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国人影像

中国与中国人影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 约翰·汤姆逊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616
译者:徐家宁
出版时间:2012-11
价格:7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11228
丛书系列:秦风老照片馆系列
图书标签:
  • 摄影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影像
  • 晚清
  • 中国
  • 晚清中国
  • 汤姆逊
  • 中国影像
  • 中国人像
  • 纪实摄影
  • 文化记录
  • 社会观察
  • 人文摄影
  • 历史影像
  • 民族风貌
  • 生活纪实
  • 视觉档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衰腐的晚清帝国在喘气的间隙开始洋务运动,西学东渐,改变悄然发生。纪实摄影的先驱约翰•汤姆逊恰逢其时来到中国,223幅照片以强烈的纪实风格,记录下落后腐朽与求变图强并存的中国。因此有了这部中国最早的全景式影像记录,也是第一部通过直观的照片而不止是抽象的描述,多层 面地介绍中国的皇皇巨著。

1867—1872年间,约翰•汤姆逊足迹遍布中国南北各地,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海南、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镇江、厦门、福州、宜昌、九江、烟台、宁波……镜头下既有达官显贵与贩夫走卒,也有山川河流和民生时局,显要人物如恭亲王奕、晚清重臣李鸿章、两广总督瑞麟、军机大臣宝鋆、兵部尚书沈桂芬、工部尚书毛昶熙、户部尚书董恂、数学家李善兰等,都有珍贵的影像呈现;又如烟客、媒婆、马快、兵卒、囚犯、纤夫、乞丐、僧尼、商贩、艺伎及识银、缫丝、制茶、葬礼等等社会百态都有生动的记录,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初建时的上海外滩,以及铁路、轮船等新的气息,也是书中重点观照的对象。

汤姆逊不仅仅是一名摄影大师,更是一位带着自己的思考行走的观察者,他对中国社会的解析涉及方方面面,无论镜头或是文字,视角都颇为科学、严谨,至今仍觉新鲜、生动。我们看到的人物、风光、建筑、物什,不仅仅是1870 年代中国的面貌,也是更长的时间跨度内、甚至在某些方面数千年都鲜有改变的中国的侧写。因而很多时候,文字并不是照片的附注,而照片却可视为文字的说明。

汤姆逊出版此书的初衷,是为西方提供有关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影像资料,而在当下中国,透过西方人探寻的目光,我们看到了一个近150年前真实存在的中国,看到了今天的中国从哪里走来。

作者简介

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1837—1921)

苏格兰摄影家、地理学家、旅行家,纪实摄影领域的先驱,是最早来远东旅行、并用照片记录各地人文风俗和自然景观的摄影师之一。汤姆逊出生于一个烟草商人家庭,1850年代初进入一家生产光学仪器的工厂做学徒,同时通过两年夜校,他学习了一些自然哲学以及初级的数学和化学知识,并掌握了摄影技术。1862年,他成为皇家苏格兰艺术学会的会员。同年追随哥哥威廉到了新加坡,生产经营航海仪器,并开设了一家照相馆,主拍人像。后又去过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暹罗(今泰国)、柬埔寨、越南。1866年,他探访了刚被发现不久的吴哥窟,成为第一个为吴哥窟拍照的摄影师。回国后,他多次在演讲中使用在暹罗、柬埔寨拍摄的照片,引起极大反响,因此于1866年入选皇家人种学会和皇家地理学会。1867年10月移居香港,开始了他摄影生涯中至关重要的几年,“中国的汤姆逊”得以成名,“汤姆逊的中国”才得以呈现给读者诸君。1881年他被维多利亚女王指定为御用摄影师。1921年10月7日,汤姆逊突发心脏病去世。

《中国与中国人影像》(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是汤姆逊最重要的作品,也为他带来了巨大声誉。其他作品还有《镜头前的中国》(Through China with a Camera)、《福州与闽江》(Foochow and the River Min)、《伦敦的街头生活》(Street Life in London)、《柬埔寨的古迹》(The Antique of Cambodia)等。

译者徐家宁,长期从事中国老照片的研究和收藏,参与组织国内首个影像拍卖专场。编译有《1900,美国摄影师的中国照片日记》、《1904—1905,洋镜头里的日俄战争》、《中国与中国人影像》等书,并在《老照片》、《温故》、《中国摄影》、《摄影之友》、《收藏》、《紫禁城》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目录信息

