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 這 一 代 香 港 人 》 初 版 一 年 後 推 出 增 訂 版 , 結 集 了 作 者 最 新 寫 成 的 多 篇 論 述 。 陳 冠 中 認 為 : 每 隔 一 段 時 間 , 香 港 和 珠 三 角 要 被 重 新 想 像 、 重 新 表 述 。 現 在 又 到 這 樣 的 一 個 時 候 了 , 因 為 兩 者 都 感 到 焦 慮 : 香 江 動 人 的 舊 故 事 已 說 完 , 新 故 事 尚 編 不 成 章 , 珠 三 角 得 風 氣 之 先 的 改 革 先 鋒 故 事 也 變 陳 腔 濫 調 , 深 圳 更 有 誰 拋 棄 了 深 圳 之 說 。 香 港 珠 三 角 都 在 問 , 令 人 振 奮 的 下 一 章 將 是 甚 麼 。
陳 冠 中 這 樣 說 : 「 我 這 一 代 是 名 副 其 實 的 香 港 人 , 成 功 所 在 , 也 是 我 們 現 在 的 問 題 所 在 。 」 80 年 代 對 香 港 有 莫 大 的 影 響 , 有 好 的 、 也 有 壞 的 , 80年 代 做 成 的 一 些 謬 誤 , 會 否 在 下 一 個 十 年 改 正 過 來 ?
原籍寧波,上海出生,香港長大,曾住臺北6年,現居北京。就讀香港大學和波士頓大學,修社會學、政治學和傳播學。
著作:《馬克思主義與文學批評》(1982)、《太陽膏的夢》(1984)、《總統的故事》(1996)、《什麼都沒有發生》(1999) 、《佛教的見地與修道》(1999合譯) 、《半唐番城市筆記》(2000)、《香港未完成的實驗》(2001) 、《波希米亞中國》(2004合著) 、《香港三部曲》(2004) 、《我這一代香港人》(2005)、《移動邊界》(2005)、《事後:本土文化誌》(2007)、《城市九章》(2008)。
1976年創辦香港《號外》雜誌,並曾在90年代中任北京《讀書》月刊海外出版人。
監製或策劃多齣香港電影包括《等待黎明》、《花街時代》、《顛佬正傳》、《聽不到的說話》、《不是冤家不聚頭》、《殺手蝴蝶夢》等及美國電影《Eat a Bowl of Tea》、《Life is Cheap》等。
編寫舞台劇本《傾城之戀》及《謫仙記》,電影劇本《等待黎明》、《花街時代》、《不是冤家不聚頭》等及合編的《上海之夜》、《烈火青春》等。
參與創辦台灣《超級電視台》和大陸《三聯生活周刊》、《大地唱片》、《現代人報》等項目。
參與發起環保及文化團體包括綠色力量、綠田園有機農場、香港電影導演會等,現為綠色和平國際董事。
坊间一直流传英国人占领香港的时候,香港只是一个小渔村,但是近来的一些研究又指出实事并没如此,英国人登陆港岛的时候香港已经有数千居民,而且很多人是务农的,甚至还有一部分手工业者,此外还有近40间书院,实在是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病国人占领香港后该如何统治这块衰...
评分Camp“坎普”,用在广东话里大致是疑似男同性恋的意思。如果明摆着是,又不是camp,所以这个词暧昧得很。(词源居然来自法语的俚语se camper。)而文中的camp,我理解是精美、细致、造作之极,差一点点就能登上大雅之堂,但还是遗憾地离于主流。 太俗或太雅都不是camp。欧...
评分换只眼睛看香港 香港,在大陆人的眼中可谓是爱恨交加。它限制奶粉的购买,限制内地孕妇的进入,各种限制让人觉得如此果决而不友好。它又有着高度商业化的社会环境,教育、影视、金融都奔跑在世界的前列。对于这样的一个地方,弹丸之地却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历史,让人惊叹。但...
评分 评分这是全书中我最爱的词。 因为我在这个词里找到了归依。 我一直想找一个词概括自己,今天在这本书里看到这个词,我就明白,是它了。 “杂种世界主义的文化跨越了国族疆界和国内族群分隔,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东方的也是西方的,既是本国的也是外国的跨国的,既是本地的...
作为一本”普及文化“之作,作者甚是精明地挪用各种批判理论,俨然以香港的文化代言人自居;然而贫乏的经验、笨拙的语言又使得这种身份甚显可笑。这本书的价值大概在于它可以成为一个反讽,告诉我们没有细腻体悟的理论堆砌是一个多么容易被机械复制(或鹦鹉学舌)的东西。顺便想到龙应台,她的政治立场和感情丰富招来很多学院中人的批评,但她在以文学普及文化上的独到之处可能没有被很认真地讨论。
评分記者的筆鋒
评分需要再读
评分里面的文章都很有意思,很有自知之明,少见了香港人的那种显而易见的莫名骄傲感
评分这本据说是写得比较好的有关本土论述的书真的是不怎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