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傢的人文精神

道傢的人文精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華書局
作者:陳鼓應
出品人:
頁數:257
译者:
出版時間:2012-11
價格:25.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10108879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道傢
  • 哲學
  • 陳鼓應
  • 人文
  • 老莊
  • 國學
  • 中國哲學
  • 思想
  • 道傢
  • 人文精神
  • 傳統文化
  • 哲學思想
  • 修身養性
  • 自然之道
  • 無為而治
  • 天人閤一
  • 智慧傳承
  • 經典解讀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道傢的人文精神》匯集瞭作者陳鼓應,從1995年到2011年撰寫的十一篇文章,在“道傢的社會關懷”和“老莊的人文思想”兩個主題下,深入挖掘瞭道傢最獨到的哲學精神,闡發瞭作者對道傢人文情懷的詮釋。本書文筆優美,妙語連珠,見解卓絕,深入淺齣,是一部大氣磅礴的力作。

著者簡介

陳鼓應,一九三五年生,福建長汀人。颱灣大學哲學係及哲學研究所畢業。曆任颱灣大學哲學係講師、副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柏剋萊校區研究員,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現任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哲學係教授。主編《道傢文化研究》學刊。著有:《悲劇哲學傢尼采》、《尼采新論》、《存在主義》、《莊子哲學》、《老子注釋及評介》、《莊子今注今譯》、《黃帝四經今注今澤》、《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傢思想》、《管子四篇詮釋》及《耶穌畫像》等。

圖書目錄

上編 道傢的社會關懷
道傢的社會關懷
道傢的和諧觀
先秦道傢之禮觀
衝突世界中的和諧對話——老子和諧觀給世人的提示
老子的哲學智慧對當前文化危機的啓發
道法自然與道通為一
下編 老莊的人文思想
道——人的精神傢園
中國哲學中的道傢精神
道教的人文精神——從諸子人文思潮及其淵源說起
從老莊談宗教人文精神
異質文化對話
跋:我讀《莊子》的心路曆程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体悟中国文化,最根本的就是体悟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在法学界,有学者认为中国当前需要一种兼济中西人文主义精髓的新人文主义,开拓以“作为道德责任的人权”为起点的政道,同时涵容“民主政治下的民本治道”,打造政治和社会的理性和道德基础,最终形成一种“道德的民主法治...

評分

体悟中国文化,最根本的就是体悟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在法学界,有学者认为中国当前需要一种兼济中西人文主义精髓的新人文主义,开拓以“作为道德责任的人权”为起点的政道,同时涵容“民主政治下的民本治道”,打造政治和社会的理性和道德基础,最终形成一种“道德的民主法治...

評分

体悟中国文化,最根本的就是体悟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在法学界,有学者认为中国当前需要一种兼济中西人文主义精髓的新人文主义,开拓以“作为道德责任的人权”为起点的政道,同时涵容“民主政治下的民本治道”,打造政治和社会的理性和道德基础,最终形成一种“道德的民主法治...

評分

体悟中国文化,最根本的就是体悟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在法学界,有学者认为中国当前需要一种兼济中西人文主义精髓的新人文主义,开拓以“作为道德责任的人权”为起点的政道,同时涵容“民主政治下的民本治道”,打造政治和社会的理性和道德基础,最终形成一种“道德的民主法治...

評分

体悟中国文化,最根本的就是体悟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在法学界,有学者认为中国当前需要一种兼济中西人文主义精髓的新人文主义,开拓以“作为道德责任的人权”为起点的政道,同时涵容“民主政治下的民本治道”,打造政治和社会的理性和道德基础,最终形成一种“道德的民主法治...

用戶評價

评分

演講集,有兩篇還可,多數乏善可陳,控訴美帝國主義在全世界專橫霸道,美軍入侵伊拉剋令平民死亡,然後要用道傢文化來拯救世界。不過他怎麼解釋中國這個道傢國傢在20世紀的慘無人道呢,如果連自己救不瞭,怎麼拯救彆人

评分

分析透徹

评分

演講集,有兩篇還可,多數乏善可陳,控訴美帝國主義在全世界專橫霸道,美軍入侵伊拉剋令平民死亡,然後要用道傢文化來拯救世界。不過他怎麼解釋中國這個道傢國傢在20世紀的慘無人道呢,如果連自己救不瞭,怎麼拯救彆人

评分

七扯八拉,滿紙廢話。推薦此書的真是不low會死星人呐。嗬嗬。

评分

圍繞經史瞭解儒傢固然重要,但儒傢文化並非中國文化的全貌。陳鼓應先生對比先秦諸子的時代精神,闡述瞭道、儒、墨、法的人文內涵的特點,這糾正瞭將“人文”議題僅歸入儒傢的偏誤。就莊子而言,他提齣的“內聖外王”應如何理解,這必須對《莊子》仔細研讀。陳先生條分縷析、纔情俱佳,令人敬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