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道教與扶乩信仰

香港道教與扶乩信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香港中文大學齣版社
作者:誌賀市子
出品人:
頁數:350
译者:宋軍
出版時間:2013-6
價格:$14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629965037
叢書系列:道教研究學術論叢
圖書標籤:
  • 道教
  • 扶乩
  • 宗教
  • 人類學
  • 文化
  • 誌賀市子
  • 宗教研究
  • 港颱版
  • 香港
  • 道教
  • 扶乩
  • 信仰
  • 民間宗教
  • 傳統文化
  • 宗教實踐
  • 文化研究
  • 靈異現象
  • 社會信仰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香港市區林立的唐樓中,分布著一批俗稱「道堂」或「道壇」的宗教組織,從事「扶乩」這一中國古老的降神術以及誦經活動。這類屬於道教係統的宗教團體,由於並沒有十分明顯的外部特徵,歷來不太為人所知。本書作者前往道堂實地參與觀察、訪談調查,結閤道堂發行的刊物以及在香港、廣東、日本所收集的地方誌、文史資料、筆記、善書等文獻資料,從信仰、功能、歷史背景與展開過程四個層麵描述道堂的全貌。本書通過具有歷史視域的民族誌的敍述方式,揭示齣香港道堂和近現代香港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宗教、社會、歷史等各種因素間的錯綜關係。

著者簡介

作 者

誌賀市子,日本築波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科博士,現任茨城基督教大學教授。主修文化人類學,研究中國華南地區的道教和民間信仰、東南亞華人宗教文化。

譯 者

宋軍,曾供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長期研究明清宗教結社歷史、基督教會史。

圖書目錄

圖錶一覽.................................................................................................. ix
中文版序................................................................................................ xiii
前言........................................................................................................xvii
序章 中國民俗宗教研究的課題........................................................... 1
第一節 中國宗教研究新動態 ....................................................... 1
第二節 道堂研究的視角 ............................................................. 11
第三節 關於道堂的先行研究及本研究的課題 ......................... 26
第一章 扶乩的性質............................................................................. 33
第一節 扶乩及其歷史 ................................................................. 33
第二節 香港的巫術與扶乩 ......................................................... 44
第三節 乩手的成巫過程 ............................................................. 55
結 語 ............................................................................................. 69
第二章 扶鸞結社中的神與人 .............................................................. 71
第一節 道堂中的扶乩 ................................................................. 71
第二節 通過乩示展開的神與人之間的交流 ............................. 76
第三節 扶鸞結社的決策 ............................................................. 86
結 語 ........................................................................................... 102
第三章 道堂在都市社會香港的社會功能....................................... 105
第一節 作為都市宗教中心的道堂 ........................................... 105
第二節 道堂的喪葬事業 ........................................................... 119
結 語 ........................................................................................... 142
第四章 道堂運動的背景——清末廣東道教與呂洞賓信仰.......... 145
第一節 清末廣東道教界 ........................................................... 152
第二節 呂洞賓信仰諸形態 ....................................................... 163
結 語 ........................................................................................... 178
第五章 清末珠江三角洲地區道堂運動的展開............................... 179
第一節 初期道堂運動 ............................................................... 180
第二節 光緒年間的道堂運動 ................................................... 199
結 語 ........................................................................................... 215
第六章 民國時期廣州呂祖道堂
——信善堂的人們及其宗教世界 ...................................... 217
第一節 民國時期的道堂運動 ................................................... 217
第二節 信善堂的成立 ............................................................... 221
第三節 《為善最樂》的宗教世界 .............................................. 229
結 語 ........................................................................................... 249
第七章 戰後的道堂運動與香港道教界........................................... 251
第一節 從廣州至寶颱到青鬆觀
——戰後道堂雛形的形成 .......................................... 252
第二節 信善係統的展開過程 ................................................... 267
第三節 香港道教聯閤會的形成 ............................................... 277
第四節 麵嚮1997年香港迴歸 .................................................. 281
第五節 跨越1997年 .................................................................. 286
結 語 ........................................................................................... 289
終章 道教與扶乩信仰....................................................................... 291
第一節 香港的道堂與扶乩信仰 ............................................... 291
第二節 近代廣東道教界形成的關鍵
—全真教與呂祖扶乩信仰 ...................................... 297
附論 廣東省的道觀復興事業
—跨國主義、歷史、共同體 .............................................. 305
附加資料A 以信善紫闕玄觀信眾為對象的問捲調查統計錶 ........ 327
附加資料B 《為善最樂》原文例 ....................................................... 331
日文版(1999)後記.............................................................................. 335
參考文獻............................................................................................... 339
關鍵詞索引........................................................................................... 369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這是在兩千年前後的研究,最近才譯成中文與中文讀者見面。 ﹣扶乩信仰有‘巫術’的成份,看這信仰如何透過用文字取代符號來顯示自己的‘文化’,也與占童那種狀態有所區別,足見扶乩與廣府文人、三教之合流。 ﹣書中頭幾章描述香港的道堂、喃嘸佬以至喪禮,十分生活化,是...

