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森•麦卡勒斯写自传的目的,如其所言,一是为后人如何处理过早成名带来的问题提供帮助,再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反思自己年少成名后的行为。和她小说中那种影影绰绰地为故事表象所遮掩的自我经历记述不同,这部自传非常坦率,生动记录了20世纪上半叶一个南方女作家的生活,那是一颗孤独的心与深植于其中的孤独与焦虑不断搏斗的过程。
这部自传除正文以外,按卡森•麦卡勒斯的意愿,还收录了她的*部小说《哑巴》的提纲(1940年出版时书名改为《心是孤独的猎手》)及卡森与丈夫利夫斯•麦卡勒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部分往来信件。
自卡森开始追溯自己的生平故事起,三十多年过去,麦卡勒斯的自传终于问世,可以向后人展示一个充满灵感又富于警示意味的故事,如她所愿。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20世纪美国重要的作家之一。1917年2月19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哥伦布,17岁前往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22岁创作《心是孤独的猎手》。一生备受病痛折磨,15岁患风湿热,经历三次中风,29岁瘫痪。1967年9月29日在纽约去世。《心是孤独的猎手》在美国现代文库评出的“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中列第17位。此外,她还著有《伤心咖啡馆之歌》《婚礼的成员》《金色眼睛的映像》《没有指针的钟》《抵押出去的心》等。其作品多描写孤独的人们,孤独、孤立和疏离的主题始终贯穿在她的所有作品中,并烙刻在她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
18年上半年读完《心是孤独的猎手》,阅读体验很棒,但只读一遍还是觉得懵懂。《启与魅》的附录一《哑巴》提纲像是人物小结一样,帮助我们再次理解小说的内容,或者直接看开篇的小说的序言,把它代入,再去看一遍小说,也许一切都会明晰。而这本自传的其他部分,或许更需要要我...
评分上周拿到书很快就看完了,拖到现在才写评论是因为没什么好写的,总感觉作者没写完,时间线有些跳跃,要对照最后的生平年表来看。还有就是自传本身的内容极其少,有很一部分是麦卡勒斯夫妇二战期间的你侬我侬的书信集,然后是《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创作大纲。 如果想了解作者创作...
评分感谢豆瓣荐书团,能第一时间读到麦卡勒斯的自传,真是太快乐了。 我在去年的时候读完了麦卡勒斯的《心是孤独的猎手》《伤心咖啡馆之歌》,一口气读完,不是因为我读书快,而是因为麦卡勒斯太厉害了,写的小说、选的题材既奇怪,又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身。 我记得钱钟书夫妇在留...
评分感谢豆瓣的赠书。想必是我之前读过麦卡勒斯的《心灵是孤独的猎手》与《伤心咖啡馆之歌》,所以选中了我参加此次的活动。 如何评价这本书呢?如果想系统的了解麦卡勒斯的生平或作品,这并不是一本最合适的书。它是麦卡勒斯在去世一年前通过口述而写成的一小篇自传(仅占此书的三...
评分【2020已读021】作为麦卡勒斯的迷弟,她的自传的生活却乏善可陈,出名要趁早,麦卡勒斯算是天才级的作家吧,她的语言天赋可以超越生活的平庸。 麦卡勒斯对利夫斯日后的评价可谓苛刻,从自述中,麦卡勒斯对曾经在爱情与事业上曾与她共渡难关的男人表现的很淡薄。其实我更希望能够站在利夫斯的角度来看这段感情,那种对麦卡勒斯爱到彻骨又无法掌控的爱情,可能更有冲击力。尤其是利夫斯最后的自杀,显得就更加悲惨了。
评分卡森 麦卡勒斯在去世一年前断断续续以口述的方式为自己做传,由别人整理成文字出书,其实是未完成版本,所以不到一百页的自传主体加上书信和作品大纲,难免有凑数的嫌疑,但是通过这些文字能知道撇开作品以外作为人的卡森是个怎样的形象:她并不孤独,只是通过文字表现看到的孤独而已。
评分看了心是孤独的猎手,顺便看下自传
评分生活如此奔腾纷沓,好的不好的快乐的悲伤的,在回忆里翻转。就算只是鸡毛蒜皮,或是稍纵一瞥,外人眼里的庸常无奇、经惑无趣,而在他们眼里都是弥足珍贵,别有滋味和意义。这就是自传,平淡静持,恣肆随心,体会着别人体会不到的惊鸿掠影,追寻着埋藏于心的久远的回溯。卡森用着这种闲碎拼凑出她人生的闪烁灵光,她漫思经往,浸淫时昔。偶或谈谈感情,谈谈爱;间儿谈谈亲情,谈谈回忆;又或谈谈创作,谈谈经历……所有这点滴游憩,终成她人生最完整的注脚。如果单纯从读后观感上看,行文确实太散碎无趣了,而且趋于平庸阅后无所得
评分看了心是孤独的猎手,顺便看下自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