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以极其简洁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富有激情幻想的妇女爱玛的经历,再现了十九世纪中期法国的现实生活。小说的背景是一八四八年资产阶级取得全面胜利后的法国社会,当时,法国资产阶级引以为自豪的英雄年代已经过去,革命的风暴也已平息,随之而来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庸时代。英雄和伟人们仿佛一下子销声匿迹,剩下只有资产阶级的庸夫俗子和鄙琐、可恶的现实生活。福楼拜以此作为艺术描写的对象,借《包法利夫人》,深刻揭示了浪漫主义的追求与庸俗鄙琐的现实生活的尖锐矛盾:小说主人公爱玛·包法利是外省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在修道院度过青年时代,受过贵族化的教育,饱读浪漫派作品,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她成年后嫁给一名平庸、迟钝、不解儿女风情的乡镇医生包法利,于是她不安于现状,红杏出墙。可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个道德败坏的乡绅,第二个情人是个自私怯懦的见习生。她的偷情不仅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倒给投机商人以可趁之机,迫使她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为了取悦情人,维持奢华的生活,她挥霍了丈夫的财产,借了高利贷,最后债台高筑,情人对她生厌,高利贷向她逼债,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只好服砒霜自尽。
小说客观而冷静地揭示了酿成这一悲剧的前因后果,以非凡的说服力陈述了社会所不能推卸的责任。作为悲剧的主角,爱玛并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坏秉性,但现实生活却把她推向无法挽回的绝境。最初是她的父母异想天开送她去修道院接受高雅教育,害得这个乡村少女整天向往贵族社会的高雅生活,满脑子的诗情画意与现实生活相隔十万八千里,与她身边的那个生活圈子格格不入。当她嫁给包法利医生后,她期待的爱情却并没有实现。她不堪忍受现实生活带给她的失望,而人们却无法理解她的苦闷和抑郁,只说她神经出了毛病。她想求助于宗教,可那自诩为“灵魂医生”的神甫却对心灵的疾病一无所知。心灵的苦闷,毫无希望的生活,以及对爱情的向往,注定了包法利夫人要落入那个道德败坏的乡绅的圈套。她凭借自己的幻想投入爱恋,狂热得连那乡绅都瞧不起她。新鲜劲过后,乡绅的态度判若两人,令爱玛大失所望。当她投入第二个情人的怀抱时,她比以前更加癫狂。她想入非非欲与情人私奔,可那务实的情人却干脆甩掉了她。爱玛的一生都遭受着幻影的欺骗,她所犯下的最大过错就是不切实际,她不理解她那为之神往的“爱情”,其实是需要财富做后盾的,作为一个乡镇医生的妻子,她想和贵女王人一样生活,这怎能不遭受自我毁灭的悲剧呢?
读了四个《包法利夫人》的译本,有必要说一下感受与想法, 李健吾译本赫赫有名,甚至被许为难以超越的经典,但那些表示热情赞许的人,似乎更多是为李先生对福楼拜的研究所折服,而非倾倒于译作本身。这是一个语言规范尚不成熟、文体明显存在缺陷的译本,除非人们刻意认为文学品...
评分福楼拜是一个很冷静的作家,读李健吾的译本,很能体会到这一点。往往短句干净利落,一点不拖沓,寥寥几笔就能够把人物和环境都刻画得入木三分——白描的功夫不简单。这种克制的笔法从表面上看,正好和爱玛·包法利的激情形成截然对比。福楼拜曾经说,他自己就是包法利。这句话...
评分大学时曾在校图书馆角落的外国文学一栏看见一本《包法利夫人》,记得是福楼拜的代表作,这类文学名著我大多是在义务制学年被老师推荐看的,但这一本老师只是匆匆略过不带任何评论。 我于是产生了兴趣——那些教育牺牲者不愿提及的东西肯定有其精彩的一面,我手里还捧着本《欧洲...
评分 评分作为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包法利夫人》在文学上的突破和局限,说的人已经太多了。包法利夫人作为经典的悲剧人物, 她的形象也早就被分析得透彻见底。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包法利先生。福楼拜说:“我就是包法利夫人”,我觉得很奇怪,他为什么不说自己是包法利先生呢?全书以包法利...
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每個女生心裏都住著一個包法利夫人。
评分张爱玲是第一个因为她的惜墨如金而让我敬佩的作家,读完《包法利夫人》后福楼拜则成为了第二个~~~个人认为当今女性不论是女生还是女人都该看看这本小说~~~
评分一个期待浪漫奢华激情的女子,在种种现实下毁了自己也毁了家人。
评分爱玛的爱情观过于浪漫,她不明白包法利给她的简单爱情有多么的温暖。
评分幻想与现实挣扎之间毁掉了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