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赫·劳伦斯(1885-1930),二十世纪英国一位风格独特、富有创见的作家,也是争议最多的作家之一。本书是他的成名作。
书中的第一代是瓦尔特·莫雷尔和格特鲁德夫妇。瓦尔特原本充满了活力,乐观、讨人喜欢;后来却脾气变坏,酗酒打人,成为行尸走肉。对丈夫失望的妻子遂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但是她钟爱的长子威廉不幸早夭,随之对次子保罗产生了强烈的感情。而保罗的两个女朋友却有不同的爱情观,让他无所适从。母亲去世后,保罗决定离开家乡,到城市去。至于保罗今后的人生道路怎么走,劳伦斯没有告诉我们答案。而这样模糊不清的结尾正反映了劳伦斯同样迷惘的心态:他所探索的两性之间的相处,进而拓展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迷惘的。
戴·赫·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矿工家庭,当过屠户会计、厂商雇员和小学教师,曾在国内外漂泊十多年,对现实抱批判否定态度。他写过诗,但主要写长篇小说,共有10部,最著名的为《虹》(1915)、《爱恋中的女人》(1921)和《查太莱夫人的情人》(1928)。
劳伦斯生于1885年。父亲是矿工,缺少教育;母亲出身上流社会,有良好的修养。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使他们经常吵吵闹闹。但这种差异使劳伦斯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从母亲那里至高无上的关怀。也许是母亲过分溺爱,劳伦斯有严重的恋母情结。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们相互爱着,几乎像丈夫跟妻子那样的爱,同时又是母亲与儿子的爱。我们俩就像一个人,彼此那样敏感,我们之间不要语言。这挺可怕,弄得我有些方面不正常。”
劳伦斯是最富想象力的作家,他如不过早地逝世,肯定会有更惊世的作品问世,也许更会被列为禁书。
两个月的时间,总算断断续续读完,母亲的不幸是儿子恋母的主因,这位不幸的母亲,多少有些自视清高,你看她走路时高昂的姿态,不愿与周围邻居为伍的心理,都能说明这个女人对自己的婚姻、生活都抱有很高的期望,也自视高人一等,然而现实却相差太远,于是让儿子继承自己的遗志...
评分DH劳伦斯写给加尼特的信里说:当儿子长大起来时,她们的母亲就挑选她们作为情人。首先是最大的儿子,然后是次子。这是儿子们由于与母亲之间的爱推动,儿来到人世。而且一直受到这种力量的推动。然而当他们长大成人时他们却失去了恋爱的能力。因为母亲作为他们生活中最强大的力...
评分爱即生活 第一,这是一本难得一见的纯粹关于爱的小说,并且专指男女之爱(如果母爱也算是一种的话)。第二,小说主要讲的是爱的付出,是无条件且不计回报的爱,而不是交互的爱。第三,看似作为故事中心的保罗并不是主人公,而是母亲、米莉安和克莱拉,因为她们才是爱的主动方。...
评分 评分名著之所以被认作是名著,并非是因为所谓的情节、文笔,而是作者所关注的主题和思考的深度。《儿子与情人》关注的主题是家庭,婚姻,母子关系和年轻人的爱情,情节平铺直叙,几乎没有高潮,对性的描写完全对不起“淫秽”的评价,所谓俄狄浦斯情结,我想作者和大多数读者也是不...
心理描写细腻到让人惊讶,整本书都流溢着哀伤的感动,那是一生也无法完美的爱。无论是对妈妈,还是对他的情人,更让人动容的是对这个矿工家庭悲剧的描绘,那种深刻的无力感挥之不去。
评分精神分析的完美范本,女性主义者们的分析文本。
评分3.5 kindle上读完。读劳伦斯的第一本书。并没什么露骨的情色描写,可能因此而失望了吧。刚好读齐泽克的斜目而视,分析希区柯克的群鸟时有这样一段“在这样的戏剧中,因为无力摆脱极具占有欲的母亲施加的压力,儿子走马灯似地更换女友。那是儿子的悲剧。儿子要应对自己混乱不堪的性生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就像那个时代人们说的那样——母亲无法‘处理自己的生活’,不能‘消耗自己的生命能量’,一旦某个男人要夺走儿子,母亲难免精神崩溃。”感觉和此书中的母亲还是很像的。
评分莫雷尔太太会如此爱恋威廉和保罗,大概是因为深爱着过去的莫雷尔先生吧。总觉得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她不过是个永不老去的小女孩。
评分一开始以为是一个俄狄浦斯情节的故事,细读之后发现并不是这样。保罗对待母亲、米丽亚姆、克莱拉三个女人关系的处理,大概是所有男性心理活动的组成部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