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
1908年生于法国巴黎,1929年获得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与让-保罗·萨特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论著《第二性》,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
1929年春天,巴黎高师。高挑优雅的波伏瓦被萨特与其同伴遇上,时年20岁,正值芳华。通过好友马耶,萨特向这朵法兰西百合献媚,送她智慧漫画、交流《社会契约论》、玩日本台球、喝鸡尾酒、唱歌并且一同思考。“从今以后,我将负责保护你”,萨特对波伏瓦说,掷地有声。...
评分 评分波伏娃的《女客》是关于作者自身和萨特及情人奥尔嘉“三重奏”关系的真实写照。作品中女主角弗朗索瓦茲(即波伏娃的缩影)的内心情感呈现出与真实世界中的波伏娃截然不同的反应,我认为这才是波伏娃对于这段具有先锋实验性的三角恋情真实的态度,虽然在大众眼中,她高举女权...
评分“有时,爱是一场流亡,离开了自己,却未抵达你。” 那么这场流亡的意义和目的又是什么呢?我们真的是奔着另一个人而去的吗?还是只不过是另一种回归的姿势,只为更彻底地返还于自己? 如果答案在于后者——或者更多的在于后者——那么爱情就不是“男女”那么简单...
评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曾有一段沸沸扬扬的往事。它不是一对情侣的琴瑟和鸣,而是波伏娃、萨特和奥尔加的“三重奏”。虽然“三重奏”只维持了短短数月即喑哑,他们被“自己组装起来的恶魔般的机器压得透不过气来”,但他们探入人性深处的冒险,意蕴丰沛,动人心弦。“人与人的...
三角/四角关系?总是让我想起《女性瘾者》。反映了在父权(不是男权)社会下所谓的“女性友谊”是非常脆弱的。翻译腔略浓。
评分试图将人放在最复杂困难的环境,以使人对偶尔的存在具有更加鲜明强烈的自觉和自主,更上一层楼。
评分一个优越的文艺婊和一个无知的绿茶婊为了一个想开翅膀的男人争风吃醋,最后文艺婊忍无可忍对绿茶婊痛下杀手的故事……
评分时间空间描写旖旎又富于实感。
评分我真的挺佩服波伏娃和萨特 如果还有爱我真做不到 如果只是有关联 可能还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