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英倫纔子型作傢,生於1969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現住倫敦。著有小說《愛情筆記》(1993)、《愛上浪漫》(1994)、《親吻與訴說》(1995)及散文作品《擁抱逝水年華》(1997)、《哲學的慰藉》(2000)、《旅行的藝術》(2002)、《身份的焦慮》(2004)。他的作品已被譯成二十幾種文字。
這本書不是教科書式的西方建築史,也不是一本建築的鑒賞手冊或裝潢指南。這本德波頓積數年之功著成的最新作品從一個極其獨特的角度,審視瞭一個我們看似熟悉、其實頗為陌生的主題:物質的建築與我們的幸福之間的關係。人為何需要建築?為何某種美的建築會令你愉悅?為何這種對於建築美的認識又會改變?建築與人的幸福之間到底有何關聯?德波頓從哲學、美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對這些問題的解答,足以顛覆你日常的那些有關建築的陳詞濫調,會促使你從根本上改變對建築、進而對人生和幸福的既定態度與追求。
惭愧得很,网上查得阿兰.德.波顿的新书:工作的喜乐哀愁(The Pleasures and Sorrows of Work)下个月上市,我却连他次新的书,比如身份堪虞(Status Anxiety)和幸福的建筑(The Architecture of Happiness)都没有碰过。阿兰并非多产的散文作家,比照一下,是我太蜗牛了。 ...
評分(一)变化 我们家的第一台收音机用了15年。第一台电视机用了差不多10年。 我记得买第一台彩电的时候,妈妈说,这辈子看这个都够了。那时,是1982年。家里一下拿900元出来投资娱乐,在我们想象中,简直是壮举。 我还记得买第一台冰箱,和第一台洗衣机的时候,妈妈也说过...
評分对照着英文原名(The Architecture of Happiness)和内容简介,我们会心一笑,觉得这真是个得力的一语双关译名。既省事又让人印象深刻。侧页是年轻的德波顿似笑非笑的得意表情。这次这个桀骜的英伦才子在几年沉淀之后又摩擦出了新的灵感火花。 从哲学,身份象征到旅...
評分如果按照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的说法,一幢理想的现代中国建筑的品质可以比之于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令人倾慕的中国人的品质,我估计在普罗大众中间很难找寻到一种所谓“幸福的建筑”的看法。中国大地上正在上映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于建筑、住房和房价的战争。放眼现在的世界...
評分如果一件T恤衫加牛仔让你觉得无论什么场合都舒适自如——当然,听古典音乐会和参加上流社会的party除外。 如果波西米娅风格的上衣混搭亚麻布料的裙子,脚踩洛丽塔小皮靴,让你觉得撒娇耍俏是如此自然的事儿。 如果一袭绸质长袍配上银光流彩的貂皮披肩让你不自觉地挺直了身子...
不知道是不是翻譯太文鄒鄒,覺得讀起來不夠簡白,有時候看走神,發現也沒問題。。。
评分虛僞的建築
评分阿蘭成功的拋齣一係列充分不必要條件 促使人去思考 何為美 建築除用外的美學意義
评分建築一點也不幸福。
评分建築一點也不幸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