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他在数理逻辑的研究领域曾作出过开创性的贡献,同时他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和政论家。由于他多方面的成就,他一生曾获得过多种荣誉,包括1950年的诺贝尔奖。在哲学上,他的观点大抵早期是属于新实在主义的,晚年逐渐转向逻辑实证主义。本书是他早期的最后著作之一,书中较全面地阐述了他对许多哲学问题的论点,可以代表他早期哲学思想的一个概括性的总结。
在本书各章中,我主要限于谈论那些我认为可以发表一点肯定的和建设性意见的问题,因为单纯否定的批判似乎是不适当的。为了这个缘故,本书中知识论所占篇幅就比形而上学更多些,而哲学家们讨论得很多的一些论题,倘使加以处理,也处理得非常简略。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伟大思想家,分析哲学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主要著作:《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1913)、《数学原理》(1910-1913)、《哲学问题》(1912)、《心的分析》(1921)、《西方哲学史》(1945)、《逻辑和知识》(1956)、《我的哲学发展》(1959)。
何兆武也算是知识界的老先生,年届耄耋,一查,翻译的哲学类书也不少,有幸读到他翻译的《哲学问题》,待最后一页翻过,彻底怒了。 首先是感叹如今国内的译者真的是越来越不敬业,被余光中赞为“明快有力”的罗素体,都让何兆武先生这样的大家给翻译的一塌糊涂!除了最后两章...
评分本书前半段的主题:一张桌子是否存在,它又是如何被感知的。 桌子摆在眼前。它的颜色是不同频率的光反射的不同结果,它的质感是身体的不同部位触碰的不同结果,它的温度、形状无不与人的位置、状态有关。而如果让一群人去画这张桌子,去描述它,这些感受到的差别又会消...
评分何兆武也算是知识界的老先生,年届耄耋,一查,翻译的哲学类书也不少,有幸读到他翻译的《哲学问题》,待最后一页翻过,彻底怒了。 首先是感叹如今国内的译者真的是越来越不敬业,被余光中赞为“明快有力”的罗素体,都让何兆武先生这样的大家给翻译的一塌糊涂!除了最后两章...
评分刚刚看了一点,感觉罗素所谈及的问题都是涉及到认识论,他所提到的概念都属于认识论的范围。而且通俗易懂,作为哲学入门书籍不错,至少这样的一种入门途径比《西方哲学史》要更直接将人带入哲学的思维,窃以为如此。 刚读到讲康德一段,以为罗素对于康德的批评对康德学说不构...
评分柏拉图:理式,二元世界 休谟:怀疑论,若接受了二元,就避免不了怀疑论:我们永远也没法确定理式世界的存在,或者就算存在也不能对其有丝毫真确的认识(我们的所有感官都不可靠)。 康德:面对怀疑论:虽然承认世界是二元(物自体,和罗素的物理客体类似),但是就我们所认知...
据说维特根斯坦对罗素的这本书实行了无情的批判,几乎摧毁了罗素继续研究哲学的自信。而后罗素放弃了原本的新实在论哲学,转而中立一元论,接下去就是《心的分析》。
评分据说维特根斯坦对罗素的这本书实行了无情的批判,几乎摧毁了罗素继续研究哲学的自信。而后罗素放弃了原本的新实在论哲学,转而中立一元论,接下去就是《心的分析》。
评分知識論
评分1 罗素不全然是2b,不然他的西方哲学史卖不到那么好。不管是不是漏洞百出,好歹可以惹起众人怒喷。此书亦然,尽管被维特根斯坦瞧不起,但好歹还算讲的清楚。 2经验论还是颇有道理,要不然跟那帮唯理论的哥哥们也不能搞上几百年。不像怀疑论苦逼,大家都不屑于(或者也确实没办法和他们)说说笑笑。 3 不管是哪派,都能从柏拉图的“共相”里找到点祖宗关系,大神总具有模糊性。
评分翻译有时词不达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