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 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许多沉浸在爱中的女人无法判断她爱的那个人是否真的爱她,在此,作为一个有经历的男人我可以透露一些秘诀,条件是有人能把相应的秘诀告诉我:)。一个男人是否爱你,完全可以从他大把大把地为你花钱时有没有皱过眉头看出来,也可以从他是否为了你心甘情愿地拿他的生命去进行一...
评分 评分洛丽塔,任性的小妖精。 很喜欢很喜欢她。只有她才可以在大雨滂沱后若无其事地吃樱桃巧克力冰淇淋,还用摄人眼神定定地看着你,然后咯咯笑。媚若无骨。 多年前的那个下午,如果不是她,趴躺花园天真烂漫看画册,水花浇透鹅黄短裙,就不会有此后种种故事后人漫长迷恋。她是小小...
评分…… 《洛丽塔》同样存在严重的翻译问题。在众多的《洛丽塔》中译本中,于晓丹的译本似乎倍受青睐。于译本最初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1997年时代文艺出版社也选择了该本,不同之处是译者作了修订。以后,沈阳出版社在1999年9月重新出版《洛丽塔》35;译林出版社也于2000年3月出...
评分《洛丽塔》,主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1月 亨伯特先生的语言战争 那是两个文人之间的一场默默无声、软弱无力、没有任何章法的扭打,其中一个被毒品完全弄垮了身体,另一个患有心脏病,而且杜松子酒喝得太多。 ——《洛...
不重读至少两次以前都不敢写一个字的评论。
评分于晓丹的这个版本翻译真是好,电影一般的旁白长镜头,那种絮絮道来寻寻觅觅的感觉,好像一直在身边环绕升腾。若即若离的是洛丽塔,是生命之光,是抓不住的内心的隐秘。结尾处的亨伯特竟显得如此纯净如此纯净,超脱了道德争执,留下一个模糊的远景,极美。
评分印象深刻啊,亨伯特对洛丽塔的渴望
评分记住了陶醉的猎人,喜欢上这个名字。
评分Alas!我自诩不失为一个细心的读者,也常常讥笑那些普通读者的麻木。看完纳博科夫一部洛丽塔,我才发现自己也备具麻木和无知。这样一部奇书,我看完之后只能分析出类似“夏洛特的死就是一场爱情忠贞被阴谋谋杀的悲剧”这样肤浅的主观感想。然而纳博科夫恰恰最在意的就不是读者的个人感悟,而是书中慎密复杂的符号和暗码的组合,他设立了一个高耸的门槛,将知音和普通读者分开,并对后者中了圈套之后的沾沾自喜表示无限的轻蔑——此书值得我再多读数遍,包括英文原版。请原谅我的肤浅,名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