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晚清军政重臣,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正当他在官场与商场如日中天之时,一场外来侵略战争彻底改变了他和大清王朝的命运,他从“中兴名臣”变成了“千古罪人”,大清王朝的复兴强国梦也随着他创建的那支威名远播的北洋舰队一起覆灭了。
本书以珍稀的史料和图片,从当时中日两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角度客观地描述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而这场战争的关键人物李鸿章也在受辱与自尊之间竭力挣扎,活脱脱地再现了一个身处风口浪尖上的悲情人物形象。
【编辑推荐】
世界华文文学奖提名奖、郭沫若文学奖得主祝勇最新力作
优美的文字+珍贵的史料+40余幅历史实景图片精彩呈现
透过细节、人物内心为你揭开历史真相
谨以此书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 周年及李鸿章诞辰190 周年
一个人,一支舰队,一场战役和一个世纪的“长恨歌”
在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李鸿章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大清帝国“危急存亡”之时,他所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而这一切,尤以1894年为最。
在评价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李鸿章,这本书给出了最客观、最公正的答案!
图文再现那场穷了中国、富了日本,中国丢了钓鱼岛的两国间之正面较量!
祝勇,作家、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师从刘梦溪先生。现供职于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兼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全国青联第十届中央委员。
已出版作品40余种,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旧宫殿》《血朝廷》,非虚构作品《纸天堂》《辛亥年》,“文革学”学术著作《反阅读:革命时期的身体史》等。
主创历史纪录片多部,主要作品有:《辛亥》(北京电视台)、《岩中花树》(中央电视台)等。《辛亥》获第26届金鹰奖优秀纪录片奖。
《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胶澳租借条约》、《中俄密约》、《展拓香港界址条约》、《辛丑条约》…… “哗,这个卖国贼!”,“嘿啊,活该死了还被拖尸”…… 在早些时候的舆论环境中,李鸿章是个不折不扣、假一赔十的卖国贼。这也难怪,那么多丧权(xin)辱(...
评分李鸿章是个人物,外加两个字“骂名” 知道《马关条约》的人,一定会在心里千万遍的骂过一个人,他就是李鸿章,因为这条约是他去签的,当时国内的学潮运动因此而达到了高潮,举国上下一片愤怒和痛骂。他的一世骂名怎么够,估计要背千世的骂名了。 一个人,一支舰队,一...
评分《1894,悲情李鸿章》这本小书,不足十万字,没有大企图,既不是李鸿章的传记,也不是甲午战争的研究专著。作者说,这本书延续了《辛亥年》的写法,将李鸿章的一生浓缩在1894这风云激荡的一年之内,但无意为李鸿章“翻案”,只是为我们观察历史人物提供一个更加妥当的视角。 ...
评分《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胶澳租借条约》、《中俄密约》、《展拓香港界址条约》、《辛丑条约》…… “哗,这个卖国贼!”,“嘿啊,活该死了还被拖尸”…… 在早些时候的舆论环境中,李鸿章是个不折不扣、假一赔十的卖国贼。这也难怪,那么多丧权(xin)辱(...
评分李鸿章是个人物,外加两个字“骂名” 知道《马关条约》的人,一定会在心里千万遍的骂过一个人,他就是李鸿章,因为这条约是他去签的,当时国内的学潮运动因此而达到了高潮,举国上下一片愤怒和痛骂。他的一世骂名怎么够,估计要背千世的骂名了。 一个人,一支舰队,一...
是不是太短了, 相较于 <张居正> 内容少了 点, 感觉 接近历史课本的风格, 浅浅带过, 没有生动形象的人物刻画, 可能是为了中立的陈述历史, 但是书名就像是 传记, 任凭作者怎么说李鸿章在外评价多高 就是写不出东西, 我一直觉得主角还没完全上场, 但是 看到附录才知道这本书已经结束了, 倒是附录 比较充实,但是不是完全白话文读起来有点麻烦, 不过倒是 勾起点兴趣
评分一本32开的小书,封面装帧都算不错。9万字200页,正文154页,结尾节选李鸿章函稿、奏折及其他30页,参考书目11页。嗯,既然作者参考了如此浩瀚的书目,又的确在文中颇多援引了别人的文字,为何不索性把李鸿章其人其事完完整整的展现给读者?而实际上我只看到一些挑挑拣拣,信息量还不及“凤凰大视野”的李鸿章专辑。写了这些完全是为了推荐大家看后者,并顺便表达我对祝勇的失望之情。本书甚至算不上李鸿章入门读本。
评分图片倒是很多都是第一次见到,但整体水平不高
评分很小一本 空闲时间翻翻就看完了
评分蛮有意思的小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