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1903—1987),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掌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梁实秋1923年8月赴美留学,专攻英语和欧美文学。回国后,曾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青岛大学(后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949年5月移居台湾,先后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粱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
著有《文艺批评论》、《雅舍小品》、《秋室杂文》、《英国文学史》、《鸟》等,并翻译有《莎士比亚全集》。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1939年在四川北碚雅舍所写的小品文的结集。当时,刘英士在重庆办《星期评论》,邀请作者写稿,作者用笔名一连写了10篇,即名为“雅台小品”。刊物停办后,他又写了10篇。战事结束后,作者又应张纯明之邀,继续以“雅合小品”的名义在《世纪评论》上陆续发表了14篇小品文。《雅舍小品》全部收录了这些文章。
《雅舍小品》9月份读了长江出版传媒的版本,11月又借阅凤凰传媒版本,两个版本有30余篇文章重复。自助图书馆有不少这两个出版社的散文系列,近几月已各借五六本,本月尚未读完。本书中关于各种人性探讨的文章,在此不一一与大家细品,仅对以下四个话题略有感悟。 一是关于绘画...
评分在高三时,有一个区模拟卷节选了《雅舍》一文出了阅读分析的题目,当时我就被《雅舍》的文字深深吸引。可是苦于只为应付高考,这个在中国备受重视的项目,读梁实秋先生的文章就被抛在脑后了。 上了大学后,时间渐渐宽裕了,特别是寒假,所有的时间都可以随心所欲的支配,没有...
评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对于文章的好坏,如何评判,尺度如何,向来见仁见智,一千个人有一万种答案。我也曾有过很多想法,直到读到梁先生这一本《雅舍小品》。听说过这本书是在小学。真正读到它却已二十岁,惭愧不已。 好文章,用最平淡的语言,讲述最复杂,最动情的故事...
评分用这个标题,是为读《雅舍小品》时的心境。 初中时读,喜的是那些令人喷饭的妙语。一本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雅舍小品全集》,老爸早起喝茶时读,我在放学后晚饭前吃汤山芋或糖芋艿点饥时读。我们活学活用。每每老妈唠叨老爸开了灯忘关之琐事,老爸就用“开电灯怕费电,再关上又...
评分我读的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雅舍小品》,收录了雅舍小品,雅舍小品续集,三集,四集,和集外几篇零散文章。 这些文章的写作时间跨度非常长,横亘了先生从青年到老年的时光。文风却大体如一,始终是温和而又风趣,戏谑又不刻薄。正如先生的为人一般,始终是个温和书生,时而...
没看完
评分我很不爽。装订错误。影响我大好心情!稍显刻薄了些,哪个有些聪明的文人不是呢。//看到commercial press有卖一个装帧很好看的版本~手很痒内~
评分没看完
评分这么看来,社会现象与国民性格几十年来居然毫无变化。梁先生大概应该是最早的猫奴,每年一篇给猫的庆生文章也真是醉人。许多民国逸事必须由他这样的同时代人写下来,才有说服力。
评分这么看来,社会现象与国民性格几十年来居然毫无变化。梁先生大概应该是最早的猫奴,每年一篇给猫的庆生文章也真是醉人。许多民国逸事必须由他这样的同时代人写下来,才有说服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