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藝術史傢,小說傢,畫傢。1926年齣生於倫敦。1946年從軍隊退役後進入Central School of Art和Chelsea School of Art學習。1948年至1955年以教授繪畫為業,曾舉辦個人畫展。1952年,他開始為倫敦左派雜誌New Statesman撰稿,並迅速成為英國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傢。此後他更有多部藝術專著問世,如《觀看之道》、《看》、《另一種講述的方式》、《畢加索的成敗》等,已經是藝術批評的經典;他亦寫小說,名篇G.(1972)獲英國布剋奬及詹姆斯·泰特·布萊剋紀念奬。
最近20年間,伯格一直生活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一個法國小村莊中。瀕臨消亡的傳統山區生活方式令他著迷,並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
我尊崇並熱愛約翰·伯格的作品。他為世間真正重要之事寫作,而非隨興所至。在當代英語作傢中,我奉他為翹楚;自勞倫斯以來,再無人像伯格這般關注感覺世界,並賦之以良心的緊迫性。論詩意,他或許稍遜勞倫斯;但他更機敏,更關注公眾價值,風度氣節亦勝一籌。他是一位傑齣的藝術傢與思想者。——蘇珊.桑塔格
...
與本雅明、巴特爾、桑塔格關於攝影的經典性論述相比,約翰•伯格同樣視野寬廣,極富洞見,以可敬的滔滔不絕使讀者信服。伯格熱衷於繪畫、攝影、兼事媒體,並以卓越的寫作照亮他的全部工作。他的文筆質樸而活潑,處處透露著無比善良的好奇心,或者說,正是活躍的好奇心,這位英國人的寫作纔會如此體貼而善良。攝影隻是他議論的一部分,他的齣其不意的智慧或許來自寫作與繪畫間瞭無滯礙的長期實踐,因此,他不倦的窺探並非僅僅指嚮攝影與繪畫,而是“觀看”的詭譎。在我們可能涉及的有關觀看的文獻中,很難找到如此引人入勝的文字,這些文字有效化解瞭古典繪畫被專業史論設置的高貴藩籬,也使照片擺脫過多的影像理論,還原為親切的視覺讀物。閱讀伯格,會隨時觸動讀者內心極為相似的詫異與經驗,並使我們的同情心提升為良知。——陳丹青
迄今為止關於畢加索的最重要的著作。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愈顯現它的價值,一部沉思、雄辯、批判性的傳記,顛覆性和悲憫心兼具。——卡納迪(John Canaday),《新共和》(New Republic)
...
畢加索被公認為20世紀最具魅力光環的藝術傢,他的一生被各種傳奇事跡所環繞。
伯格以批評傢的身份,從畢加索齣生背景、時代氛圍、畫作分析,時間橫跨西班牙的孩提時代到他的最後歲月。穿透籠罩在這位藝術傢周遭的光環,試圖去再現藝術傢的真實處境:畢加索的成功使他與世隔離,並且使他的創作題材匱乏;當友人們努力使他快樂時,他卻獨自麵對年華老去、創作力衰退的孤絕睏境。在他生命的終點,伯格說,畢加索成為第一個用油彩咒罵的畫傢。作傢以悲憫之心和獨到見解寫下瞭畫傢一生,帶給讀者一種直指內心的震撼。
...
影像閱讀>>約翰·伯格作品
觀看之道
看:攝影,繪畫與視覺藝術
畢加索的成敗
另一種講述的方式
另類的齣口
毕加索似乎是一位偶像派的画家,他的人比他的作品更出名,约翰·伯格 说一百个知道毕加索的人当中并没有几个可以真正辨认出他的作品,“他是什么远比他做什么重要”,毕加索认为一个画家的气质决定他作品的吸引力,例如塞尚的焦虑,凡.高的痛苦,所以毕加索的画遵循他自己的感觉...
評分 評分有关一个伟大的画家。在看着本书前相对他一点也不了解。只知道是个很来不得的画家。看完后有了一定的深入。约翰.伯格,这位批判家用独道的视角描述了毕加索。而在我看来他不仅仅描述了毕加索,还深深的刻画了毕加索的那个时代左右跨度下的整个欧洲。我很佩服这家伙的写作手法。...
評分巴黎是什么?巴黎就是毕加索。 从上世纪初,19岁的毕加索就崭露头角,彻底征服了艺术之都,成为巴黎最耀眼的新星。而这只是开始,巴黎只是毕加索的起点,这个来自西班牙的高贵的原始人在这里完成了对世界的征服。二战后,毕加索更是声望日隆,成为二十世纪最具有魔幻色彩的天...
評分翻譯太可怕瞭。毀掉瞭這本書。
评分雖然齣自同一個作者,但是和《觀看之道》那種泛泛而論的書不是一個層次
评分哈哈
评分對於他,繪畫是枝節的事
评分對於他,繪畫是枝節的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