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后汉三国”的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书一是将三国历史与文学作品《三国演义》进行比较,剖析它们之间的异同和真伪;二是将三国历史置于古今东亚世界中进行解读,分析和比较中、日、韩相关历史文化的相互影响、交融和异同;三是本书虽然是以文学研究家的身份撰述的普及性三国历史,但是著者是以史学的、学术性的、严谨的态度进行撰写的,可以说是一部以史籍原典和考古资料为依据而追求真实的三国历史的严肃著作。
【作者简介】金 文京,1952年生于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毕业。京都大学大学院中国语学文学专业博士课程毕业。曾任庆应义塾大学副教授等,现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中国文学专攻。特别长于全角度研究小说与戏剧以及说唱文学,在各自产生的社会背景下探索其相互关系。主要专著有《花关索传研究》(合著,汲古书院);《中国小说选》(角川书店);《教养中国语》(大修馆书店);《三国志演义的世界》(东方书店)等。
【译者简介】何晓毅,1961年生,1987年赴日留学。现任日本国立山口大学教授。国内出版译著有《文学部唯野教授》(人民文学出版社)、《先秦社会与思想》(上海古籍出版社)、《丰臣秀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
梁蕾,1965年生,1987年赴日留学。现任日本国立山口大学非常勤(合同)讲师。
我曾读过《三国演义》数遍,是个三国迷。 -中日还原历史的共识- 前不久,读了豆瓣上两篇文章。一篇详解了荀彧与曹操非常特殊的关系。原来荀彧,作为颍川名士,代表了后汉儒家知识分子,维系着整个汉朝和曹操的关系。另一篇还原了诸葛亮,讲他在蜀国通过政治手腕,如何阻止了李...
评分虽然日本人很喜欢三国,但是如果看三国的历史,还得看中国人写的。至少这本书对于三国历史的理解,也就达到了三国志白话版的水平。 而且我个人觉得,日本人更喜欢的是三国演义,还得是横山光辉版的三国演义,而非陈寿的三国志。 这本书的用自己客观而非常克制的态度,去非常冷...
评分近来在系统阅读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假期除出题外,基本上将精力放在这套书的第四册“三国志的世界:后汉 三国时代”,下面就谈谈此书。 本书作者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本书最后升华的内容。金文京是在日本出生的韩国人,同时又从事中国古典小说以及《三国演...
评分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第四本。作者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小说、戏剧的研究,以尤其擅长于《三国演义》的研究,以文学研究家的身份来写这段历史,序言是北师大黎虎写的,我觉得这篇序言水的很,和前面序言没法比,只是对书中内容的摘抄而已。 这本书读下来没有太多的感受,有可能...
序章点明特色,即在大东亚圈的历史语境下,强调古代魏、蜀、吴三国与现代中、日、韩三国的联系,通过将《三国演义》的“虚”还原成“实”,梳理此一阶段真貌。对吴国视角的突出,一反主魏或从蜀之争,诸多新意,由此而出。其第一至四及第六章,依序铺陈,钩玄提要,不出惯有之轨道,全赖旁逸之妙笔;第五章讲外交与情报战略、第七章讲三教鼎立、第八章讲文学自觉,勾勒出其时的关系网络、宗教演变与信息革命,诚为全书最活色生香之处;第九章考证邪马台国及其周围的国际关系,虽论述稍嫌简略,然学术价值颇高;终章拈出“正统观”的相承与相争,将三国时代与当今政局并而观之,显出作者通古今之变的宏阔视野与特别趣味。与前三卷相比,此卷在史料、史识及体例、文笔上,表现最好。面对这么一段脍炙人口的历史,完成度如此之高,殊为不易。
评分论述评价比较平衡,不过最后把中日韩对立难解归结为中国历史正统观作祟,显得有点不厚道。
评分从本书的写法可以看出三国文化在日本的普及程度。作者厘清了小说与史实之间一些微观性差异,对三国时期文化,社会,军事制度,政治习惯和外交风格进行了别有趣味的赏析。后几章对日韩与三国互动关系的考证和对正统论的反思也较为新颖。
评分Cambrian豆友理解错误,如云曹操捕杀自己叔叔与金氏文意不符,金文京意为曹操捕杀了灵帝爱幸宦官蹇硕的叔父,此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曹瞒传》,至于加入清流圈子则或可商。该书的有两大特点,其一是以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比勘,并进行解读,此部分详情直接可参金文京专著《三国演义的世界》,其二是以三国时期三韩、倭国为例,分析东亚世界正统论影响下的国际关系,此处略读葛兆光《想象异域》足知。
评分讲述了夕阳下的汉帝国,各地大规模爆发黄巾军,从此走向群雄割据。官渡、赤壁之战以后三分天下,三帝鼎立。到最后蜀国衰落灭亡,魏国内乱篡权,吴国投降归晋。 宗教方面讲述了,儒教的统一,道教的诞生,佛教的普及。 外交方面记录了邪马台国朝贡魏国,倭国来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