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晚清军政重臣,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正当他在官场与商场如日中天之时,一场外来侵略战争彻底改变了他和大清王朝的命运,他从“中兴名臣”变成了“千古罪人”,大清王朝的复兴强国梦也随着他创建的那支威名远播的北洋舰队一起覆灭了。
本书以珍稀的史料和图片,从当时中日两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角度客观地描述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而这场战争的关键人物李鸿章也在受辱与自尊之间竭力挣扎,活脱脱地再现了一个身处风口浪尖上的悲情人物形象。
【编辑推荐】
世界华文文学奖提名奖、郭沫若文学奖得主祝勇最新力作
优美的文字+珍贵的史料+40余幅历史实景图片精彩呈现
透过细节、人物内心为你揭开历史真相
谨以此书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 周年及李鸿章诞辰190 周年
一个人,一支舰队,一场战役和一个世纪的“长恨歌”
在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李鸿章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大清帝国“危急存亡”之时,他所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而这一切,尤以1894年为最。
在评价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李鸿章,这本书给出了最客观、最公正的答案!
图文再现那场穷了中国、富了日本,中国丢了钓鱼岛的两国间之正面较量!
祝勇,作家、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师从刘梦溪先生。现供职于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兼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全国青联第十届中央委员。
已出版作品40余种,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旧宫殿》《血朝廷》,非虚构作品《纸天堂》《辛亥年》,“文革学”学术著作《反阅读:革命时期的身体史》等。
主创历史纪录片多部,主要作品有:《辛亥》(北京电视台)、《岩中花树》(中央电视台)等。《辛亥》获第26届金鹰奖优秀纪录片奖。
《1894,悲情李鸿章》这本小书,不足十万字,没有大企图,既不是李鸿章的传记,也不是甲午战争的研究专著。作者说,这本书延续了《辛亥年》的写法,将李鸿章的一生浓缩在1894这风云激荡的一年之内,但无意为李鸿章“翻案”,只是为我们观察历史人物提供一个更加妥当的视角。 ...
评分1901年11月7日,晚清重臣、“中兴元老”、“卖国贼”李鸿章,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留下了一身的争议与谩骂。100多年过去了,对于他仍然是毁誉参半,争论不休。 1896年,清朝一败涂地,跌入深渊;无奈而战,战而不胜,最后只能“议和”,这场四十年的大结局,...
评分李鸿章是个人物,外加两个字“骂名” 知道《马关条约》的人,一定会在心里千万遍的骂过一个人,他就是李鸿章,因为这条约是他去签的,当时国内的学潮运动因此而达到了高潮,举国上下一片愤怒和痛骂。他的一世骂名怎么够,估计要背千世的骂名了。 一个人,一支舰队,一...
评分我仍然是憎恨李鸿章 历史书上,看到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等爽权辱国的条约后,仍然不顾国内人所有人的反对,仍然不敢开打。最后仍然躲不过去,日本仍然是要打你的。想到了“驼鸟行动”或者乌龟的壳,可惜他终究没有缩得过去。他作为全中国最长见识的人,他的行为的确...
评分李鸿章是个人物,外加两个字“骂名” 知道《马关条约》的人,一定会在心里千万遍的骂过一个人,他就是李鸿章,因为这条约是他去签的,当时国内的学潮运动因此而达到了高潮,举国上下一片愤怒和痛骂。他的一世骂名怎么够,估计要背千世的骂名了。 一个人,一支舰队,一...
八卦不够多,不喜文风,略激情澎湃,木有欲达之苍凉之感
评分站在一个不批判不站队的第三者的角度去理解李鸿章,观者有无二话可说。天子脚下,是可忍,不可不忍。近段时间了解到的李鸿章,完全颠覆了过去那个历史书上卑鄙君子的形象。他也是有血有肉有名族气概的响当当的人物,说他诟病的同时不得不同情他,可怜他。“历史啊,这不是他的错啊!”
评分站在一个不批判不站队的第三者的角度去理解李鸿章,观者有无二话可说。天子脚下,是可忍,不可不忍。近段时间了解到的李鸿章,完全颠覆了过去那个历史书上卑鄙君子的形象。他也是有血有肉有名族气概的响当当的人物,说他诟病的同时不得不同情他,可怜他。“历史啊,这不是他的错啊!”
评分果然是书非借不能读也,六年半前买的书今天才开始读,一如既往喜欢祝勇的文笔,克制而客观。值此70周年国庆假期读完此书,心情复杂,设身处地,能感受到李中堂的屈辱和无奈。爱我中华
评分图片倒是很多都是第一次见到,但整体水平不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