendships with returning tourists. ” “In one of ...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