前言:中国影像收藏与出版新境界
译序:晚清中国的光与影
自 序
【第一部】
恭亲王
香港
香港的港口
香港的轿子
一个中国学童
一个中国女孩
一个香港画家
香港的钟楼
海傍
疍家女孩
疍家老妇和小孩
曲艺人
广州的帆船
观音庙的正门,香港
化缘的僧人
香港的街道
饭馆里的烟客
吞云吐雾
晚饭过后
立志功名
梳妆
劳动阶层的四张肖像
海口,新的条约口岸,海南岛
两广总督瑞麟
鞑靼士兵
一位广州仕女
女佣
新娘和新郎
广州
昔日商馆的所在,广州
英国领事衙门,广州
一家广州当铺
河南寺,广州
五百罗汉堂
住持
广州的拣茶工
广州的药房街
踩制香片和珠茶
出口茶叶的称重
一家茶厂,广州
一间品茶室,广州
广州的绅士
识银
缫丝
澳门
台湾岛内的山道
【第二部】
木栅的竹子
台湾的原住民
平埔番的民居
平埔番的范例
台湾府附近
汕头
中国南方的塔
潮州府的桥
男性的头像,中国人和蒙古人
中国女性的发式
中国的演员
鼓浪屿
厦门港
厦门妇女
中国女子的小脚
福州的兵工厂
福州租界
永福的隐寺
鼓山寺的住持和僧人
老式帆船
租界一隅,福州
梯田
牌坊
福州的苦力
马快
乞丐
轿子
犁地
蒙古马
中国的水果
茶树
延平(YENPING)的急流
小船
【第三部】
浙江 宁波
福建会馆
雪窦山
上海
上海外滩局部,1872年
上海的独轮车
纺纱机
中国的法庭和惩处方式
枷刑
站笼
普陀山
扬子江
银岛
金山寺
南京的兵工厂
南京
明孝陵
洋枪队
九江(租界区)
街头小贩,九江
九江码头
锯木工在工作
织带机
汉口
汉口(租界)
黄鹤楼
从汉口到巫峡
【第四部】
中国的政府机构
李鸿章
芝罘
天津
国子监 北京
观象台
观象台
中国的房屋
女性的发型
前门大街
钟楼,北京
鼓楼
北京的一家店铺
活人墓
中国的医生
街头娱乐和消遣,北京
古玩商
中国的青铜器
古瓷
满族女士和她们的婚姻
孔庙里的圣人牌位,北京
李善兰和他的学生们
北京的一座牌楼
满族葬礼,北京
班禅喇嘛的衣冠塔
圜丘和天坛,北京
满族士兵
蒙古人
朝鲜人
圆明园
铜亭,万寿山
石像生,明陵
长陵棱恩殿
守夜人,北京
北京的骆驼
南口峡谷
居庸关云台
长城
【附录】
约翰•汤姆逊与《中国与中国人影像》
原书及翻译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最喜欢看这类老照片配讲解的书,特别是先看照片,自己先猜一下是关于什么的或会发生哪类故事,然后再看讲解,有猜中时的洋洋自得也有未猜中时的渴求揭幕的急切心情;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照片中隐藏着的那些千奇百怪的故事,虽都是普通人的故事,但张张都有不平庸的故事。所以...  

评分

英国人在判断事情的时候,是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意识的。这是他们的民族特性,他们以此自豪,并且能够尽可能欣赏别人的主观意识。这在所有英国人与其他文化接触的作品中都有充分的体现。而且他们的这一判断标准,相较于中国100多年以来剧变而言,几乎没有改变。而许多人现...  

评分

书中记录了晚清中国社会的民生百态,其中涉及人物、风光、建筑、物件等内容。约翰•汤姆逊以一种描述性和普遍性表达的方式,呈现出晚清中国的社会状况与当时中国人的精神状态。相对客观与平实的图片记录(223幅)和文字描述(18万字),使此书成为阶段中国的比较令人信服的...  

评分

评分

书中的很多人物在小学历史课本上也读到过,但是我觉得这本书中所描写的某些历史人物的形象应该更客观把,读完后更深了刻的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自己的名族,以及我们现在身上的某些特点和当时的任务身上所存在的一些有趣的联系,一直在一些媒体或者学者口中听说“民族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若若大天朝,感谢英美坚船利炮撬开了我们的双眼

评分

低于期待,里边收的图还没我相册里的清晰。

评分

看到居庸关云台此张照片,念想今可安在?遂百度之,未被拆毁,已是景点,孤零零的矗立,没有了照片中的沧桑之感。还有那张万寿山铜亭照片,草长枝压,满目凄凉。

评分

约翰·汤姆逊的影像从技术角度来说几乎毫无缺憾,特别是香港、厦门、上海等地方的风景照几乎是选择了最有利于日后进行对比的角度拍摄的。这些照片之所以至今都如此动人,大概是镜头后面有一双好奇又温和的眼睛,不带偏见却专注地凝视这片土地。汤姆逊的文字朴实动人,让我想起了五年级时候读的《八十天环游地球》。也是因为汤姆逊,之后才有了甘博,才有了现在的何伟。

评分

过于脸谱化了 没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