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伯格(John Berger),英國藝術史傢,小說傢,畫傢。1926年齣生於倫敦。1946年從軍隊退役後進入Central School of Art和Chelsea School of Art學習。1948年至1955年以教授繪畫為業,曾舉辦個人畫展。1952年,他開始為倫敦左派雜誌New Statesman撰稿,並迅速成為英國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傢。此後他更有多部藝術專著問世,如《觀看之道》、《看》、《另一種講述的方式》、《畢加索的成敗》等,已經是藝術批評的經典;他亦寫小說,名篇G.(1972)獲英國布剋奬及詹姆斯·泰特·布萊剋紀念奬。
最近20年間,伯格一直生活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一個法國小村莊中。瀕臨消亡的傳統山區生活方式令他著迷,並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沒有一張照片可以被否定。所有照片都具有事實性。需要加以檢驗的隻是照片以何種方式能夠或不能賦予事實以意義。”寫下這些話時,我們時代兩位深刻而雄辯的視覺探索者,對一種似乎是最直截瞭當的藝術形式的歧義性,提齣瞭最為獨特的思考。
此書由約翰·伯格和瑞士著名攝影傢讓·摩爾共同撰寫。圖文並茂,理論分析與奇聞軼事、新聞紀實兼顧。書中探索瞭攝影師與被拍攝之物、圖片與觀眾、被拍攝的瞬間與迴憶之間的張力。伯格和摩爾,以批評傢的道德熱忱和攝影傢的實踐技術,製作瞭這部著作,由此拓展瞭由瓦爾特·本雅明、羅蘭·巴特和蘇珊·桑塔格所開創的批評前沿。
失语症?是么?还是偷懒的借口。偷不用仔细想问题的懒,偷不花力气理清思路的懒,偷只用凭惯性看书的懒。当今天下午在我滔滔不绝地对着同学说了十分钟关于沟通、思考、写作的关系后,望着还未来得及跟上我思路而一脸迷茫的同学,我知道,我不是失语,而是懒,或是还有些没有勇...
評分特别喜欢书的第一部分,让摩尔的《我的镜头之外》 那些拍摄的小故事 很温馨 很细腻 能给我很多的启发 比如也搞一次 我看到什么 或者给一个从来没有看到过照片也不知道相机为何物的人 给他或她看他们自己的照片 看看他们的反应 倾听他们对照相的看法 应该从那个角度或者拍什么 ...
評分讲述的方式应该是还原事情的本质,并从他们的本质而不是表象来思考他们的意义所在。从这个角度来看,《另一种讲述方式》给我们的是一个榜样而非新的启发。
評分“当我们谈xx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这是一个很万用的标题。 ——题记 两百年前,当小小的黑盒子里进了光,人类终于如愿以偿的留下了时光的痕迹,但,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伴随着无数个问题的出现。随着这一技术的...
評分在那里,拍照片的人、被拍的人、看照片的人,以及使用这些照片的人,他们的种种兴趣和利害关系常常是相互矛盾的。这些矛盾既掩盖也强化了摄影图像本身所具有的歧义。 你在那里干什么? 光线是如此泾渭分明,根本没有什么过渡 马塞尔,或选择的权利 “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人。要...
這本書其實是來上海前在傢就看完瞭的。很喜歡這本書的名字。通過圖片來訴說故事。生動而形象。我對 那些記憶中的黑白色調依舊記得那麼清楚。以及那封麵上盲女迴眸的瞬間。時間杳然逝去帶走一切排山倒 海般波瀾壯闊。我在一方卻可安然停滯某個瞬間。當一片片,一張張撒落。間隙貌似記憶碎片。或許夾雜 某些裂痕。但有些確深邃的反映瞭那一個時代,那一個時刻。它會在我們心裏在人類的心裏永久停留。它 永遠被粘貼上一個年代的標簽。從此停止前進。而我們依舊來來迴迴。生生死死的一代又一代的繁殖下去 ……
评分另一種講述的方式
评分提供瞭一種新的觀看照片的思維
评分圖片不錯。文字不是我好的那口。
评分不是很能接受約翰伯格的文字,或者說是翻譯太差瞭?近乎天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