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维尔回忆录

托克维尔回忆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作者:[法]托克维尔
出品人:
页数:414
译者:周炽湛
出版时间:2013-1-1
价格:3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1011695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托克维尔
  • 法国
  • 回忆录
  • 历史
  • 社会学
  • 政治学
  • 政治哲学
  • 政治
  • 托克维尔
  • 回忆录
  • 历史
  • 政治
  • 社会
  • 法国
  • 19世纪
  • 个人经历
  • 思想
  • 观察
  • 政治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托克维尔在回忆录中以当事人的身份回忆法国1848年革命前后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并对当时一些重要的政界人士及事件发表犀利的评论,不仅为后人研究1848 年革命史增添了一份珍贵的史料,而且也为后人阅读学习《旧制度与大革命》等著作提供了较好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 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第一卷(1835)、《论美国的民主》第二卷(1840年)、《旧制度与大革命》(1856年)。

出身贵族世家,经历过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前期热心于政治,1838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订第二共和国宪法,18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长。

1851年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托克维尔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并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思想胜于行动”。

目录信息

中文版导言………刘文立
序言 “记忆之描绘仅为我自己”………克洛德·勒富尔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回忆录》的缘起和特点———1848 年革命之前那一段时期的概貌———这场革命的预兆
第二章 宴会运动———政府安全———反对派领袖的忧虑———对大臣们的指控
第三章 2 月22 日骚乱———23 日会议———新内阁———杜弗尔先生和博蒙先生的感触
第四章 2 月24 日———大臣们的抵抗方案———国民自卫军———贝多将军
第五章 议会会议———奥尔良公爵夫人———临时政府
第二部分
第一章 2 月24 日事件起因之我见以及我对事件将产生的后果的思考
第二章 2 月24 日的第二天及此后的巴黎。新革命的社会主义特征
第三章 旧议员在作决定时态度犹豫不决———我对欲做之事的思考以及我的决定
第四章 我在芒什省的候选人资格———该省面貌———普选
第五章 制宪议会第一次会议———该议会面貌
第六章 我和拉马丁的关系———后者的踌躇
第七章 1848 年5 月15 日
第八章 协和广场盛会以及六月起义的酝酿
第九章 六月起义
第十章 六月起义(续编)
第十一章 制宪委员会
第三部分
第一章 返回法国———内阁的组建
第二章 内阁的面貌———至6 月13 日暴动企图之后内阁初期的行为
第三章 国内统治———内阁内部的争吵———内阁面对多数派及总统的难处
第四章 外交事务
附 录
第一章 古斯塔夫·德·博蒙眼中的2 月24 日
第二章 与巴罗的谈话(1850 年10 月10 日)———巴罗眼中的2 月24 日
第三章 1848 年2 月24 日的印迹———杜弗尔先生及其朋友为阻止二月革命所做的努力梯也尔先生的责任,他使得这些努力无济于事
第四章 对1848 年6 月至1849 年6 月之间的《回忆录》
撰写提纲(1851 年4 月)———对约从六月事件起至我的内阁生活止这一部分的注解
第五章 对《回忆录》待写部分的几段笔记(1851 年4 月回国路上)
第六章 1851 年5 月15 日我与共和国总统的谈话(我从意大利归来后第一次见他)
第七章 宪法的修正———1851 年6 月21 日我约贝利耶在家交谈。我们俩都是修正委员会成员
第八章 罗马事件(立法议会1849 年10 月18 日,会议报告)关于对罗马远征特别追加贷款之拨付的相关法案的辩论
托克维尔年表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我居然打了五星。。疯了。。。“写作,为了自己”, “写作就是生命,生命为了写作”,by Tocqueville。 。哈哈。。他当然没有说过这种话,我说的。。。 。。。。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喜欢他。。。 美国的民主那本书真的很无聊。。读了一页之后的感觉。  

评分

我并不把这本书看做政法类的书,因为我觉得这本书更偏向于历史纪事类。作者主要描写了1848-1851年之间自己所经历的法国历史以及他对当时的政治人物的看法。 个人觉得比较出彩的部分,是作者对1848年法国革命前社会生活的描述,那时候的社会政治生活是沉闷的,大家都感觉到将要...  

评分

评分

托克维尔是贵族出身,头脑却属于资产阶级。 1848年革命工人是主力,果实却被资产阶级夺取----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托克维尔对工人阶级谈不上同情,有的只是蔑视。 在作为理论家的托克维尔和作为人的托克维尔之间产生了裂痕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历史的亲历者,讲述法国革命的事件,很有参考价值!作者在事件中的角色的思考以及对当时同僚的评价再加上具体场景的描绘,俨然就是一个独特视角拍摄的历史革命剧,比虚构的小说有趣多了.作者对时局和法国命运的种种思考和顾虑以及展现的独立精神,赋予了本书更多的意义.斯人斯国亦何异于今人今国?

评分

版本问题。还是支持一下校友译本吧。

评分

版本问题。还是支持一下校友译本吧。

评分

对这段历史完全不了解的 以当时外交部长身份的叙述很有历史价值 但 最妙的仅仅是形形色色人物的描绘和评价 比如对路易-拿破仑的评价(P222-224)一针见血 简明扼要 但从书中文字 作者其实更倾向于理论家评论家 而不是政治家革命家 作者本人也是有局限性的

评分

这个版本我觉得翻译有地方会觉得是不是作者真的是这么个意思 托克维尔也是发过大革命系统理论的大家了 还是值得看的 与之前的《狂热分子》算是搭配着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