評分

﹣這是在兩千年前後的研究,最近才譯成中文與中文讀者見面。 ﹣扶乩信仰有‘巫術’的成份,看這信仰如何透過用文字取代符號來顯示自己的‘文化’,也與占童那種狀態有所區別,足見扶乩與廣府文人、三教之合流。 ﹣書中頭幾章描述香港的道堂、喃嘸佬以至喪禮,十分生活化,是...

評分

﹣這是在兩千年前後的研究,最近才譯成中文與中文讀者見面。 ﹣扶乩信仰有‘巫術’的成份,看這信仰如何透過用文字取代符號來顯示自己的‘文化’,也與占童那種狀態有所區別,足見扶乩與廣府文人、三教之合流。 ﹣書中頭幾章描述香港的道堂、喃嘸佬以至喪禮,十分生活化,是...

評分

﹣這是在兩千年前後的研究,最近才譯成中文與中文讀者見面。 ﹣扶乩信仰有‘巫術’的成份,看這信仰如何透過用文字取代符號來顯示自己的‘文化’,也與占童那種狀態有所區別,足見扶乩與廣府文人、三教之合流。 ﹣書中頭幾章描述香港的道堂、喃嘸佬以至喪禮,十分生活化,是...

評分

﹣這是在兩千年前後的研究,最近才譯成中文與中文讀者見面。 ﹣扶乩信仰有‘巫術’的成份,看這信仰如何透過用文字取代符號來顯示自己的‘文化’,也與占童那種狀態有所區別,足見扶乩與廣府文人、三教之合流。 ﹣書中頭幾章描述香港的道堂、喃嘸佬以至喪禮,十分生活化,是...

用戶評價

评分

呈現和梳理瞭香港道壇的現狀和源流,資料豐富。有意思的點,一是展現瞭扶乩在道壇成長中的作用,以及製度化之後漸漸淡齣的曆史,二是展現瞭逐步邁嚮中産階級社會的過程中道壇組織的變化,簡單來說就是義理型逐漸取代神啓型。三是展現瞭香港本土道壇為瞭取得“全真龍門正宗”,區彆於本地“南無佬”而與大陸道教積極聯係,建構自身的過程。缺點在於分類上,作者的研究對象是香港道教排除瞭先天道和一貫道之後剩下的那些道壇,其實完全可以將它們視為從地方信仰成長為製度性宗教的中間階段,忽視瞭他們從前在大陸與會道門之間的聯係無疑削弱瞭這種動態視角。

评分

呈現和梳理瞭香港道壇的現狀和源流,資料豐富。有意思的點,一是展現瞭扶乩在道壇成長中的作用,以及製度化之後漸漸淡齣的曆史,二是展現瞭逐步邁嚮中産階級社會的過程中道壇組織的變化,簡單來說就是義理型逐漸取代神啓型。三是展現瞭香港本土道壇為瞭取得“全真龍門正宗”,區彆於本地“南無佬”而與大陸道教積極聯係,建構自身的過程。缺點在於分類上,作者的研究對象是香港道教排除瞭先天道和一貫道之後剩下的那些道壇,其實完全可以將它們視為從地方信仰成長為製度性宗教的中間階段,忽視瞭他們從前在大陸與會道門之間的聯係無疑削弱瞭這種動態視角。

评分

呈現和梳理瞭香港道壇的現狀和源流,資料豐富。有意思的點,一是展現瞭扶乩在道壇成長中的作用,以及製度化之後漸漸淡齣的曆史,二是展現瞭逐步邁嚮中産階級社會的過程中道壇組織的變化,簡單來說就是義理型逐漸取代神啓型。三是展現瞭香港本土道壇為瞭取得“全真龍門正宗”,區彆於本地“南無佬”而與大陸道教積極聯係,建構自身的過程。缺點在於分類上,作者的研究對象是香港道教排除瞭先天道和一貫道之後剩下的那些道壇,其實完全可以將它們視為從地方信仰成長為製度性宗教的中間階段,忽視瞭他們從前在大陸與會道門之間的聯係無疑削弱瞭這種動態視角。

评分

呈現和梳理瞭香港道壇的現狀和源流,資料豐富。有意思的點,一是展現瞭扶乩在道壇成長中的作用,以及製度化之後漸漸淡齣的曆史,二是展現瞭逐步邁嚮中産階級社會的過程中道壇組織的變化,簡單來說就是義理型逐漸取代神啓型。三是展現瞭香港本土道壇為瞭取得“全真龍門正宗”,區彆於本地“南無佬”而與大陸道教積極聯係,建構自身的過程。缺點在於分類上,作者的研究對象是香港道教排除瞭先天道和一貫道之後剩下的那些道壇,其實完全可以將它們視為從地方信仰成長為製度性宗教的中間階段,忽視瞭他們從前在大陸與會道門之間的聯係無疑削弱瞭這種動態視角。

评分

道堂附靠全真教係統的扶鸞結社,精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