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悲情李鸿章

1894,悲情李鸿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祝勇
出品人:
页数:196
译者:
出版时间:2013-3
价格:2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9959191
丛书系列:窝藏书系
图书标签:
  • 李鸿章
  • 历史
  • 传记
  • 文化
  • 祝勇
  • 中国近现代史
  • 人物传记
  • 甲午战争
  • 李鸿章
  • 甲午战争
  • 晚清历史
  • 洋务运动
  • 悲情人物
  • 1894年
  • 近代中国
  • 外交史
  • 民族危机
  • 历史反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李鸿章,晚清军政重臣,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正当他在官场与商场如日中天之时,一场外来侵略战争彻底改变了他和大清王朝的命运,他从“中兴名臣”变成了“千古罪人”,大清王朝的复兴强国梦也随着他创建的那支威名远播的北洋舰队一起覆灭了。

本书以珍稀的史料和图片,从当时中日两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角度客观地描述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而这场战争的关键人物李鸿章也在受辱与自尊之间竭力挣扎,活脱脱地再现了一个身处风口浪尖上的悲情人物形象。

【编辑推荐】

世界华文文学奖提名奖、郭沫若文学奖得主祝勇最新力作

优美的文字+珍贵的史料+40余幅历史实景图片精彩呈现

透过细节、人物内心为你揭开历史真相

谨以此书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 周年及李鸿章诞辰190 周年

一个人,一支舰队,一场战役和一个世纪的“长恨歌”

在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李鸿章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大清帝国“危急存亡”之时,他所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而这一切,尤以1894年为最。

在评价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李鸿章,这本书给出了最客观、最公正的答案!

图文再现那场穷了中国、富了日本,中国丢了钓鱼岛的两国间之正面较量!

作者简介

祝勇,作家、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师从刘梦溪先生。现供职于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兼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全国青联第十届中央委员。

已出版作品40余种,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旧宫殿》《血朝廷》,非虚构作品《纸天堂》《辛亥年》,“文革学”学术著作《反阅读:革命时期的身体史》等。

主创历史纪录片多部,主要作品有:《辛亥》(北京电视台)、《岩中花树》(中央电视台)等。《辛亥》获第26届金鹰奖优秀纪录片奖。

目录信息

序言 对历史“理解之同情”
第一章 “世界第三伟人”
李鸿章与其他官员毕竟不同,他是一个想办事的官。李鸿章深信:“人生如朝露,倘及时得手,做成一两件济世安民顶天立地事业,不更愈于空言耶?”他清醒地觉察到此际的大清正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第二章 日本也有“李鸿章”
如果说毛利敬亲是抵抗英军的“林则徐”,那么伊藤博文就是力促日本“师夷长技”的“李鸿章”。只不过伊藤博文对日本的改革更加彻底,不是“日学为体”、“西学为用”,而是“体”“用”全部西化。
第三章 “清国水兵事件”
几十年后,当伊藤博文的遗著《机密日清战争》出版时,人们才知道,这一事件对历史的深刻影响,不仅在于它丢了人,培养了日本人的自信心,而且丢了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大清帝国用汉字译电的密码本。
第四章 啊!海军
李鸿章就在这时获得了关于海战的电文,但关于战果,他一无所知。没有人比他更加焦急,他像热锅上的蚂蚁等待着最后的结局。他知道,自己的身家性命都维系在这场战斗中。
第五章 鬼子来了
日本与大清争夺海洋,目的还是争夺陆地,如果大清能够阻止日军登陆,也算亡羊补牢,然而,所有这些计划都是纸上谈兵。此时的大清帝国,仿佛浑身的关节都已经脱节,纵然头脑清醒,也无法做出有效的动作。
第六章 海宇升平日
金州形势危急的时候,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排除一切干扰,将庆典进行到底,已经成为慈禧心中不可动摇的信念。不知这是出于对日本军队的藐视,还是出于对战争的无知。
第七章 “此血可以报国也”
形势迫使李鸿章必须带伤坚持工作。4 月10 日,李鸿章面缠绷带,又回到谈判桌前。双方唇枪舌剑,有攻有守,伊藤博文看到李鸿章受了枪伤,做了一亿两白银的让步——李鸿章苦笑,这一枪挨得值。但李鸿章仍不甘心于此。
附录一 海军大事记(节选)
附录二 李鸿章函稿选
附录三 李鸿章奏折选
主要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中国的近现代史颇有点意思。现代史不提也罢,有心人总会从字里行间,乡野史实中找到一些真实。历史课本学到的便全当作浮云吧。 近代史几近一部屈辱史。许多史学家边写边扼腕流泪,恨不得写下无数如果,如果慈禧未进宫;如果戊戌变法能成功;如果孙中山未早逝;如果四大家族未...  

评分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征旗大将坛”。1895年4月,初抵马关的李鸿章,把苍凉的内心款曲写进诗里。彼时,他的人生已然薄暮,早没了“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那种恢廓的怨愤,剩下的唯有“临事方知一死难”的自况。 不知幸与不幸,李鸿章洞见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评分

李鸿章是个人物,外加两个字“骂名” 知道《马关条约》的人,一定会在心里千万遍的骂过一个人,他就是李鸿章,因为这条约是他去签的,当时国内的学潮运动因此而达到了高潮,举国上下一片愤怒和痛骂。他的一世骂名怎么够,估计要背千世的骂名了。 一个人,一支舰队,一...  

评分

《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胶澳租借条约》、《中俄密约》、《展拓香港界址条约》、《辛丑条约》…… “哗,这个卖国贼!”,“嘿啊,活该死了还被拖尸”…… 在早些时候的舆论环境中,李鸿章是个不折不扣、假一赔十的卖国贼。这也难怪,那么多丧权(xin)辱(...  

评分

《1894,悲情李鸿章》这本小书,不足十万字,没有大企图,既不是李鸿章的传记,也不是甲午战争的研究专著。作者说,这本书延续了《辛亥年》的写法,将李鸿章的一生浓缩在1894这风云激荡的一年之内,但无意为李鸿章“翻案”,只是为我们观察历史人物提供一个更加妥当的视角。 ...  

用户评价

评分

唉,可悲的李老头。这个国家到现在没变,还是荒诞腐朽邪恶透顶。唯有宪政才能通往文明,捉急死我了!!!

评分

果然是书非借不能读也,六年半前买的书今天才开始读,一如既往喜欢祝勇的文笔,克制而客观。值此70周年国庆假期读完此书,心情复杂,设身处地,能感受到李中堂的屈辱和无奈。爱我中华

评分

果然是书非借不能读也,六年半前买的书今天才开始读,一如既往喜欢祝勇的文笔,克制而客观。值此70周年国庆假期读完此书,心情复杂,设身处地,能感受到李中堂的屈辱和无奈。爱我中华

评分

甲午战争120年,还会输吗?

评分

八卦不够多,不喜文风,略激情澎湃,木有欲达之苍凉之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