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社會學 費孝通 中國農村 人類學 社會 經濟 中國 社會變遷
发表于2025-02-16
江村經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未名社科•大學經典:江村經濟》是從社區研究轉入社會結構分析的一種嘗試,對中國社會學而言,極具示範性和開創性。精選中外社會科學經典名著,尤其是具有學科元典意義的社科名著,或重譯或重編,增加名師點評和插圖,緻力於為我國讀者打造易讀宜藏的經典精粹。
海報:
費孝通,1910年11月2日生於江蘇吳江。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傢、人類學傢、民族學傢和社會活動傢。4歲起在母親創辦的濛養院開始接受正規教育。就讀於東吳大學醫預科、燕京大學社會學係、清華大學研究院,後留學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其所著的《江村經濟》被認為是我國社會人類學實地調查研究的一個裏程碑。論著甚豐,主要著作有:《江村經濟》(英文版,1939)、《祿村農田》(1943)、《生育製度》(1947)、《鄉土中國》(1948)、《鄉土重建》(1948)、《從事社會學五十年》(1983)、《費孝通社會學文集》(1985)、《記小城鎮及其他》(1986)、《邊區開發與社會調查》(1987)、《費孝通民族研究文集》(1988)《行行重行行——鄉鎮發展論述》(1992)、《費孝通文集》(1999)等,論文多篇。1980年3月,國際應用人類學會授予他該年度馬林諾夫斯基名譽奬;1981年11月,英國皇傢人類學會嚮他頒發瞭該年度赫胥黎奬章。
很慶幸在看瞭《天真的人類學傢》之後再來讀這一本,更明白費老研究的可貴性以及這本書為什麼備受推崇。看看一九三幾年的博士畢業論文!比現在的大多數都要好太多!也不得不正視十年浩劫對人纔和社會的破壞,可惜啊!
評分解除瞭我對一些中國傳統傢庭文化的睏惑。有些部分僅是事實陳述,卻讓人忍俊不禁。比如,“村民們的這種忠誠,與他們的信仰或教派全無關係。僧侶們從來不嚮百姓宣講宗教教義,除非是為死亡者念經。甚至那些僧侶用外地口音念經。但當地普遍認為,口音越陌生,念的經就越靈”;又如,"來訪者會對他(村長)繁重的工作感到驚訝。他幫村裏的居民寫信、念信,以及代辦其它文書,按照當地藉貸規則算賬,辦婚禮,仲裁社會爭議,照看公共財産..."。
評分行為的改變是以十年記的 觀念的改變是以百年記的 思維模式的改變是以韆年記的
評分人貴有自知之明,那麼費能把傢鄉開弦弓村的禮俗、關係、農業和經濟等方麵剝離解構清楚也是一種自知之明的貴(當然這也是人類社會學傢的一個研究方嚮和必要能力)。十四章提到的鄉村商貿形式讓我想起《林傢鋪子》;同屬吳區,看到書中提到農民一年隨田地農活起伏的生活節奏會浮現老傢記憶情感,但從中也能感受到舊時社會分工單一僵化,似是土地對農民一輩子的綁架。作為當代人,費看得實在清楚,土地和農民的失衡問題務必要被解決,並希望“未來一代會以理解和同情的態度稱贊我們,正視我們時代的問題”。
評分這應該可以作為如何寫田野調查和如何寫田野調查筆記的示範書。整本書很有意思,講得是“江村”這個地方的一些基本生活、經濟、傢庭、戶籍等各方麵的狀況。作者隻是用很樸實的話再現瞭江村這裏的生活狀況,並在其中記錄瞭發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或是原理,有涉及女性社會地位的,經濟對傢庭各人之間地位的改變,教育現狀以及經濟繁盛和蕭條時期的各個景貌。總的來說,這本書配閤著《鄉土中國》來看,先看此書再看《鄉》就更容易理解一些。也可以從本書中看到當時中國農村的麵貌以及落後的原因。是一本很瞭不起的作品。
1936年夏,一位刚从清华毕业的年轻人在太湖边的一个普通中国农村住了下来。一个月后前往英国求学,在上海到威尼斯的邮轮上他写下了这篇论文的第一行字“献给我的妻子王同惠”。涛涛海浪和对半年前大瑶山调查中牺牲的前妻的思念见证了《江村经济》的诞生。这个年轻人叫费孝通,...
評分社会学本科,李强老师城市社会学课程读书笔记。欢迎讨论。 工业化历史中的中国乡村 ——读费孝通《江村经济》 费老的《江村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学史中的名著,最初脱胎于作者于1936年7-8月在江苏省开弦弓村的参与观察留下的记录。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描绘了一个典型中国江...
評分正在写农业部分,又翻出来读了一下,在30,40年代,费的笔下就记录了后来成为研究热门的各个主题,那么,从江村,又能走向何方? 不管是在政治学,还是经济学,还是社会学,XX学等各个领域,都能听到关于农耕文化的传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中国是一个...
評分江村经济看得很快,对于今时今人来说,它作为史料的意义更为突出一些。而之于中国的普通读者,接受消化这些资料显然是件驾轻就熟的事情,理所当然到以至于不怎么能感受到这本书有什么份量了。全书共十六章,从调查区域的地理讲起,把当地的家庭概念、婚姻、财产、职业、社交、...
評分观察中国农民的生活 ——读费孝通的《江村经济》 国情论在中国很流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国情的真正认识与把握至今还是很有限的。我前段时间思索出“两个逻辑”,即知识界的认知,以及实践层面的实践,两个逻辑并行不悖,偶有交汇,极端时便是相互抨击,而后又我行我素。...
江村經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