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德·昆西(Thomas De Qujncey,1785—1859),英國散文傢、文學批評傢。1785年8月15日齣生於曼徹斯特的一個商人傢庭。中學時代擅長希臘文和拉丁文。1803年進入牛津大學,著重學習英國文學和德國語言、文學,對英國新興的浪漫主義文學非常嚮往。他的散文富於幻想和感情,注重辭藻和音樂性,常常有意識地模仿17世紀早期英國散文傢的風格,是英國浪漫主義運動的主要文學批評傢之一。1821年,《倫敦雜誌》發錶瞭德·昆西的著名作品《一個英國吸食鴉片者的自白》,這部作品預示瞭現代派文學的題材和寫作方法的齣現。1826年他遷居到愛丁堡,1859年12月8日去世。
英國浪漫主義代錶作傢的傳世之作,華美雍容、奇崛瑰麗的散文經典夢幻麯!
《癮君子自白》是托馬斯·德·昆西最負盛名的著作,為西方眾多著名學府英語文學課經典必讀書。作者生前曾數次修訂,有多個版本行世,本書為篇幅最長且最為完整的1856年修訂版。作者將服用鴉片成癮前後的經曆和感受,以自白的形式示之於眾,具有懺悔錄般的真摯坦誠及思想的穿透力;所描寫事實驚心動魄,與虛無縹緲的迷幻世界相交織,令讀者産生一種深入噩夢的感覺,深深體驗作者心靈與肉體在毒癮的控製下所承受的煉獄般的痛苦與摺磨。這部真實而玄妙的幻想麯,展現齣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大傢風範,給曆代讀者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很多人将沉溺看做是一种堕落的表象,消极的,逃避式的。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却又是一种极富诗意的事情,想尽了可能发生的不安与窘迫,却还是义无反顾地沦陷,倾注自己的情与爱,这,是一种多么神圣的姿态。 人类是一种极度需要幻觉的生物,需要一种奇妙的感觉去支撑...
評分自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后,鸦片在中国的坏名声也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自此以后,中国人就开始对鸦片恐惧,担忧,鸦片成了一个罪恶的东西,谁和鸦片沾上边立刻遭受到白眼。 曾经我以为这只发生在中国,后来德昆西告诉我,在英国也有类似对鸦片的误解。他为了纠正别人对鸦片的主观...
評分“图片中有一个小屋,伫立在山谷中间,距离城市大概十八英里远。这个山谷不是非常广阔,大概两英里长,四分之三英里宽,这样大小面积的好处就是,所有的家庭能够居住在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更大的大家庭的半径区域内,邻里之间都觉得彼此熟悉。。。。。那就让它是一个白色的小屋吧...
評分出奇的是,作者并没有“痛心疾首”的反悔自己吸食鸦片的心理。反倒是进行了比较合理的描写。当然作者吸鸦片的起因还是因为疾病,加上似乎并没有对作者身体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作者活到了七十多岁,并且我们相当怀疑如果没有鸦片的作用,作者能够写出这么多作品,比如说我们...
評分华丽的辞藻和逻辑有序的思维。这不是关于鸦片快感的,是哲学上对鸦片所带来的精神感受的思辨。即便是翻译过来的句子,好多地方都是能让人反复把玩的,虽然作者不免有一些才学上的显摆和对过去回忆的繁琐描述。但是,这部来自18世纪的自述还是能够感染人心。 “一生没有经历过...
將此書視之為一本自傳,昆西將他一生的經曆,為何吸食鴉片,鴉片帶來的快樂及影響寫的都很詳盡。中間間或寫下瞭他對很多事物的看法,以及他所熱愛的詩歌,詞人。其淵博的纔識在文筆流轉間顯現。但是若是作為一本慚悔錄,個人感覺他並沒有對於鴉片的吸入有所悔恨,甚至於為鴉片進行瞭辯駁。但是,這並不是說他認同鴉片。 他同樣認為鴉片誤人“鴉片吸食者當然並沒有喪失他的道德感與抱負。。。。” 從這一段文字中可以看見昆西是真真切切為吸食鴉片而感到不幸的。而這一切在他第一部分的文字中他告訴我們這一切實非他所願,而又卻是由他的一些行為造成的。 他總是在文字敘述到一半的時候叫喊到讀者,讓我為之一驚。
评分將此書視之為一本自傳,昆西將他一生的經曆,為何吸食鴉片,鴉片帶來的快樂及影響寫的都很詳盡。中間間或寫下瞭他對很多事物的看法,以及他所熱愛的詩歌,詞人。其淵博的纔識在文筆流轉間顯現。但是若是作為一本慚悔錄,個人感覺他並沒有對於鴉片的吸入有所悔恨,甚至於為鴉片進行瞭辯駁。但是,這並不是說他認同鴉片。 他同樣認為鴉片誤人“鴉片吸食者當然並沒有喪失他的道德感與抱負。。。。” 從這一段文字中可以看見昆西是真真切切為吸食鴉片而感到不幸的。而這一切在他第一部分的文字中他告訴我們這一切實非他所願,而又卻是由他的一些行為造成的。 他總是在文字敘述到一半的時候叫喊到讀者,讓我為之一驚。
评分德昆西
评分第一次讀德·昆西的作品。顛覆瞭對鴉片的認識。
评分19歲開始抽鴉片,直到74歲掛掉。整整爽瞭半個多世紀啊!bug一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